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以星 《求索》2011,(9):177-179
由于涉台问题的敏感性,系统研究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成果鲜见。“一个中国”原则是涉台民商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原则,贯穿于审判过程的始终。涉台民商事审判中“一个中国”原则应取对台事务层面的涵义。现阶段,在“一个中国”原则指导下的涉台民商事审判中反而较涉港审判更具灵活性,尤其在送达、调查取证、裁判的认可和执行以及两岸间的司法互助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该原则的适用也为解决诸如管辖权协调等深层次问题预留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赌球赌博犯罪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对赌”赌博形式的法律认识,“对赌”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为这种新的赌博方式在法律定性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1,(20):16-18
反腐败斗争始涉省部级高官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全面推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些干部私欲膨胀,利用特权,追求享受,营造住宅,安置子女,多占住房,甚至侵害群众利益。197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京“后花园”的天津,多年来涉法涉诉进京上访人数始终徘徊在全国“前三甲”。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天津的政法维稳工作就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5.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9,(23):16-21
“庄家”、“盘口”、“赔率”、“水位”,这些俨然已成为中国足球的关键词。据权威人士披露,中国足坛在11月已经掀起扫赌打黑的暴风骤雨,已经有诸多职业俱乐部负责人、足协官员以及球员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相似文献   

6.
袁成 《现代领导》2002,(8):31-31
随历史翻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时,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在一个以“依法治国”为口号的大背景下走红。这种文学类型通过描述种种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现象来揭示出中国在向一个法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暂且将其称为“涉法文学”。“涉法文学”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发展得却非常迅速。对于这种新产生的现象,人们尚未来得及理性思考,因而成为一个舆论盲点,出现了不少误导性问题,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领导者和有关决策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以及刘延东国务委员等高层集中高频地论及中国足球,到全运会期间的体坛丑闻,再到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出版《袁伟民与体坛风云》和公安部掀起的中国足球反赌风暴,体育界的诸多热点,让67岁的原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47-47
台湾馆、台北案例馆、震旦企业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世博元素”让这届盛会增色不少。然而,你可知道,从世博会涉台场馆的筹建到展出,从开幕到常态的运行,市政府台办的全体党员干部为了让世人见证两岸一家亲,架构两岸中国人“心”的桥梁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足坛的假球黑哨,责任最大的其实是球迷。如果球迷不赌球,没有庄家存在的话,假球就会少得多。而媒体,网络替庄家公开作广告,其实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当然,足协腐败官员和被拖下水的足球业内人士。也要负他们应该负的责任。”民间组织中国反赌球联盟的牵头人任杰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许霆、周正龙、杨佳,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法治大事件的主角;姜人杰等巨贪受审昭示着反腐利剑锋正寒;天水高考替考案、三鹿毒奶粉案,凸显着这个转型时代的浮躁和无序;黄光裕被拘传,臧天朔涉恶,则为我们揭开了“名人”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人民公安》2014,(4):5-5
2410家 近日.公安部部署各地严查涉黄场所严打涉黄犯罪,重点打击组织者、经营者及幕后“保护伞”。2月9日以来各地查处卖淫嫖娼治安案件1300余起.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信访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些涉法问题的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处理不满意,或者不经法律程序,就向有关国家机关提起信访,寄希望通过上级的压力而改变对其不利的结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访”不信“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信访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有一些涉法问题的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处理不满意,或者不经法律程序,就向有关国家机关提起信访,寄希望通过上级的压力而改变对其不利的结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访”不信“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各项事业已全面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伴随改革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众多涉稳事件层出不穷。随着土地、房价的快速升值,其中拆迁改造类涉稳事件占相当比例。尤其是东部省份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资源远较内地省份稀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拆迁改造类涉稳事件发生的密集度大大增加。对此,需要未雨绸缪,深入研究此类涉稳事件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剖析以往刚性维稳方式、政策法规等存在的不足之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创新法治方式.在法制框架内积极应对拆迁改造类涉稳事件,全力保障我省“三改一拆”行动,实现城市美好家园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永春 《求索》2007,(9):224-226
自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要求,中日交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内舆论集中在交涉的起因、日本要求的内容、袁世凯政府如何答复,以及会议交涉的进展情形;并一再要求政府当局公布日本要求,以便逐条拒驳,共筹对付之方,为政府外交之后援。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及防止国民“干预”政府外交的考虑,政府当局尽量控制乃至压制过激舆论,使之不碍及交涉“和平解决”。因而在交涉期间政府外交与社会舆论的关系极为微妙。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欧关系向“竞合”方向深入发展,欧洲议会涉台决议通过的速度大幅提升。从2021年“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决议案的出台过程看,欧洲议会的对华政策取向、“党团政治”特点以及台湾当局对欧盟的政治游说构成了涉台决议出台的政治机理;而涉台决议通过的“低门槛”和“程序便利”则为决议案的加速出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欧洲议会涉台决议出台的因果机制。虽然当前欧洲议会的涉台决议尚无法动摇欧盟的一个中国政策,却推动了欧盟内部“挺台”氛围和势力的进一步形成,使中欧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因素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拨乱反正     
《传承》2006,(4):71-71
1976年10月,党和人民取得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从而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王茹 《两岸关系》2008,(4):18-19
人们观察台湾“大选”,可以一本正经地看,分析选民结构、分析候选人的选举策略、分析候选人的政见等等;也可以稍稍放松,从花边新闻里去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例如地下赌盘和“未来事件交易所”,而这些有趣的事物实际上是可以“点石成金”的。接触过台湾“大选”预测方面的人,大概都会去看看,这两个地方有些什么可以为他们提供竞选结果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