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他强调,新闻工作"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精神,从"三贴近"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2.
唐俊 《新湘评论》2020,(9):32-3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全新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基层新闻舆论工作而言,要顺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只有抓实"四点",才能提升"四力"。抓住关键点,提升传播力。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犹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有效传达到人民以及人民心声能否及时反馈给党。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指出,长期以来,中央主  相似文献   

4.
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是新闻战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的重大背景下,新闻战线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益发关键,益发重要,益发迫切。  相似文献   

5.
骆正林 《探索》2011,(2):108-112
随着全球传媒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传媒更加具有工业生产的特征,生产者按照"新闻标准"生产出"新闻产品",受众则是生产流水线末端的消费者。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新闻生产标准,即政治标准、专业标准和商业标准。当前我国媒体生存同样具有三个并存的新闻生产标准。当新闻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政府必须尊重媒体的新闻生产规律,有效传播政治信息,为国家发展创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党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是党落实路线方针政策的必要手段、是塑造党和国家正面形象的重要工具。然而,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价值取向多元为党统一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压力,媒体传播技术深刻变革而领导干部运用和应对媒体的能力稍显欠缺,这都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是使党媒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方向;稳妥引导社会热点;做好积极正面的宣传以及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新闻舆论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之本。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前,思想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持续深入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格局、生态深刻变化,舆论斗争和媒体竞争交织,新闻舆论环境非常复杂。面对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闻宣传工作要切实增强“四力”。  相似文献   

8.
赵佳琛 《前线》2014,(12):102-104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创新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牢牢掌握网上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会"微"思考我们已经步入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微传播"信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不仅可以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全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诠释了民主理念,为和谐社会舆论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格局、传播生态乃至对整个社会生活和党的执政方式,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构建主流舆论格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是顺应现代传媒发展规律的必然举措,是建设强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外部挑战的必然要求.其目标任务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实现主流媒体引领舆论场;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化发展,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坚持内宣外宣联动,着力构建对外传播体系.完成这些目标任务,需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强化阵地意识,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深入基层打造优质内容产品,创新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鸣岐 《求贤》2006,(7):16-16
新闻舆论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记者是新闻舆论的主体,如果新闻记者不深人搞调查研究,那么就失去它的意义。目前,有的记者淡化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调查研究有点过时了。还有的认为。现在新闻竞争激烈,新闻传播要讲究快.搞调查研究太耽误时间。有的记者满足于跑发布会。满足于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认为搞调研不划算,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党的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组织传播形式,马克思主义集中学习和教育活动具备了典型的组织传播特征,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等传播的基本要素和诸环节中。其历史经验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梁景 《实践》2014,(4):17-17
<正>把郭明义微博编辑成书,从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介绍,有议论,有分析,有案例,对学校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编者认为,现在,对郭明义微博进行分析恰逢其时。郭明义微博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宣传推广正能量,是必须的、应该的,也是能做好的。最近一段时间,新媒体不断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有些时候,面对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大家畏之如虎。但郭明义微博现象实际反映出,运用新媒体也能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我们要很好地认识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更好地为我所用。推广正能量,要有正能量的楷模影响力。一方面,把我们现有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正能量名人推出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策划已经成为新闻竞争得分的一个重要"砝码"。同样的新闻题材,传播效果的好坏,策划成了关键。为此,许多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重要环节来抓,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策划部门。但大多数策划往往只注重新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并围绕这一问题先后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刻分析和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揭示了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职责使命,阐明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提出要改进创新工作方法,找到了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强调加强队伍建设和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论述思想丰富、意义深远,对当前开展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认为,党报党刊姓党就够了,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不应成为党的喉舌,不需要强调导向。当下,这样的认识误区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公开宣称媒体"姓党",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是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党报党刊姓党",对党报党刊人而言,既是原则,也是职责,更是使命,松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0.
"策划好,大有益",已是新闻业界的共识,各媒体把它看作是在新闻竞争中吸引受众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从媒体形象塑造、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到某个具体新闻事件,新闻策划已经渗透到传播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成为目前业界最普遍使用的提高报道效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