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盛坚  林维业 《政法学刊》2013,30(1):98-103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时刻处在动态之中。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方法也必然随之而变。只有不断创新侦查破案方法,才能提高打击犯罪的效能。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从战略性侦查方法创新、战术性侦查方法创新和侦查方法创新的保障措施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中国刑事政策源远流长,因时因地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刑事政策,而各个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也大相径庭,而其直接后果则是刑事政策执行的失败与成功。学界历来不缺对刑事政策本身的研究,但对刑事政策的执行方式却鲜有论述,本文分析了现存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刑事政策执行在理论上存在的三种可能方式,并认为综合式执行方式是中国目前刑事政策执行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10,27(5):78-83
社会控制是一个由不同手段和方式组成、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在现代社会的社会控制体系中,法律是主要的控制手段,法律与其他控制手段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我国的社会控制体系也因为社会的双重转型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整体上出现了社会控制层次单薄、手段单一、社会控制纽带断裂等问题,这些现象无论是对犯罪还是对刑事侦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刑事侦查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使刑事侦查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4.
Giorgio Agamben calls for a 'playful' relation to law as a way to counteract its inherent violence. Such a relation would prevent law from functioning as a means to an end, instead treating it as a 'pure mean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Agamben's proposal and of the concept of pure means, arguing that both implicitly draw on a Kantian model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5.
张溪 《政法学刊》2013,30(4):59-61
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标志,其中社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会管理中司法方法是不可或缺,分析“压制型”、“管理型”和“中立型”三种司法模式的演变过程,把司法模式的演变规律和社会管理的机制结合起来,凸现司法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地位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前进方向,利于法治国家的建社和法治文明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证券化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崇实  赖继红 《现代法学》2001,23(5):117-123
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与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担保贷款等传统型融资相比 ,证券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证券化的多面性或复杂性上。正是证券化所具有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型融资的多面性的特点 ,使它成为一种新型的整合融资。  相似文献   

7.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07,24(5):111-114
汽车数量的膨胀,涉车违法犯罪愈加猖獗,车辆套牌违法行为呈多发态势,公安机关的整治行动一度陷入困境。科学治理套牌车非法上路行驶,需要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既要采取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更要采取信息手段;需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使用先进装备,培养信息专门人才,规范情报信息的采集与录入。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仲裁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媛媛 《行政与法》2012,(3):126-129
国际仲裁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法律方法之一,传统上具有当事方自治、一裁终局等特点。目前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套综合了各种外交及法律争端解决手段、独具特色的新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仲裁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具有了一些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值得进一步辨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9.
程序与法律形式化——兼论现代法律程序的特征与要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多诉讼法学者认为 ,与其把程序法与实体法当作“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不如把它看成“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其实 ,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既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又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就是说 ,程序既具有工具性 ,又具有形式性。  相似文献   

10.
程序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1,29(12):56-65
程序的价值由其自身的性质决定。程序的派生性决定了程序的目的价值,即保障结果正确。程序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程序的手段价值,即过程正当。保障结果正确有两项内容:一要保障正确反映实体,包括正确反映实体事实、正确反映实体法律关系、正确划定案件范围;二要保障正确适用法律。过程正当有三个标志:一是程序行为要合法;二是程序行为要公正;三是程序行为要及时。保障结果正确是程序的根本价值,过程正当是程序的一般价值。这两项价值的关系就是根本价值和一般价值的关系。在不发生冲突时,两项价值各自独立。一旦发生冲突,过程正当要服从结果正确。这种关系通常不变,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起变化。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主权概念是清晰理解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基础。只有消除一些误解和歧义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就现实而言,主权是对内的命令、调控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外代表与参与,主要功能是政府对其行为与利益的辩护与防卫。其根源是社会分工形成的人群分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惯性以及人们对治理形式的路径依赖。其内核是无涉于道德和法律的。在认清主权的非社会契约性、非神圣绝对性之后,必须承认,主权在世界上仍会长期存在。因而有必要在人本主义的价值基点上塑造其理想,即要求主权发挥引领、代表、服务人民,在相互依赖、面临共同未来的人类处境中密切合作的职能。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权力—权利三角形,使主权的运作受国内宪政和国际法治的引导与制约,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序违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实体减轻的法律后果,但实体减轻原则上应作为最后手段。当违法行为导致程序公正性受损时,如果还存在有可能改变此种不公正状态的程序手段,原则上应优先采用。只有当可能的程序性手段用尽,而程序公正依然无法恢复,或者程序性手段的适用将对实体法实现造成不合理的损失时,方可考虑实体减轻的可能性。并且,实体减轻的适用应以程序公正的恢复为必备前提,其目的在于确保在程序违法既已发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凭借公正的程序获得刑法最大限度的实现。当程序手段与实体减轻均无法弥补程序违法的损害时,应终止诉讼。  相似文献   

