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民政局三措并举加强动态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一是进退有序,应保尽保。针对社会反映漏保、错保、人情保等问题,组织4个审核组,对全区4.2万多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进行拉网式排查。二是资料进微机,管理规范化。全面完成27522户、42850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基本信息资料采集录人,实现微机化管理。对享受低保、五保家庭实行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2.
蔡元辉 《中国民政》2012,(12):54-54
为有效解决骗低保、错保、“易进难出”等问题,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准确率,云南省镇沅县全面建立低保诚信承诺制度。低保对象在动态复核中或在提出低保申请时,必须同时签定“低保诚信承诺书”。诚信低保承诺主体:低保经办机构、低保工作人员和低保对象和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省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推进力度大,工作进展快,保障标准和保障人数迅速提高,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群众很不满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城乡低保打造成困难群众"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12,(6):47-47
河北省滦南县民政局杨旺认为,“应退尽退”是城乡低保工作的难点,也是体现公平公正的关键一环,应把这关键环节与社会价值体系紧密融合,大力倡导“诚信”低保,严密规范运行机制,使低保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第一,“诚信”低保是低保工作“应退尽退”的舆论基础。城乡低保制度虽然对贫困群众起到了“兜底”性保障,但“骗保”、“人情保”等问题的出现,也给社会价值体系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5.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自《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实施以来,我市城乡低保工作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低保政策执行走样,"人情保"、"关系保"、"轮保"、"骗保"等问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结合"三项行动"的开展,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核查清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对象核查清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人员力量,对辖区所有低保家庭逐户调查核实,做到"家家入户、人人见面"。对家庭收入超标的要按程序及时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漏保"人员和农转城困难居民要及时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不应保坚决不保"。同  相似文献   

6.
袁正玉 《中国民政》2012,(11):58-58
湖北省郧西县民政局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格申请审批程序,公开公正确定低保对象。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工作始终坚持“严把人口、敞开出口”的原则。在低保对象纳入过程中,按照本人申请,村(社区)人户调查和开展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民政局评议、审批、公示的程序办理,  相似文献   

7.
蒋先平 《中国民政》2010,(10):52-52
<正>四川省大英县民政局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使城乡低保工作迈上新台阶,通仙乡顺河村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荣誉称号。全县现有城市低保人员9613人,发放保障金1539.4万元,保障线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5元,农村低保人员23672人,发放保障金926.5万元,实现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覆盖的目标,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8.
石燕 《中国民政》2011,(6):53-53
甘肃省玉门市民政局认真贯彻省民政厅“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要求,以规范管理和政策宣传为主线,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城乡低保在保对象7084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5207万人,占比73.5%。但是,受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独特的社会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制约,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较城市低保难度更大,问题更多,错保、漏保、骗保和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更加严重。这些现象虽然只是极少数,却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加  相似文献   

10.
邵立健 《中国民政》2011,(10):58-59
吉林省集安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加大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力度,推进全市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迈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集安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低保档案管理目标责任,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在低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4,(4):60-62
多部门联动拧干低保"水分" 今年初以来,江西省都昌县在低保清查“阳光行动”中,多部门联动核查低收入家庭情况,全县共清理出因自然死亡、享受退休金等城乡低保对象426人。同时,加强民政、社保、工商、房产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比对,多方位认定低收入家庭情况,有效确保了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相似文献   

12.
赵卫东  张宝 《中国民政》2008,(11):59-59
山东省昌乐县民政局大力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三大民生工程”,使全县的贫困群体得到了有效救助。一是城乡低保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规范申请审批程序,实行受理、审批相分离和公示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规范低保资金发放程序,建立了“民政核标、财政核资、银行打卡”的管理模式,确保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位低保对象手中;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刘廷智 《当代广西》2012,(10):58-58
贺州市八步区近年来全力提高低保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有效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耿衍飞 《中国民政》2013,527(2):44-4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低保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乡低保工作,是亟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淄博市为例,就当前城乡低保的现状做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淄博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淄博市城市低保工作开始于1997年,农村低保工作开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构筑起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学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有新进展。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建立了低保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健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88.5万人,其中城市77.3万,农村208.2万;  相似文献   

16.
陈林 《中国民政》2010,(11):54-54
今年以来,四川省平昌县坚持做到"七个严格",全面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普查,切实加强动态管理,促进低保工作规范化,着力打造"民心低保"。 一是严格家庭成员认定。制定家庭成员认定办法,凡将不属于家庭成员的人员迁移至户籍内而又拒不分户的低保对象,先停保后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山西省晋城市民政局制定《晋城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规程》。具体内容:一是建立健全城乡低保管理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低保管理服务网络。对低保工作者从法规理论、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加快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低保信息系统覆盖到每个村,实现低保信息县域内共享。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准格尔旗以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为提升低保工作的科学管理,不断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一是以清理清查为重点,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组织开展对人户分离、隐性就业等审核重点进行全面清查。新增、续保对象审批实行三级(嘎查村居委会、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旗低保办)三次人户调查,按照“谁人户、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衢州市民政局六措并举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创新机制,强化低保规范化管理。创新低保专项督查、民情下访、行政裁决、退出扶持、城乡一体等五项工作机制,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规范化管理目标。二是完善政策,提升医疗救助服务功能。扩大资助困难群体参保范围,完菩门诊救助政策,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探索对自血病、尿毒症、癌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实施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提高即时结报救助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城乡低保工作,有效防止和及时纠正低保工作中的违规违法现象,做到低保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资金发放及时,山东省高密市纪委、监察局、民政局联合制定出台《高密市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低保动态管理程序、低保工作人员职责、过错责任追究等都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