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击恐怖主义战争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全球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一事件之后,全球化问题似乎已被打击恐怖主义所取代而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但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证明,美国没有停止其全球化步伐,而是借机加快其全球化的节奏,也就是说,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是其全球化战役中的一场战争.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放到全球化的语境中讨论,使我们认识到:全球化是现代化和殖民化的当代版,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一个系统工程;九一一事件不是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启动战争的加速器;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目的不是打击恐怖主义,而是为了在阿富汗和中东等地区推进其全球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布什政府达到了其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在大连市召开了"甲午战争以来的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在"甲午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议题方面有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在以两国政治关系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了经济交往、思想文化、计量分析等新的视角,使甲午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趋向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亦呈现多样化,由于该议题涉及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因此围绕战争对当代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除使用传统的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等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理论进行了交叉研究。此次会议展示了国内学界有关甲午战争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处理当代中日关系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混合战争是一种新型的国家间对抗形式,与传统战争形态不同,它并不一定需要使用武力占领他国或破坏其基础设施来达成政治目的,而主要通过经济金融制裁和信息心理施压等非军事手段和最低限度地运用军事暴力来颠覆或控制他国政权。当前,美国及其盟国正在针对俄罗斯实施混合战争。其战略实质是以军事力量作为重要工具,针对俄薄弱环节实施体系性打击,以实现分裂国家、掌控俄资源的目的。该战略由将俄拖入军备竞赛的消耗战略和实施颜色革命的摧毁战略两部分组成。为此,俄罗斯需要相应制定应对混合战争的反战略,包括对抗敌混合式攻击的防御性战略和主动攻击敌人的进攻性战略。俄罗斯制定该战略应基于混合战争的多领域性,即在信息、军事、金融、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同时对敌人施加影响并将这些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原文刊登于俄罗斯权威军事杂志《军事思想》2018年第10期,经授权在《俄罗斯学刊》中文发表。  相似文献   

5.
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穷兵黩武,不顾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其放纵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的做法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重创.伊战中的情报失真事件和虐囚丑闻更使其恶化的国际形象雪上加霜,美国的软实力在不断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6.
泰南冲突是文明冲突的典型例子.为研究泰南冲突的文明模式,本文基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对亨氏断层线战争的一般结构模式进行借鉴和修正,提出泰南宗教与民族冲突的文明模式,认为泰南冲突是冲突双方都没有文明核心国家的宗教与民族冲突.该模式提供了将冲突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烈度、避免升级为国际战争的方法,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文明冲突提供思维方式和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驻韩美军重新部署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之后,驻韩美军正在经历自朝鲜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整.此次调整是美国在推行其"先发制人"战略的过程中对于朝鲜核问题所引发的深刻危机的一种策略因应,并不意味着其性质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也不意味着驻韩美军的撤出即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一《乙巳条约》草案的拟定与美帝国主义支持日本侵占朝鲜政策的罪行1.日本明治政府为确保其对朝鲜的"保护权"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及其"条约"文本的出台日本自发动对俄战争之日起,就以战胜首要竞争者俄国、迫使对方承认其对朝鲜的"保护权",推动其既定强占政策进入决定性阶段为目标而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准备。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逼迫朝鲜签订《韩日议定书》《第一次韩日协约》等一系列条约掌握朝鲜的内政、外交"实权"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其亲美英的传统政策,发动了反俄并朝的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挖掘越南作家保宁饮誉国际的小说《战争哀歌》的人文主义与反战传统的渊源,论述其对亚洲和平的重要意义。国际上(包括越南国内)对《战争哀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粗浅的水平,本文则从越南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中越文化交流史的长远视角出发,挖掘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渊源。围绕《战争哀歌》对"招魂丛林"的描述,本文探讨越南历史上招魂仪式的文化意义,以及《战争哀歌》与越南文豪阮攸的《招魂文》的相似之处。此外,本文还将《战争哀歌》同越南文学史上的名著即18世纪邓陈琨的《征妇吟曲》进行对照,发现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更是惊人相似,在揭示战争创伤、谴责战争罪恶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本文针对亚洲地区近些年来的紧张局势以及各国鼓吹战争的声音,讨论保宁本人及其《战争哀歌》的反战行为与思想,呼吁人们品读这一世界名著,维护亚洲和平。  相似文献   

10.
纵观整个日本战争史,军人自杀作为一种极端个人行为,背后常常具有深刻的社会因素与时代因素。其重点不在于自杀行为本身的意义与作用,而在于身处特定环境里的军人自杀行为的选择及运用方式的取舍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动因——符号暴力。借用布迪厄“符号暴力”及其相关概念,重点探讨日本极端军国主义分子利用日本的传统国民性宣扬并阐释战争的正当性的过程,通过教育机制,尤其是学校教育,鼓动日本民众积极参战并誓死效忠,甚至不惜以切腹自杀的方式表示尽忠的决心。其特色在于选取特定的民族——日本,特定的自杀方式——切腹为研究主体,着重阐述日本教育的“符号暴力”——软暴力的形成以及这种暴力在日本战争年代的特殊作用。切腹自杀只作为本文的一个引例,例证这种暴力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