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今年35     
卢北峰 《党员特刊》2003,(2):F002-F002
上学之前,李华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坐在教室里,李华不敢与同学们一起大声念课文,她怕念错,只是小声嘟囔,手里拿着笔在空中划着笔画;老师提问时,她猫着腰躲起来;当老师或同桌指出她的错字时,她难为情地左遮右挡。  相似文献   

2.
她像一支蜡烛,又似一只春蚕,多年来默默地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地耕耘着,奉献着。她在入党申请中写道:“我愿把自己的毕生交给党的事业,交给卫生教育事业。”她就是集安市卫生学校教研室主任郭志英老师。 提起郭老师,人们自然会想到她那多种疾病缠身单薄的身体。由于她有宽广的胸怀,顽强的意志,疾病没有压倒她,她一直是担任课时最多、任务最重的教师,她还承担乡医岗位培训和红十字会的教学。她对学生关心爱护,体贴照顾,学生有病她问寒问暖,做好饭菜端到床前,她给困难的学生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1998年5月,郭老师病重住院…  相似文献   

3.
彭秀勤 《学习导报》2013,(14):19-20
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个给予自己爱、宽容、微笑的启蒙教师,因为喜欢她,我和小伙伴们轮着扮她、扮她的学生,过老师的瘾,做教师的梦,记得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个给予自己爱、宽容、微笑的启蒙教师,因为喜欢她,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找来木板,涂上墨汁,弄来粉笔,轮着扮她、扮她的学生,过老师的瘾,做教师的梦,乐此不疲,这个梦干净得让人舒服、纯净得让人向往。  相似文献   

4.
袁文婷:把生命献给学生的新娘 刚满26岁,还有几天就要结婚的袁文婷,是什邡市民主小学的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大地震发生之时,她在奋力救出了10余名学生后,因为楼房的垮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她最后救出的孩子叫吴佳辉,他一听到袁老师的名字就开始嚎啕大哭,嘴里一直叫嚷道:"袁老师还被埋在里面,她没有死,我看见她倒下的,她手里还牵着同学."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地震发生那一刻时袁老师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吕天龙 《新长征》2015,(1):46-47
王秀娟是梅河口市红梅镇白石村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儿时的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从小便深深体会到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便有了当一名山村教师的愿望。1997年从海龙师范学校毕业后,她谢绝了保送深造的机会,也放弃了在优越环境工作的打算,毅然扎根红梅镇最偏远的白石村小学执教。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她更加明白自己传递火种的光荣使命。心系学生爱洒讲台17年如一日,王秀娟把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6.
我新接手当C154班班主任的头两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滔滔的女孩子,她可以比较自然地和我这个陌生的老师交流,而且主动打扫教室。可是她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平常爱捣蛋惹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同学,是自荐要当班长的人。怎么办?该不该选她?我认为,作为老师,首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于是我决定给她一个改正缺点和锻炼成长的机会。当我宣布滔滔为班长时,笑声和私语声不断,滔滔本人也低着头,似乎有些紧张和不安,于是我马上强调了班长的权威性,并且号召全班同学支持配合她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新接手当C154班班主任的头两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滔滔的女孩子,她可以比较自然地和我这个陌生的老师交流,而且主动打扫教室。可是她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平常爱捣蛋惹事。可又偏偏是这个同学,是自荐要当班长的人。怎么办?该不该选她?我认为,作为老师,首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于是我决定给她一个改正缺点和锻炼成长的机会。当我宣布滔滔为班长时,笑声和私语声不断,滔滔本人也低着头,似乎有些紧张和不安,于是我马上强调了班长的权威性,并且号召全班同学支持配合她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8日,我校八年级学生由班主任带队来到桂花茶场进行实践劳动——采茶。为了提高效率.班主任给每名学生布置了采摘0.5斤的任务。两个小时过去了.一般的学生都回到茶场交芽茶,大多都在0.3斤以上.只有小兰连0.1斤都不够。班主任李老师说:“你要掌握采茶的方法,你看别人采了多少?下次多采一点儿啊!”没想到小兰听后,气愤地离去了。到了中午,学生都回来交茶叶吃快餐了.可就是不见小兰回来,这下可急坏了李老师,急忙派几个学生到处找.最后在茶园里找到了小兰,让她回来吃快餐.可她就是任性不回来。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10,(3):32-32
2008年7月,宫书艳到了五七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的到来也成了村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但初来乍到的宫书艳很快便给村民露了一手。当时赶上村里的学生们放暑假,她看到有些村民因忙于上班或做买卖,没有时间管孩子的暑期学习,便主动向村党支部提出开办辅导班,并由自己担任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感情的,有理智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走到哪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曾培育过自己的老师。当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不会忘记老师对自己的辛勤培养与教导;当工作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老师,为辜负老师的期望而汗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蓝剑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一师十二团中学,成为了一名地理教师。13年来,在学生眼里,她温婉可亲,博学多才,是善于交心的"大姐姐";在同事眼中,她不事张扬,精业勤习,是不甘落后的"好搭档"。她多次被团授予先进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农一师阿拉尔市"三八"红旗手。地理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倾注了蓝剑老师太多的情感。在课下,  相似文献   

