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曾于5年前播出过祖国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今年8月又有三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重播此剧,以致“刘罗锅”名声大噪。而此时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将赴台湾演出更引起台湾京剧爱好者的兴趣。此行虽然还带去了《赵氏孤儿》等8台传统戏,但“刘罗锅”却是“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
刘墉于谦白居易李学乾近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颇感兴趣。一品宰相,清贫如洗,告老还乡,觅了头小毛驴坐着,观至此处,不由得忆起一首古诗来:“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阎话短长。”这首诗的作者是人们熟知的明代兵部尚书于谦任巡抚...  相似文献   

3.
刘墉的拜相     
徐国保 《现代领导》2011,(11):21-21
刘墉即戏中所称“刘罗锅”。是不是“罗锅子”,且不去说,也不重要。还是先把他的简况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4.
罗锅村长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主人公刘镛是后罗锅,福建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的村主任陈长彬是前罗锅。但他们有共同点:都是为一方百姓。 陈长彬知名度不小。电视里有他的影子,喇叭里有他的声音,主席  相似文献   

5.
继去年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二本在北京贺岁成功,随后登陆台湾大受欢迎后,今年春节期间,《宰相刘罗锅》第三、四本又开始在京城预热,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预计今年8月赴台演出同样会出现轰动场面。三、四本的《宰》剧除了继承一、二本中的创新之外,执行导演换由李六乙担任,扮演“刘罗锅”演员则由来自上海京剧院的陈少云先生换成了担任台湾“新舞台”剧院艺术指导的李宝春先生。  相似文献   

6.
金夫 《台声》2000,(11):19-20
8月 23日至 8月 27日,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本、第二本)作为新创剧目应邀赴台演出,场场爆满,大获成功。台湾红剧场表演剧团林恺先生在演出结束后兴奋地对记者说:“作为单一剧目,‘刘罗锅’是两岸交流以来卖座最好的。演出最难得的 事是赢得观众,这才是最高级的。” 此次,北京京剧院赴台演出带去的还有北京京剧院的品牌剧目《赵氏孤儿》、《生死恨》、全本《苏武牧羊》、《状元媒》等 8台传统京戏和 1台名家清唱。     《宰》剧由于题材取自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台湾演出时,备受关注。台湾曾于 5年前播出过电视剧《宰相刘罗…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乾隆皇帝和大臣和坤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乾隆问:“你愿意当忠臣,还是愿意当奸臣?”“我既不愿当忠臣,也不愿当奸臣”和坤答。“为什么?”“当忠臣往往被奸臣害死,当奸臣最后也没有好下场”和坤回答得很妙。 “那么你要当个什么样的臣子?”乾隆进一步问。 “我愿当个弄臣,就是想万岁所想,伺候好万岁的吃喝玩乐,万岁想啥我就干啥,一切都听万岁爷的”。  相似文献   

8.
《松州》2007,(2)
"词臣随豹尾,壮士拥旌头",这是乾隆北巡诗中的一句话(《八月朔风作》),说明当时随其北巡的文人墨客是大有人在的。但综观清朝赤峰客诗的各种选本,随乾隆北巡有诗者,却只有二人,他们是汪由敦、刘伦。另一名清朝于赤峰成诗者,则是李调元。君臣诗共为102首,乾隆一人则占77首。缘何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中期至嘉庆年间,当时诗坛曾出现过一片活跃繁荣的景象,涌现过一大批颇有成就的优秀诗人,且诗论主张甚多,成为清初诗坛以后的又一个高峰。而这一高峰的出现,与乾隆丁丑(1757)年科举考试制度减判增诗的改革措施密切相关。但至今的各种文学史或诗歌史都未提及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倔强的东北农家老汉、到有胆有识的宰相刘罗锅、再到城市中平凡的边缘作家……他在艺术上坚持走着一条不重复的路。他塑造的一个个形象不同、性格鲜明的角色,都发出动人的光泽。  相似文献   

11.
●在火透大江南北的《宰相刘罗锅》里,戴娆所演唱的片尾曲令人“一见钟情”。 ●“我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钟爱的音乐,茶饭可以不思,不唱歌就会倒下”。  相似文献   

12.
随时代步伐前进的黄琪翔(续)刘清云按:此诗的前半部分见于1994年第11·12期《前进》十一登上天安门,建国升旗礼炮轰。集会群众五十万,鼓掌欢呼撼乾坤。人民当家作了主,自力更生展鸿图。清除障碍朝前进,团结安定气象新。号召战友归队去,愉快接受回农工。晴...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02,(12):36-36
(按姓氏笔画为序)习近平马凯马启智(回族)马晓天王刚王晨王云龙王云坤王太华王乐泉王兆国王众孚王旭东王岐山王沪宁王金山王建民王胜俊王鸿举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邓昌友石云生石秀诗石宗源(回族)卢展工田凤山田成平田聪明白立忱(回族)白志健白克明白恩培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列确(藏族)吕福源回良玉(回族)朱启乔清晨华建敏多吉才让(藏族)刘京刘淇刘云山刘书田刘冬冬刘永治刘延东(女)刘华秋刘志军刘振华刘镇武许永跃许其亮孙志强孙家正牟新生苏荣杜青林李长江李长春李至伦李兆焯(壮族)李安东李克强李金华李建国…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梦断紫禁城》播出以来,和珅这一历史人物以戏剧化的面目出现在屏幕上。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和坤是一位什么人物呢?我们应读者的要求特刊发柯愈春先生的《历史上的和坤》一文,告诉你一个真和坤。——编者  相似文献   

15.
孙守朋 《求索》2013,(2):68-71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出台汉军六品以下职官出旗政策,而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于旗员规避而停止。道光初年,此政策又准实行。清朝该政策实行的反复过程中,吏治问题和八旗生计问题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而后者起着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宁平公主刘伯姬其人其墓徐公卿刘伯姬,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父刘钦,西汉南顿(今河南项城南顿)县令,母湖阳(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大富豪樊(亦称港)重之女。伯姬兄妹6人,长...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07,(6):60-60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暴动,甚至一度威胁兰州,皇帝急派宠臣户部尚书和珅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但和珅并没有军事才能,一战而败。督师大学士阿桂赶往前线。和珅为了挽回颜面,借口说甘肃连绵大雨,影响了作战,乾隆一听立即生疑。  相似文献   

18.
倾听民间疾苦声──郑板桥在范县崔金钊被人称为诗书画三绝、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是清乾隆年间一位杰出有名的诗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县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四十四岁中进士。五十岁时被委为范县县令。郑板桥...  相似文献   

19.
乔慧 《青年论坛》2009,(5):112-116
德州卢见曾于乾隆诗坛位居显要,有海内宗匠之称,享风雅总持之誉,他主持红桥修禊,辑刊《山左诗钞》,一时传为盛事,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达官诗学家。其诗娴熟严谨,精纯浑厚,雅意德音,各臻其妙,引领以诗饰世的风尚,传达了盛世之音。  相似文献   

20.
曹谨,字怀朴,号定庵,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北门街人。1807年。21岁的曹谨初次参加河南省乡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