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的宗教观从初探、深入走向成熟完善。关于宗教的根源,列宁提出"恐惧创造神",并指出解除经济奴役和政治压迫,消除让人捉摸不定的恐惧才能消除宗教的源头。列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认为其在俄国有精神麻醉和维护压迫统治的作用。关于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态度:列宁认为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但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不是私人的事情。要与宗教进行思想斗争,而不是行政强制;反对将反宗教斗争放在首位,忽视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任务;着手于触动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而非向宗教盲目宣战。列宁的宗教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避免了宗教政策"右"的软弱和"左"的生硬,对当代中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以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为客观基础,以长期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宗教和宗教工作状况,来科学认识和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准确地、更理性地对待宗教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而引导宗教更好地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理论基础,以宗教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为客观基础,以长期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实践基础,结合中国现阶段宗教和宗教工作状况,采科学认识和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准确地、更理性地对待宗教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而引导宗教更好地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6,(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宗教观的指导下,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其继承、发展和创新。《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中的《论宗教问题》集中阐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宗教观。笔者先谈宗教信仰状况,再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江泽民的宗教观,最后阐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原因、现实要求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栋 《理论导报》2013,(9):34-3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整个哲学史上,尤其是近现代,对于宗教本质、表现、根源等问题的讨论也由来已久,并不少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同时也标志着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及异化问题的论述观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根本前提;正确处理共产党员与宗教的关系,把充分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与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武装党员的头脑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现中国化的一条基本原则;从中国宗教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出发,始终把宗教工作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根本任务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如此。如何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没有作过全面论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中国50多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宗教与…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信仰宗教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是巨大的,必须予以遏制。对党员信仰宗教的现象,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分析,并切实采取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毛国庆 《学习论坛》2008,24(11):22-2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们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形成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基于对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阶级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对待宗教?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宗教的关系?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俄国革命实际,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原则。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基本上贯彻了这些原则,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因此它是民族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民族繁荣、国家统一。李维汉是党和国家关于民族统一战线和宗教理论问题的著名理论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统战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我国宗教的五种特性,阐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出宗教制度的改革主张和发展与发展同爱国宗教人士的统一战线,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为党的宗教统战工作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时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 ,实现宗教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确立了跨世纪宗教工作基本纲领。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中央最近有关指示精神。我们新疆各族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及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以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新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199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就指出:“不论是汉族干部还是少数民族干部,都必须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观、宗教观。”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自…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世界的普遍性,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密切,影响巨大。客观地认识宗教现象,深刻理解宗教的本质,准确把握党的宗教方针与政策,使其自觉地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所有关注宗教、热心宗教事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天策所著的《宗教论》,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客观需要设计的,该书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鸟瞰宗教全貌的窗口。细读该书,其特色有三: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及党的宗教方针,是贯彻全书的主线。该书在绪论中就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宗教基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87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宗教问题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并且实现其中国化、要把宗教工作同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结合起来、要保护正确的宗教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等。但也有一系列深刻的教训:一定要坚持宗教信仰是个人私事的原则、要基于我国的宗教国情开展工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等。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与教训,使宗教在新时期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学科基础比较薄弱,问题突出。为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高校学科建设上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课程,虽然高校"两课"教育中涉及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具有体系性和针对性,而且高校中涉及到宗教观教育的讲座也甚少,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渠道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宗教,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还是一知半解,对我国当前的宗教政策和法规也不了解,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宗教及宗教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管莹莹 《世纪桥》2013,(3):46-47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宗教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已成为高校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来阐明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否纯净。所以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宗教神学是有神论的主要表现形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从宗教神学的历史发展对宗教神学的本质和根源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指出 ,宗教的真正的最终的根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这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决定了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关系中发生了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与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 ,也即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 ,由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不同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