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治袪魅与法治返魅:社会冲突治理的二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1):31-35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在品尝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也面临各种各样"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和挑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因不同陷阱或矛盾纠纷引发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并呈现出易发、并发和多发态势。究其触发因素,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自然条件和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从治理方式上看,则主要是在人治与法治的对弈与博弈格局中,法治不足、人治突显,于民众主要表现为:面子心理、打劫心理、从众心理、闹大心理和求人心理,于运权者则表现为:血缘政治,权力家族化;圈子政治,权力部门化;条子政治,权力人情化;特权政治,权力私有化;交易政治,权力商品化。所以,从治理的视角和理念看,实现我国社会冲突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就是去除人治、树立法治,即人治祛魅、法治返魅。  相似文献   

2.
从"地方政府创新"个案来观察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要阐明这样一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以期明确这样一个趋势:俾使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成为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民主的法治的关系,端赖政府权力法治化、扩权社会(让社会自身组织起来而不是政府把社会组织起来)、扩大基层自治体包括社会组织民众参与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造成一种彼此在法治或宪法范围内行动的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不是统治也不是管控)的良性互动关系。鉴于此,地方政府创新就应该包括在权威合理化和社会组织体制或社会力量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3.
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既不关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又与宗教问题无涉,通常表现为民事纠纷或刑事问题等,冲突的目标既不是为了改变法律规则,也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因而与民族问题存在本质差异。在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偏好使用政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手段加以解决。这种政治优先策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在客观上模糊了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的范畴,后果是将单纯的法律关系替换为政治关系。在社会治理的角度,法治对策是现实选择,具体有:培养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统一法律体系,尤其迫切需要完善程序性法规建设;做好政策与法律的协调、衔接工作;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东部景张村的实证调查,以景、张村的合并为重点分析对象,探讨了其政治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内部不均衡以及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向——乡村社区重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认为,村民自治中所渗透的社区治理是社会自组织力量发育、完善的温床,而单从行政效率出发试图通过村组合并整合乡村社会的行为,不但没有减少行政成本,而且抑制了村民自治向纵深发展。政治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冲突的解决出路在于改革乡镇政治治理结构。只有贯彻社区治理才是最终走向城乡一元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冲突作为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其产生的根源显然也各不相同。对此,西方政治学界大量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解释路径与解释逻辑,主要包括资源分配说、权力斗争说、群体行动说、社会分层说、信任缺失说、价值冲突说等六大流派。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日益严峻,各级政府在维护生态公平、提高生态保护效率方面的行动效果仍然十分有限,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又缺乏权利基础,面临参与渠道不畅、激励机制不足等诸多障碍,生态合作治理由此陷入困境。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生物多样性地区开展的协议保护(Conservation Steward Program,简称CSP)开创了政府、社区、民间组织共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式,探索出特许保护赋权、社区自治、生态补偿多元化、第三方监督、信息交流与协商等治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协议保护对于创新我国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式与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巨大能量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冲突作为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其产生的根源显然也符不相同.对此,西方政治学界大量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探讨,从不同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解释路径与解释逻辑,主要包括资源分配说、权力斗争说、群体行动说、社会分层说、信任缺失说、价值冲突说等六大流派.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属性。2009年世界水日的主题(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引发了各国对跨界水资源治理制度的关注。典型的市场治理或科层治理机制已经无法解决跨界水资源多维属性的复杂问题,其治理效果和效率在不断降低。本文从我国的水资源共享冲突区域现实及9+2合作区的构建出发,认为我国的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治理需要借鉴西方的网络治理模式,以提高治理效率。西方学者提出的共享型治理、领导型网络治理和行政型网络治理三种不同的网络治理结构模式在我国不具备独立存在的环境,认为水资源的共享治理创新将涉及流域沿途的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层次的各部门。应该建立一种兼具领导型网络与行政型网络的复杂治理结构,即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层次,并按照新兴的各种利益集团组织建立横向的行动规则,形成区域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共享供给和实施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村落场域中能人治理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客观的经济基础与社会背景。能人治理对乡村政治信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村庄公共权力结构的视角看,能人治理型村庄中的阶层博弈易导致治理能人、非治理能人、普通村民之间的政治隔阂和冲突;从村民自治实际运作的视角看,能人在村民自治各环节的主导地位易导致普通民众在村庄治理中被边缘化。能人治理下乡村政治信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与村民自治制度设计的滞后、乡村基层干部的角色冲突、不同村民阶层的实力差异等因素有关。当前,应通过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改革和探索干部考核办法、教育和引导村庄治理能人等途径,加快构建能人治理型村庄和谐政治关系的信任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西部协作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帮扶政策,并随着我国减贫治理方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东西部协作受国家、市场、社会等三重力量的推动,呈现出不同的面向特征与行动逻辑。其中,国家力量的介入是东西部协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主要依托科层制的层级体系与超科层制的府际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与混合制的考核方式,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不断推进东西部协作迈向新征程;市场的力量则因东西部协作的经济效益而凸显,通过市场化运作、博弈式合作和互嵌式推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共融互通,为东西部协作多维赋能;社会力量的介入则整合了社会资源,通过嵌入式参与、激励式引导与互助式成长,加快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推进大协作格局的形成。