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的农村剩余劳力纷纷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地区去“淘金”,据统计,我国“民工潮”已高达80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食品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安全,但实际上日本也经历了食品安全频发的时期.1953年,日本的水俣病震惊世界.水俣病这种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死亡和后遗症的公害病影响甚大,有关水俣病的诉讼在五十几年后的今天还在进行当中.1955年,日本发生森永砒霜牛奶事件,造成12159人中毒,其中131名死亡.1968年的米糠油事件,中毒人数多达1283名,28名死亡.19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慢慢完善,尤其是1968年制定的《消费者保护基本法》,明确从重视生产者改为重视消费者.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即使如此,日本近些年来仍然发生过不少食品安全事故.尤其以2000年日本雪印乳品公司食物中毒和消费欺诈事件最为突出.通过从这类事故中吸取教训,日本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得以不断完善.据悉,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安全基本法》、 《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难     
《南风窗》2011,(7):22-25
正是在日本政府第一时间反应、民间社会积极跟进、国际社会密切配合和援助之下,此番日本抗震救灾才得以保住基本面,刷新日本国民形象,进而全力对抗核危机。  相似文献   

4.
日本货     
撒娇,《辞海》解释为一种女性化的表现。为了某事通过示弱的方式而达到心理预想的目的。也用于为人处事的一种娇羞可爱的表现。撒娇的对象一般是子女对父母,恋人之间等等。  相似文献   

5.
一部《三国演义》,令日本一些企业家如醉如痴。但是,又有谁还会料到,多被历代文人学者经营引用的格言,如今也被摆上了日本企业家的案头。试看以下几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一古文,如今是日本大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神”的士光敏夫所崇尚的一条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李怡  竹邻 《法制博览》2008,(2):15-15
日本人称自己的国家为“日本丸”,那等于把日本列岛视为一艘大船,船是封闭的,船上的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船随时会有倾覆的危险,而外来的救援并不可靠。这就形成了日本的岛国意识。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两极对抗为多极竞争所代替,国际隐蔽战线的斗争也愈来愈激烈.  相似文献   

8.
8月初,我作为中联部青年干部访日代表团的成员第一次来到日本.在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的札幌,我们拜会了日本几个主要政党,参观了名胜古迹和牧场.日本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对日本的感觉也丰富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先填海破坏,后污染治理”的环保错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同样存在,其中的收益和损失,以及恢复生态所需的费用究竟孰大孰小?  相似文献   

10.
大概人间的一切都始于缘吧。五年的日本生涯,难以释怀友人下山勇一的手足之情。下山的关爱,使东京在我的记忆里显得那么美好和亲切。“这里也一样是你的家”前些日子,因海峡两岸的局势紧张且进展莫测,我的心一直悬在那儿。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伊拉克战争,初次正式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网络用于战场的通信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美英联军的信息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从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看日本的儿童权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一个国家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可以推定这个国家保护儿童的力度。本文从涵盖了未成年人自出生到成年相关的各个领域与阶段的日本法律出发,探讨了日本的少年犯罪(非行)率低下的原因。在我国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时,日本的这种基于儿童的权利保护理念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应该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日益猖獗的日本社会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年来我一直从事远洋运输经营管理业务多次去日本商务旅行,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我常常从日本国内媒体上和日本朋友那里听说,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的犯罪率增加50%,日本警示厅的最新统计表明,日本的暴力犯罪发案率目前是日本过去23年的最高峰,其中不乏凶杀,强奸,纵火,偷盗,诈骗,绑架等,尤其近几年暴力犯罪的增长令日本朝野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6.
Willwerth J 《Time》1999,154(21):70-71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level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remittances reduce working poverty in receiving economies through their effects on labour market dynamics. I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new cross-country dataset (ILO, KILM 7th edition) containing information on the share of individuals working for less than US$2 per day. To identify the main impacts, the article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to deal with the endogeneity of remittances and migr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the possible error in measuring working poverty, to the potential attrition bias, and to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control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sian Americans have been the fastest growing seg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Additionally, there is a continual influx of both legal and undocumented Chinese immigrants as well. Providers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particularly in the public sector, have been coming into increasing contact with these individuals who bring with them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history and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some of the psychosocial considerations when working with this population an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The Chinese immigrant's migration history and acculturation experience need to be appreciated within his or her cultural framework. Challenges fac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Chinese immigrant include language barrier, shortage of bilingual staff and the associated difficulties in interpretation. Public education and outreach efforts have been targeting stigma reduction and developing primary prevention activities. The predicament service providers face when working with the undocumented aliens is underscored. A case illustration is included.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