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较量。红军长征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共产国际束缚到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伟大转折,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波折起伏走向胜利发展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2.
俞良早  宋哲 《理论学刊》2005,3(5):51-54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的地位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榜样作用,正确认识和运用了列宁关于革命理论重要作用的思想、关于战争的理论、关于战略退却的理论、以及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等等,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陈云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抗战胜利后,陈云对国共两党以及美苏两国等四方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对美国对华政策和美苏、美蒋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东北问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战略争夺,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两面手法和美苏的战略博弈,东北地区的斗争是停停打打的长期战争局面,但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就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美关系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经济封锁,但也要看到他们不可能把中国完全封锁死,要随时掌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破封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指出,美国不承认不一定是坏事;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很大,中国只能走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中国与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的交往;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中国的实际;要把搞外汇当作一个大题目来做,并且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观察与思考,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在对美外交上的战略考虑,始终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以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连,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基础上形成了富有开创性的从严治党思想。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学说理论,对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战略具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陈云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抗战胜利后,陈云对国共两党以及美苏两国等四方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对美国对华政策和美苏、美蒋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东北问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战略争夺,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两面手法和美苏的战略博弈,东北地区的斗争是停停打打的长期战争局面,但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就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美关系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经济封锁,但也要看到他们不可能把中国完全封锁死,要随时掌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破封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指出,美国不承认不一定是坏事;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很大,中国只能走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中国与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的交往;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中国的实际;要把搞外汇当作一个大题目来做,并且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观察与思考,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在对美外交上的战略考虑,始终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以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连,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并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在战略战术上,着眼灵活性;在战争发展的走向上,研究规律性;在战争主客观关系上,发挥自觉能动性;在战争局面的变化上,力求开创性;在战争胜负问题上,看重民众本源性。这些深刻的军事思想,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维特点:善于从实际出发把握敌我双方特点;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和经验总结;善于把握历史逻辑,提出战略预见;善于辩证引导战争转化,走向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开始从中国的革命舞台上崛起,并以其日益突出的地位和能量影响着全国的战争态势,决定着中央的战略布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东从一个敌后沦陷区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性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高度重视山东的革命和解放事业,总是把山东战场放在全国革命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周密部署,精心指导,为山东军民从胜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和缔造者。他的一生参与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领导和主持了军事、政治、政权建设、经济、组织、外交等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1930年前后,中国革命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复兴之时,他作为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站在中国革命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探索革命的前途和道路,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推动革命走向复兴,挽救党于危局,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在革命形势急剧转变的情况下,对中国革命战略方针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成国银 《世纪桥》2003,(2):46-48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仅在人民战争、人民军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国家外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杰出的丰富的思想,而且对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有建树。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当着1927年冬天至1928年春天,中国游击战争发生不久,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那么,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呢?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我的理解是: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就是把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关于不平衡的原理运用于中国,把不平衡的原理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战争结合起来。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制定的革命战略策略方针中,陈独秀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拟就陈独秀与中共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初步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处在一个秘密状态下的政党,活动范围小、外围组织不足,群众基础大但缺乏宣传、组织。总之,仅局限于狭小的天地之中。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很不相称。陈独秀自1921年9月由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后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党推向领导实际斗争的政治舞台上来,开辟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而这一关键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中国社会,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战略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国情 ,以农民问题为突破口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以农民问题为出发点 ,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原则 ,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就是根植于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土壤之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 ,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而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突破口和基础就是中国农民问题。第一 ,在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6日正式成立,到1943年6月10日正式解散,共存在了24年.它在将近1/4世纪中,经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涨、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帝国主义战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这些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它率领60多个共产党组织、400多万共产党人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国革命在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战略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孕育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的历史大变动时代.他不仅从多方面阐明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创新精神,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主要表现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探索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勇于开拓新局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理论和战略、“帝国主义战争论”等的影响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当今的世界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资本主义道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不通, 社会主义将是唯一选择;苏联是中国革命的忠实支持者;一切西方国家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蒋介石的反共是为投降帝国主义作准备。历史进程证实这些理论观点存在一些偏差。但这些理论观点的存在并不影响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事件     
<正>《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5月26日,我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也是首部专门阐述中国军事战略的白皮书。白皮书中写道:"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界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篇经典著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战争性质等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前途,论证了中国必胜的战争结果,并深刻阐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特点、持久战何以可能、内线和外线、反对主观性和发挥能动性、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进行决战和避免决战等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全面、发展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抗战,强调了坚持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唯心论和机械论等错误观点.《论持久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雄才大略,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多所建树,在对外关系方面,亦有种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一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主要包含如下三个基本点: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