13.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about using people, using people intentionally, using people as a means to some end, and using people merely (or just, or only) as a means to some end. In this paper, I defend the following claim about using people: NOT ALWAYS WRONG: using people—even merely as a means—is not always (prima facie or pro tanto or all-things-considered) morally objectionable. Having defended that claim, I suggest that the following claim is also correct: NO ONE FEATURE: when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use people (either as a means or merely as a means), this is for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reasons—there is no one wrong-making feature that every morally objectionable using has in common. After discussing these claims, I use them to present and motivate what I call the “precaution” theory of norms against using people. I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a few cases from the criminal law context—cases that are naturally described as using people—to assess the moral appropriateness of this kind of use in these cases, an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theory applies to the real world.  相似文献   

14.
一般预防对刑罚有一套规诫,即刑罚的遏制性、有效性、必要性、相应 性、确定性、及时性与通晓性。遏制性指刑罚以遏制犯罪的目的,它构成一般预防的 首要规诫,其它规诫都由其派生而来。有效性指刑罚必须具有遏制犯罪的作用。必 要性是指刑罚应该以足以遏制犯罪为必要,并足以遏制犯罪为限度。确定性是指刑 罚应该是不可避免的。相应性是指刑罚应该与犯罪相适应。及时性是指刑罚与犯罪 相联系的时间应该尽量紧凑。通晓性是指刑罚应该为大众所知晓。就一般预防论者 所提出的诸种规诫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就要在婚姻家庭继承法的教学中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及时更新教材,解除教材陈旧之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情境真实是电视新闻的必然追求,它的具体内涵包括时空环境以及特定的新闻事件和人物关系。电视记必须属守真实理念,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灵活彩包括隐性采访手段在内的多样方法以实现情境真实。  相似文献   

17.
竹怀军 《河北法学》2004,22(12):57-60
在我国刑法中,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民用航空器,但也不排除特定条件下的国家航空器。本罪中的"暴力"是专指对驾驶、操作人员实施袭击或其他身体强制。"胁迫",要求不但能引起对方恐惧,还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程度。"其他行为"是指违背航空器合法控制人的意志且属于暴力、胁迫之外的,使航空器合法控制人不知反抗的行为。行为人只有着手实施了"劫持"行为并实际控制了该航空器的程度,才是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18.
公司的管制与自治是公司法的基础理论问题,管制意味着股东意思自治的空间较小,而自治则意味着股东享有较大的意思自治空间。进一步看,管制分为事前与事后两种模式,结合公司法的立法目的,需要放宽和减少事前管制,但同时又必须强化事后管制。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行政强制措施”概念的演变及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中国正在制定“行政强制法”及这一立法背景所掀起的“行政强制法学”理论研究热潮 ,注意到行将制定的“行政强制法”将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强制行为为规制对象 ,通过对中国以往有关立法及法学研究的回顾 ,探索了“行政强制措施”概念的演变 ,进而对其立法和理论上的“定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实践证明:政府的宏观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政府可采用的政策手段包括财税政策、政府采购、信息服务、产学研合作、人才开发、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