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1,(3):20-24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集“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东巴文化古籍”、“丽江古城——白沙古镇”的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于一身,同时还拥有宝山石头城、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玉龙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文化资源富集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全力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勇  和平 《创造》2000,(12)
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注入。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有力保证。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意味着精神的死亡,同样,一个旅游景区没有了文化,就会在短暂的暄嚣和热闹中走进寂灭。  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正是以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优势,赢得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的青睐。  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摩梭母系文化,是丽江地区民族文化的三大品牌,是丽江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东巴经书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古乐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摩梭母系文化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丽江旅游业开发的成功之举在于形成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研古城为载体,以游览古城,欣赏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饮食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处泸沽湖景区的永宁,应立足于以声名远播的泸沽湖为载体,形成以游...  相似文献   

5.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也有与彝族、白族相似的火把节。而本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大祭天、正月白沙农具会、二月八北岳庙会、龙王庙会等,在这众多的节日中要数二月八北岳庙会最有特色。二月八北岳庙会就是“祭天朵”神,纳西族叫“三朵颂”。“三朵”神是纳西族至尊的神灵,纳西人叫“三朵”为“阿普三朵”,意即“祖宗三朵”之意。关于“三朵”,在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在古时候有个叫阿布嘎底的猎人,经常带着他的猎狗到玉龙山上去打猎,以此为生。一天,他在雪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晶莹透…  相似文献   

7.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8.
“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故“三月三”义称“乌饭节”。如今,“三月三”已成为畲乡的品牌节庆,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是民族文化展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盛会。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布依族首届“牛王节”于2004年农历4月8日(公历5月26日)在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老董下寨(布依村)隆重举行。夏历四月八日的布依族“牛王节”,是农耕、稻作民族的节日,是“牛王”的生日,自古以来布依族是以“牛为伴”、“牛为友”而兴旺发达起来的民族。关于牛王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据史料记载:古时候,在一次布依族与侵略者激战时,一头大犊牛怒冲敌阵,用牛角将敌人挑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使布依族队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反败为胜,为布依族战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八日,又是这头大犊牛的生日,所以,布依族把这头…  相似文献   

10.
和文光 《创造》2016,(8):52-53
自古以来流传于丽江西部玉龙县塔城、巨甸、鲁甸—带的纳西族传统舞蹈——勒巴舞,于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有些人一直把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混为一谈.对此,笔者作为长期从事保护传承弘扬纳西族勒巴舞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谈谈有关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的区别及其它,不对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陈坚 《今日民族》2009,(7):34-37
纳西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风景秀美的丽江地区,山水怡情,创造出纳西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孰古精神”则是纳西族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生活写照.这种精神反映在生活中便是一种务实平和的人生态度。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丽江纳西族创造出其独特的城市营建方法和园林文化样式,它作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城建、园林文化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5月18日,江口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常委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人民政府《“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情况报告》,对如何发展校园民族文化提出了审议意见。随着梵净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短腿”现象日益突出。为此,江口县组织文化、旅游、民族宗教、文联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抢救,并将民族歌舞、金钱杆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落实,从而给梵净lll旅游增添后劲。  相似文献   

13.
刘笑 《今日民族》2010,(1):F0003-F0003
2009年12月22日至24日,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怒江“阔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云南省少数民族酒歌大赛在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隆重举行。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厅、省民委、省商务厅、省旅游局,中共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4.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29-29
为进一步挖掘中秋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丰富广大市民节日文化生活,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旅游委、文化局、北京广播电视台、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网管办等部门会同各区县举办2011’我们的节日——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地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思想的有机统一,展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又有利于构建民族地区民众的群体意识,展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云南纳西族为例,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特殊性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三条有效策略,即实现纳西族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衔接,尊重并规范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筑转型期纳西族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玛丽玛萨人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境内,是一个人口仅为2000余人鲜为人知的族群,因其语言、文字、习俗等与纳西族相近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被识别为纳西族。但自21世纪初,玛丽玛萨人开始了民族文化的自觉,通过以代表玛丽玛萨人文化身份重要标志的玛丽玛萨服、玛丽玛萨歌舞和节日文化等的重构和发明  相似文献   

19.
韦思萍 《今日民族》2006,(11):42-43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纳西人创造了独具风采、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舞蹈,它是祖国民族艺苑中一枝芳香艳丽的奇葩。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庆典及民族传统节日,男女老少纷纷汇聚街头巷尾、广场闹市,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人们或三五成群,即兴对歌;或围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圈,跳起欢快的纳西族歌舞《阿哩哩》、《哦热热》、《打跳》……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就连中外游客也毫不拘束地乘兴加入到歌舞的海洋里。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