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确有合理之处,特别是以实践性涵盖社会性更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深化。但时下大有将实践超验化、完善化理解的趋势。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是自我创造的存在,所以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把握人的本质。如果说人有本质的话,那么生成性就是其本质,至于生成为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李晓元 《学习论坛》2008,24(11):27-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和谐人思想以"社会关系人"论或"实践人"论为方法论基础,以"异化人"论为逻辑起点,从现实社会关系的维度,展现了人的真实本质和存在方式,特别是把和谐人的和谐本质与创新本质联系在一起,并认为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运行主体和价值依托.和谐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入学体系的价值核心,对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是当代人学理论的发展方向,是当代人特别是和谐社会关系中人的存在指向.  相似文献   

3.
弗兰尼茨基认为,马克思强调人同其他存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性的存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活动。实践作为普遍的、自由的、创造性的和自我创造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作为哲学人本主义,要获得关于人的本质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就要进一步分析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实践活动的本性决定了它要不断地扬弃自然性和给定性,不断地指向未来。在此意义上,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就具有永恒的不完善特征。  相似文献   

4.
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理解探索 ,主张称马克思的存在论哲学乃至全部哲学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本文认为 :在马克思看来 ,对人来说 ,实践即是存在 ,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存在即是本质”,实践既是人的存在 ,也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层面提出了人的劳动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揭示.其基本的思路是:从人的生存需要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实践即劳动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这样做,一方面批判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以及与费尔巴哈把人的自然性等同于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做法;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的劳动出发去说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理解为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从而把劳动解放看作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了哲学实践观,找到了把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性的变革.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不同理解,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实践唯主义的理解和从思维方式变革角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即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实践哲学理论的创新,即提出了实践是人最本质、最切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朱宝信 《唯实》2002,1(8):9-13
本体论是对存在论的说明.实践本体论是在本体之本质的意义上对存在的说明,因而,存在及其三大构成部分--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都是实践.实践本体论表明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本体的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实践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人对存在的实践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宝信 《唯实》2002,(9):9-13
本体论是对存在论的说明.实践本体论是在本体之本质的意义上对存在的说明,因而,存在及其三大构成部分--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都是实践.实践本体论表明: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本体的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实践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人对存在的实践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是对存在论的说明。实践本体论是在本体之本质的意义上对存在的说明 ,因而 ,存在及其三大构成部分———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都是实践。实践本体论表明 :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本体的哲学 ,它的基本问题是实践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所要解决的是人对存在的实践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洪余 《理论学刊》2005,1(10):81-83
传统观点把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有悖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原意。事实上,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的。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活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它为我们重新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杨爱群  曹艳 《求实》2005,1(4):31-34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李瑞芳  马强强 《世纪桥》2012,(21):41-42
类存在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扬弃和超越。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视野中,人在本质上是类存在物,是超越了动物性的劳动性存在、对象性存在和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理性的人经由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践为基本范畴,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深刻的揭示了人的本质及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对“现实的人”论述把人从思辨、抽象性的人和自然的人中解放出来,真正赋予了人以现实性,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双方的在世结构分为两种,即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个世界生成人的过程充满以实践为基础的体验和创造。人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实现,教育内容对人的本质实现有实质性作用,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实现人的本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推进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实践的核心是实现和扩展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其实质也就是发展。从发展哲学视角来看,创新实践的彰显,正说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存在方式之涵义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这个世界中存在,双方的在世结构分为两种,即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个世界生成人的过程充满以实践为基础的体验和创造.人的实践本质和社会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世界中实现,教育内容对人的本质实现有实质性作用,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实现人的本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瑞芳  马强强 《世纪桥》2012,(21):41-42
类存在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扬弃和超越。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视野中,人在本质上是类存在物,是超越了动物性的劳动性存在、对象性存在和自由自觉的社会实践性存在。  相似文献   

19.
范晓丽 《理论学刊》2007,3(5):14-18
在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和当代意义时,马克思的感性思想应该得到澄清并引起重视,因为这涉及到了对唯物史观创立的基础以及作为现代(近代)形而上学哲学终结的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脱离近代知识论立场谈论感性,认为感觉的人是现实的完整的人,具有丰富的内容;人的感性存在是对象性、类的社会存在,它是人的本质;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物质的、感性的表现。马克思把人的感性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归于实践,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实践原则,并为终结现代形而上学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知识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推进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社会,进而凸显实践的创新特性,构成发展时代的一个主要趋势.创新实践的核心是实现和扩展人的自由自觉本性,其实质也就是发展.从发展哲学视角来看,创新实践的彰显,正说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