未来,东西部协作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等三重力量有望在互动式治理的推动下,实现相互嵌入、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和谐治理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行政论坛》2009,16(1):52-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容回避的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同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应当选择"和谐治理"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以德治国与和谐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的.和谐治理能否得到落实,起关键作用的是行政人员.只有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才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和谐治理对行政人员提出了如下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正、仁爱、宽容、求实、节制.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冲突的缘起与消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以及团体之间的意图彼此对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力量由于社会利益的差异和对立而产生的外部对抗。而理性对待及消弥冲突之道则是从冲突中吸取不同阶层的公民合理需求,调整社会利益结构,通过全面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克服和消化社会动乱因素,从而使社会回归秩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关键词词频分析法,确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的高频关键词。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探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行政改革、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五类关键词。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主题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政治主导性较强;(2)我国行政管理学对新兴主题的研究日趋常态化;(3)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不但与西方国家前沿研究接轨,而且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上;(4)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今后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将继续体现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特点,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娴静 《学理论》2013,(13):98-99
在"村居型"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三大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以北京市"村居型"社区为个案,分析社区内外不同性质权力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并维持社区内外的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稳定秩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问题,结合冲突演变的规律,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冲突酝酿、冲突凸显、冲突升级以及冲突消减阶段。冲突过程中,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促成集体抗争的根源;政治机会结构的变迁、可利用的多元化社会资源为集体抗争创造了条件,而体制内渠道无效则推动着集体抗争成为可能。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路径应当以解决社会冲突为核心,加强各种机制建设,消除冲突根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合作治理困境与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是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ICA)问题而采取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我国当前的区域合作治理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横向政府协调缺乏约束力、纵向政府过度介入与介入不足并存、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交易成本高昂。本文提出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概念,认为在区域合作治理中要正确发挥纵向政府的作用,将上级政府的纵向嵌入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相结合,以降低交易成本。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受到区域合作性质、区域合作风险、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权等因素的影响。嵌入方式包括政治动员、法律和行政命令、战略规划、制度激励、项目评估、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应根据区域合作的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嵌入的时机、程度与方式。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为我国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社区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大量制约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矛盾,其根源之一就在于社会资本缺乏,不管是制度性社会资本还是关系性社会资本都呈现着现代性与传统性共存的状态,其中存在的不良因素给农村社区治理秩序的构建带来诸多障碍。要破解农村转型困境,必须协调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二者良性互动的镶嵌中寻求农村社区良性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娴静 《学理论》2014,(3):61-64
在"村居型"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三大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论文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前屯社区为个案,描述三元治理主体各自在社区网络中参与社区权力的分配和效能,分析社区内外不同性质权力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并维持社区内外的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从而实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稳定秩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政治冲突事件使得我们追梦、筑梦、圆梦的路途面临着许多"沟坎"和不确定因素。综合起来看,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价值累加、集体兴奋、大众社会和边界博弈四个方面作出理论解释,这也是环保类社会政治冲突动力生成的基本根源。其中,价值累加通过环境问题的结构化怨恨累积和转化起作用,集体兴奋通过基于环保问题普遍亢奋的三重效应起作用,大众社会通过环保类民间组织缺失及功能减损起作用,边界博弈通过"闹大"嗜好的赌徒与抗争心态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治理"理论强调的治理主体多元性、合作互动性与服务型政府要求在建立有限政府、注重社会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在价值追求上有契合点。从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服务型政府内涵和特征的界定,探讨现阶段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如下:要保证政府在整个治理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促使公民社会的壮大,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打好基础;促进信息透明,加强法制建设,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