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张枯瘦蜡黄的脸,一双略带浮肿的眼睛,还有如枯藤老树般粗糙的双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那双脚。记忆里,父亲从未穿过一双完整的鞋。那年,我该上学了,父亲的眉头锁得也更紧了。那个初秋的早晨,父亲钻进草垛,拽出了家里惟一的瘸鸭子,然后到镇上去了。我倚着墙,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回响着他那用麻绳编成的鞋在泥土地上踏出的“吧嗒”声。父亲用卖鸭的钱给我缴了学费,看着我赤足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走向学校,喊住了我,转身回屋,拿出一双已经破旧但还完整的布鞋。我知道父亲一直很珍惜这双鞋,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正>华盛顿特区居民达斯的话就更理性:"我想这反映了世界对布什和他的政策的看法。"现在我终于知道一只鞋的价值,至少值1000万美元。这只鞋应该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只鞋,昂贵并不是因为这只鞋是世界顶级名牌,也不是什么大腕名星穿过,它只是一只很普通的鞋。普通的一只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8日"把玻璃天花板打得粉碎"我在战后的韩国长大,小时候我注意到当地有这么一个传统:孕妇在进屋分娩之前,都先把鞋脱了放在门口,然后满脸害怕地回头看自己的鞋,我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解释道,"她们都担心自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投诉经历,让我对英国的"投诉文化"有了鲜活的认识。·在一个奢侈品折扣店,我买了一双天鹅绒面的皮鞋,享受三折特价,花了100英镑。我试穿时,感觉效果很好,可买回来走了一段路,我的脚背竟磨出一个水疱。经过仔细检查,终于找出症结所在:鞋的内空高度,比我的脚背高度略低。我找到那家店,要求退货。店员看看我的收据,又看看被我穿过的皮鞋,说:"对不起。您买的是特价商品。我们已经注明,只有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板仓忠魂     
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诞生在下板仓屋后,这里从此便成为一座不再寂寞的山村。板仓葬着烈士英灵杨开慧烈士陵园座落在下板仓杨开慧故居不远处的被当地人称为“棉花坡”的山岗上。陵园里团团绿荫的桂树、香樟与松柏,使这里充满肃穆和庄严。拾级而上,繁花团簇的圆形花园中竖立着一个汉白玉雕镂的花环,花环上的花朵舒展开雪白的花瓣;雪白的枝叶与藤蔓缠绕成的花环上怒发着29朵硕大的花朵,每一朵花寓意着杨开慧每一岁青春美丽的年华。因为,烈士在她29岁那年牺牲在了刽子手的屠刀下。目光穿过雪白的汉白玉花环,扑入眼帘的是一尊耸立在红…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鞋     
我始终忘不了曾穿过各种各样的鞋子 ,且护鞋如脸 ,尤其是近两年更爱惜鞋子了 ,无论是在单位上班 ,还是出差、下乡 ,甚至在家休息 ,都将脚上的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我从事了近 2 0年的机关后勤工作 ,平时穿鞋很随便 ,晴天穿布鞋 ,雨天穿解放鞋 ,天热时穿塑料鞋 ,偶尔也穿皮鞋。 1 999年 3月 ,我由市机关后勤单位调入市外事部门工作。有一次 ,我穿了一双新布鞋上班 ,同事们的目光都盯着我脚上的鞋子 ,我还以为穿的是新鞋格外引人注目。后来 ,一位同事对我说 :“外办的外事活动比较频繁 ,建议你将布鞋放在家里穿 ,上班时最好穿皮鞋 ,各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漫话布鞋     
中国布鞋现在在国外很流行.据说许多葡萄牙妇女特地到伦敦、巴黎去购买中国市鞋.她们说,她们厌烦穿皮鞋,喜欢穿中国布帮、塑料底鞋,因为它式样美观,穿起来柔软轻巧. 中国市鞋的种类很多,从鞋样上,就有圆口、方口、尖口、棱口、大口、小口之分;在鞋料上也有斜纹布、卡叽布、绒布、帆布、绸缎、礼服呢、化纤等数十种之多.鞋底过去都用布做,一层一层粘合起来,最厚的有一点七厘米,称为“千层底”,而最薄的只有三毫米;现在大部分已改用塑料鞋底. 布鞋有单鞋、棉鞋之分.棉鞋的鞋面絮上棉花,或用驼绒做里.中国俗话说:“寒从膝下起”,如果脚受寒凉,不仅腿易患关节炎,而且还影响腹部,引起胃痛、腰痛、妇女月经痛等.棉鞋或棉靴保暖、不潮、舒适,远胜于其他各种鞋类.单鞋是春、夏、秋季穿;在夏季,布面、丝面、绒面的拖鞋,比皮革、塑料拖鞋凉爽舒服.  相似文献   

