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浦东开发开放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4月18日是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0周年纪念日。1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代表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这个曾经一片旧房简屋、苇塘阡陌之地变成了国际商贾云集、高新产业荟萃的繁荣之处,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中国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 浦东发展的优势 曾任浦东开发区主任的赵启正先生认为浦东发展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央对浦东开发的重视和对浦东新区的功能定位,这是最大的优势。 浦东开发开放是从90年代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提出的。 1992年 10…  相似文献   

2.
浦东再出发     
《小康》2020,(10)
正而立之年再出发,作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浦东聚焦着全世界的目光。时间回溯到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它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比深圳晚了十年;它基础很差,虽与繁荣的上海外滩仅一江之隔,却是农田遍布。当时,中国正逢经济的重大转折,国际舆论对它质疑颇多。但此后的浦东,日渐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0)
正从国家级新区到综改试验区,再到自贸区,浦东发展的这一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懈探索:改革开放的大试验。细看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浦东身上一直有个标签——试验。比如,2005年浦东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浦东。这个标签的内涵正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坚持不懈的制度试验,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这是一场大试验。  相似文献   

4.
黄影  杨雨文  王京 《台声》2005,(10):30-31
今日的浦东令世界称奇、让世人折服,短短15年的时间,浦东一改昔日的荒凉景象,以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身姿屹立在太平洋西岸,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如今的浦东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一片让世界津津乐道的热土。然而,15年前的浦东却并不为世人注目,一句在当时广为流传的话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就是最深刻的写照。难道太平洋西岸的明珠将就此淹没在一米多高的芦苇草之下吗?不,1990年4月18日,高瞻远瞩的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从这一天开始,浦东这颗东方明珠注…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10)
正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今天的浦东,改革开放目标更明确,步伐更坚定。"看一百年的中国到上海,看三十年的发展来浦东"!2020年,上海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30周年。回望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开放高度成为标杆,城区变化让人惊艳。2018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正式进入"万亿俱乐部"。2019年6  相似文献   

6.
郭强 《今日上海》2010,(5):14-19
2010中国上海世博年,邂逅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5.28平方公里的跨江世博园区,在浦东的面积约有其中的3/4,世博园浦东块还承载“一轴四馆”核心建筑,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最大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岁月如梭,人生如歌,时代如潮。作为一名在浦东居住了24年又工作了12年的浦东人,我能与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相拥,与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历史相伴,真是一生的幸事!  相似文献   

8.
岁月如梭,人生如歌,时代如潮。作为一名在浦东居住了24年又工作了12年的浦东人,我能与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相拥,与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历史相伴,真是一生的幸事!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3年代表德国 FESTO公司来上海浦东选址设厂以来,裘华徕就再也没离开浦东。他说:“如果现在要我重新在中国选址,我还会选在浦东。” 自称是小半个上海人的裘华徕先生虽然出生在上海,并且在上海长到8岁时才移居武汉,1980年才第一次离开中国,但他以前并不知道浦东这么个地方,是浦东的开放和开发吸引他来到了这里,并且在这里开创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如今,他领导下的FESTO(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FESTO海外各分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一个。尽管他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和上海话也…  相似文献   

10.
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大机遇,都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推动了上海振兴和长三角改革开放的大潮,实现了浦东沧海桑田式的变迁。时隔19年,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关于浦东扩区的申请,同意南汇区行政区划并入浦东新区。扩区,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简单叠加,而是上海、浦东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浦东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国家交给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推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为浦东的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提供法制保障,2007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国务院批准浦东综改试点及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决定》以来,浦东综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21世纪的设施。”“这是我所见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发展计划,愿它给上海人民带不进步和繁荣!”“浦东发展,中国繁荣。”“浦东开发是中国同世界合作的成功模式。”──引自外国首脑参观浦东的留言册  相似文献   

13.
浦东之光     
浦东之光张友隽杨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继南浦大桥后又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型桥梁,是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上海内环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造价达13.3亿元。杨浦大桥全长7658米,设计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日通过能力为4.5-5万辆机动车。通航净...  相似文献   

14.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1991年,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说:“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相似文献   

15.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有着全新内涵的地域名称——“浦东新区”从此被书写进大陆改革开放的史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字,让浦东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第一个外资百货公司,第一个开展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20年来,浦东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去年,国务院作出了加快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批准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浦东开发开放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也是浦东人大成立10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浦东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7.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1):65-66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呼声响彻神州,堪称当代的经典话语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浦东开发以来的第一笔外资、上海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形象快速提升。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和排头兵,是希望之所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并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国际化都市也屈指…  相似文献   

18.
在浦东开发中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共杨园乡委员会书记杜治中五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从而给浦东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杨园乡地处外高桥保税区,随着这一地区开发的全面启动,为杨园人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经过十年建设,浦东城市形态和经济规模发生了巨变,城市化面积从44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新增道路1000多公里,新建各类建筑5000余万平方米,近千幢大楼拔地而起。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已占上海市的1/5。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十五”期间,是浦东开发开放由奠定基础到基本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关键阶段。其中,新区居住功能的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新区建设现代化一流城市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浦东开发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浦东开发构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起到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浦东开发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本身的发展,而在于其连带效应。对于长江中游来说,浦东开发、开放既为经济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提供的契机,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则是长江中游当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一、浦东开发、开放形成的机遇由于浦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拥有的经济条件,优先发展浦东十分必要。浦东地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