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殿兴 《党课》2007,(1):24-30
理想是什么?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未来具有实现可能的价值目标,而信念则是人们对尚未被证实或实现的某种观念(包括观点、理论、学说等)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理想和信念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体现着人们对认识对象的自觉的、具有理性特征的价值肯定和价值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逐崇高的目标,而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培育人们的意志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9):33-34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三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正>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追求和向往。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理想信念是人们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理想信念统率人的灵魂,决定着人生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5):30-3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要因“需”利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想、所盼、所求,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主观欲望,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于缺少某些所需的物质因素或精神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而要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导人们行动的思想动机由需要而产生。需要是人们...  相似文献   

6.
汪金友 《实践》2008,(5):55-56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的、先进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其物化资源。在当代中国,红色文化可以强化人们的爱国之识、涵养人们的爱国之情、培育人们的爱国之志、引导人们的爱国之行。  相似文献   

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构建和谐校园,创优发展环境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之魂,深深熔铸于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校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的思想理论阵地,是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党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把党校教职工在长期实践中积淀、汇聚的精神财富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和行为准则,用以点亮人们的心智,丰富人们的精神,提升人们的境界,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动,使全体教职工浸染于身心…  相似文献   

9.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理想、追求的基础上,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状态。信念具有稳定性、执著性等特征。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具有指引作用、推动作用、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包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陈如  匡强 《唯实》2013,(3):62-65
民生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幸福是民生的目标和方向。幸福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此看来,幸福既是和“心”、“意”有关的人们的主观感受,也是人们对“生活”、“境遇”的一种要求。从本质上看,幸福就是人们基于某种价值观和偏好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是人们基于自身需要对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关于如何区分好坏、善恶等的总体观念,是人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愿景(VISION),字义为愿望的景象,指目标的图景化.正如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美好意象和景象.它将人们的目标归集起来形成共同的行为,将人们的信念汇聚起来产生共同的意志,将人们的价值观整合起来促成共同的追求,最终形成目标、信念、价值观统一体的组织理念,进而萌生团队核心意识和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快乐幸福感却不但没有增长,有时甚至是下降的。"财富-快乐"悖论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是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违背了快乐原则,损失了其他影响快乐的因素,比如健康、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闲暇等因素。二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太高,特别是随着贫富差距扩大与消费支出增大导致人们对财富渴求的增长。为了化解财富悖论,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对生命和生活资源进行偷的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人们社会活动对于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目标选择和效果认可,是衡量人们社会活动优劣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不少大中城市如广州、杭州、  相似文献   

17.
当官为什么?     
历史告诉人们,教员有两种:正面教员和反面教员.正面教员提供的是经验,是做人的道理,供人们学习、效法;反面教员提供的则是教训,是做人失败的经历,让人们借鉴、警惕.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机制,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在精神上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起约束作用。因而,它不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依靠人们内心的意志和信念来发挥作用,即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意志和信念,成为人们自身的行为准则,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道德的实施和建设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自身的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互联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人们普遍对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到位,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不得力,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加强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不但是网络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实际需求。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重在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重在增强人们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人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因而也是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行政领导始终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积极性是人们为获得某种需求,持续释放自身内在潜能,努力追求目标实现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伴随主体行为过程的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