12.
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大草坪村小学校唯一的老师喻真英自1982年起,在山里小学代课31年:从当初的5位老师到只剩她一个,从当初的300多个学生到现在的28个孩子,48岁的她见证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变迁。9月5日,蒙蒙细雨,晨曦中的大草坪村小学校显得格外静谧。雨丝从平房的屋檐下滑落,拉出水汽朦胧的帘幕。雨点打落在水泥地操场上,发出轻轻的“啪嗒”声。喻真英穿着红色的薄毛衣,到教室尽头的猪圈去喂猪、挑水浇水。忙完这些,喻真英开始做自己的早饭以及为学生的中午饭做些准备。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农五师中学学生谭静依的母亲,因身患乳腺癌住院治疗,在农五师高级中学女教师、共产党员杨建老师的帮助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治疗,谭静依母女非常感激杨建老师。 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逐渐深入,农五师高级中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杨建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了这个活动之中。她得知农五师中学谭静依的母亲患病的消息,便亲自到团场去看望她和她的母亲。谭静依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农五师中学学生谭静依的母亲,因身患乳腺癌住院治疗,在农五师高级中学女教师、共产党员杨建老师的帮助下,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治疗,谭静依母女非常感激杨建老师。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逐渐深入,农五师高级中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杨建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了这个活动之中。当她得知农五师中学谭静依的母亲患病的消息后,便亲自到团场去看望她和她的母亲。谭静依在师中学就读,品学兼优,但她的父母离异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没有工  相似文献   

15.
小女孩遗弃街头1996年春节,济南市遣送站收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她是由解放阁派出所的民警送来的。据小女孩自己讲;她叫王慧,今年10岁,她的生父前几年得败血症死了。她与16岁的哥哥王元元随母亲一同到继父家里生活,从此她便经常无故地遭到“叔叔”(继父)的打骂,有时把她双手捆起来,吊到房梁上毒打;有时用烧红的拥条蘸水后烫她的脸,至今她的脸上还有烙痕。母亲开始还劝一劝,但每劝一次都要被“叔叔”连抽面光,后来母亲也不敢动了。问她为啥一个人到济南来,小王慧回忆说:“‘叔叔’经常怪我走,这次不知为什么又用棍子打我。…  相似文献   

16.
爱心似火,以情育人。晓之以理固然应该,但更重要的是动之以情。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她深信这一点。她,就是王淑芸,石河子一三三团中心小学优秀班主任。 王老师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默默地在园丁的绿野上耕耘了26个春秋。她爱自己的事业,爱得那么深,她恋天真烂漫的孩子,恋得那么真,全班三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她都了如指  相似文献   

17.
她有阳光般的笑容,灿烂的笑容总能感染周围的人;她有春风般的话语,总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在七年的教学生活中,她始终用尊重和信任,铺设着师生之问心灵沟通的桥梁。 欲知农一师中学王艳老师的感人事迹,请阅读第二十五页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王艳老师的巾帼风采。  相似文献   

18.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提起水利局副局长李桃花,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评价:熟悉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如同熟悉自己手心里的纹路一样。几年来,互助县的每一个水利工地上都留下了她的脚印,洒下了她的汗水;她象一朵怒放的桃花,映照着土乡的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9.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杨玉国已经从事这份神圣的工作24年。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24年来,杨玉国悉心地总结出了一套爱心教育工作法。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生活,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艺术,他满怀着爱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课上得多么好,如果不懂得用心去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20.
每一次,当她夹着教案走向讲台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把这45分钟的课讲完;每一回,当她带着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是否能像进来时那样笑着出去。她只知道:只要还能站起来,生命就应该属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一个直肠癌晚期患者、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格致中学青年教师-郑捷。1990年夏天,作为班主任的郑捷正组织初三学生复习迎考,突然一连数日拉肚子,最多时一天拉20多次。郑捷急了,一次临上讲台前,一气吞下了双倍的止泻药。这一“狠”招,果真把拉肚子止住了。后来,又出现高烧拉肚子,她依然以加大服用止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