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学理论》2015,(35)
工业文化是柳州文化的奇葩,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路径。对柳州工业文化的特点进行概括和诠释,包括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实业报国的奉献精神、包容创新的开明精神、实干巧干的敬业精神,分别融入课程第一章"理想信念"、第二章"爱国主义"、第四章"道德修养"以及第三章"人生价值"和第六章"职业道德"的内容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与湖湘传统技艺共同孕育的湖湘工匠精神有其鲜明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吃得苦"的专业敬业品行、"霸得蛮"的坚持不懈品格、"耐得烦"的精益求精品质、"敢为先"的创新升华品性。培育湖湘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的重要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加快湖南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和弘扬湖湘精神的时代使命。要从加强培育湖湘工匠精神的政府扶持、引导培育湖湘工匠精神的社会舆论、搭建培育湖湘工匠精神的实践平台、优化培育湖湘工匠精神的育人环境等方面着手,全面探索培育湖湘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工匠精神"是指劳动者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理念。在2016年和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的要求,足以证明工匠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虹桥机场公司职工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度及改进为案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匠精神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一个思想家、科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工匠大家。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墨子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剖析当前工匠精神的缺失,进而说明墨子工匠精神对当今培育工匠精神的借鉴意义;并从教育、媒体、制度三方面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要提升其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的体现,而且是隐性职业素养的精神引领。文章概述了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现状,建议将工匠精神引入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其合理性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措施如下:强化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抓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树立高职生执着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精神动力之一;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德、能、知的三态合一;工匠精神是国家全方位、高品质发展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和推广,尤其是有助于在广大受教育者中加以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对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培育工匠精神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结合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这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各行各业的责任,特别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最近我们到苏州市职业大学采访,看到了该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上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促进"政行企校"良好互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经济生活,造就了柳州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同时,壮乡工业的龙头也在龙城人的手中舞得更好。柳州已是今非昔比,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1998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154亿元(现价),增加值477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962%和5851%。柳州市有7家国有企业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型企业行列。二是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快、效益好。据统计,1978年—198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671%,…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地方工业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的有机融合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工业文化可以用来武装高职大学生的头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如社会上对工人阶级地位的轻视、教师对工业文化分层的混淆、没有把工业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障碍,必须从提高工人社会地位、实现工业文化各层次互动、给予更多人文关怀等方面促进地方工业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充分阐述了在提升中国制造品质和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社会风尚、培养选树千名工匠和精心规划扶持"上海工匠"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中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对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提出了独特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使命,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培养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守业、勤勉精业和奉献事业精神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核心价值观引导、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培训等工匠文化培育,促进工匠精神品质的养成与提升,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提供强大的"匠人"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产业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国工人文化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中,以集体主义为导向形成了中国的工人文化,并借此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市场化改革使这种工人文化遭遇挑战,甚至影响"中国制造"的品质。在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的进程中,中国各级工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工人的文化素养,在市场化条件下重塑中国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很热,原因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新概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08,(2):F0003-F0003
现任民革广西自治区区委会副主委、柳州市政府副市长的文和群,从2000年9月担任柳州市副市长至今,先后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广电、新闻出版、民族、妇女儿童、残联等工作。无论分管什么,她都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在她的领导下,“十五”期间柳州的教育发展进入了历史以来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为柳州市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柳州全面实行,各类重大疾病与局部流行性疾病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供给侧改革,从工匠精神谈制造业转型之路,以应对制造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现状。以德国的工匠精神为例,提倡对品质化、专业化与标准化的回归;文章提倡制造业价值回归为恪守工匠精神的核心,对于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要有耐心和信心;并进一步提出从研发、人才、制度三方面多管齐下,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制造强国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工匠精神,使之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行为和意志。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顺应时代要求,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一、回溯铁路发展历程,探寻工匠文化基因铁路工匠精神的发源。铁路工匠精神是随着中国铁路的艰难起步而生发的。1909年,由詹天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补齐"中国制造"的短板与瓶颈、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途径之一,改革的着力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抓手是人力资本的提升。而当前人力资本提升的核心则是培育大国工匠。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应具有传统"匠心"之外的创新和带动意识。当前我们应推动建立健全培育"大国工匠"的机制及途径,为"工匠精神"的回归成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9.
柳州正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两面针、柳工、五菱、金嗓子花红……一个地级市拥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已属不易,而我国老工业基地广西柳州市拥有一批这样的品牌。“两面针”牙膏、“柳工”装载机、“网山”白糖3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此外,  相似文献   

20.
韩俊香  王培 《学理论》2013,(24):340-341
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无论是从大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大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的传承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培育途径包括五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保证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方向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科学性;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正确处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保证工科院校大学的独立性;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形成工科院校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