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刘丽 《世纪桥》2002,(6):52-5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近代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系统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不仅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分两步走即新  相似文献   

2.
赵家治 《新长征》2009,(12):18-19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力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都成为人民政协思想产生和人民政协组织诞生的先导。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到人民政协成立,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做过阐述。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科学预见观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对中国革命发展进程所作的各种预测,其预见对象复杂多变,其预见内容系统性和超前性之强,其预见功能指导性和准确性之高,在整个人类认识史上极其罕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具有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修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著的《新民主主义论》,最早名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发表在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以下简称《中国文化》本)。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的《新民主主义论》(以下简称《毛选》本)①,是经过毛泽东多次修改后形成的,内容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段时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对毛泽东的修改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民主主义论》内容上的变化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注意。比较早给予注意的是日本学者。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竹内实在主编《毛泽东集》(中文本)时,为努力体现《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今天我来参加“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虽然做了些准备,但没有成文的稿子。题目倒是有一个,叫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所谓再评价,当然不是说,要推翻过去的评价。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完全符合国情的指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理论,已在实践中得到完全证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完满典型。但我觉得,学术界过去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评价还有些不够,它有一个方面的内容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有再评价的必要。为讨论现在要谈的问题,我想从毛泽东是不是带有民粹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书,论述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和前景,正是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所论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我们正走在旨在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人民只有真正明白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为什么必须走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的"特色"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即将开始的在职干部学哲学,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十本著作。除《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对旧社会上层建筑的革命,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中有过重大失误。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或谈话中,毛泽东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论及了上层建筑并有鲜明的理论特色,这主要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未采取教条式态度、从社会现实出发所致。由于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而可以借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术语对上层建筑等概念重新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50周年。50年来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雄辩地汪实了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揭示的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仍会给我们以极大的指导和启示。一、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理论体系。首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中国社会发展观和中国革命发展阶段论。他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裴植 《党史博览》2015,(2):22-23,27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篇讲演稿先是刊载于2月15日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后又于2月20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上,题目均改为了《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系统深刻地阐述了  相似文献   

12.
曾毓成 《湘潮》2014,(10):50-50
《新民主主义论》,系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于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登载此文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前,《新民主主义论》在湖南印行过单本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示,今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要着重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确定下来的书目有以下八篇:《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14.
董伟在1990年第6期《理论探讨》上撰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经济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核心。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首次设想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以后,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在不断地探索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经济还没有建立,这些探索往往只限于理论推导。1946年至1948年,张闻天在东北从事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工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10,(1):F0003-F0003
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新民主主义论》无疑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就其思路来讲,新民主主义论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逻辑的一致性,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关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为以后的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探索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在探索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方面,新民主主义论的思路同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一致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20,(7)
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辉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是一张了解中国社会的"解剖图",是一把理解中国革命的"金钥匙"。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均做了明确而清晰的回答。毫无疑问,这篇光辉著作,堪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第一萌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厘清诸多革命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曾经培育了一代人,这些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需要,在《毛泽东选集》二版出版发行之际,我们开辟了《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栏目。希望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把学习中的体会写给我们,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驳斥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叫嚣,鼓舞革命人民明确方向前途的力  相似文献   

20.
5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代表作。毛泽东对“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富有真知灼见。本文旨在阐述毛泽东关于“新文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