8.
让苦难升华     
生活永远是鲜花艳阳加风霜雨雪的组合体,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生活中的苦,才能够真正长大。我永远不会忘记,上小学三年级时的那个冬天,因家贫实在买不起出做不起一双棉鞋御寒,两脚生了冻疮又化脓。父亲每天背着我步行两公里上下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受够了有钱人家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初谒华林寺     
王硕 《福建乡土》2007,(6):27-28
我在华林寺里呆了一整个下午。此前,从不知道车水马龙的华林路上还有这么个所在。山门十分大气。覆着雕花黑瓦的墙体设色为红,但非通常所见的俗艳之红,整体外围典雅、庄重且不失明丽,颇是赏心悦目。穿过照壁,当华林寺的  相似文献   

10.
慈母手中线     
每每看见儿媳给孙子精心设计缝织毛衣,看见女儿耐心地教她的女儿做小人衣,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也常使我忆起小时候,母亲为我缝衣做鞋是多么细致,多么艰辛。 我的老家是“天府之国”的苎麻之乡,以特产夏布而闻名,母亲不仅檀长绩麻,而且能上机子织布。她从市上买回带叶的苎麻,泡在水里,用铁器去了皮,把麻纤维剖开,一根一根接续起来搓成细线,然后用经过  相似文献   

11.
胡兰 《人民公安》2006,(7):64-64
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每天和妈妈住在了一起。她的鞋和我的鞋总是并排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上。对于妈妈的鞋子,我总是持反感态度。她和她那个年龄段的女人一样,宁可大量购入水货,也不肯花大价钱买双好鞋。对于妈妈而言,到商店去买鞋,一双鞋的价位是不该超过50元的。饭桌上,我总是对  相似文献   

12.
在公司的大楼旁有个小鞋匠,每天晚上路灯刚亮起,便会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从未找他修过一次鞋。上个礼拜天,有一双皮鞋开了胶,想随手扔掉,又感觉可惜,傍晚闲来无事,便提着鞋找到了那个修鞋匠。修鞋匠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破旧的修鞋机,在公路两侧急驰而过的车鸣声中,“喀哒、喀哒……”响个不停,老鞋匠低着头,借着昏黄的路灯认认真真忙着自己的活计……老鞋匠见我走来,显得很高兴,“老板,等一两分钟,等我把这双鞋补好,马上给你修……”他边说着随手递给我一个小板凳。“不急,不急……”我笑了笑,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我趁老鞋匠忙活之机,随便和鞋…  相似文献   

13.
两次憨笑     
小侯同学的鞋总是穿错,纠正几次都改不过来。一天晨炼时,我发现他的鞋又穿错了,于是我让他在花坛边坐下,帮他穿好。他不会说"谢谢"之类的话,只是冲我憨憨一笑。孩子知道以笑感恩了,这一笑足以让我满足。但转念一想,帮助孩子穿好鞋是应该的,但更应该教给他穿鞋的方法。于是我让他再把鞋脱下来,比较两只鞋和脚的方向,自己慢慢试着穿,穿错时耐心指导。反复几次,他终于能把鞋穿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迟到的章,一份晚交的考卷,从青年时代拖到如今,但这次我必须交出去了。这是我陪父亲辛笛去探望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的巴金,面对李伯伯(我从小就这样称呼他)清癯的面容,面对他雪白、雪白的头发和那率真的目光,我在心里做出了这个决定。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补丁     
不久前,女儿的一双磨砂皮鞋放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了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上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更对称,不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了那双鞋,鞋子…  相似文献   

16.
心灵历炼     
小时候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无瑕。到了我有观察事物能力的时候,渐渐的对这片纯;争土地感觉有些污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觉瑕疵也越来越明显,好在小时候一双老实憨厚父母的教诲下,不失自控力,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正> 温州的民营企业最近似乎掀起了一股兴办博物馆的热潮——"红蜻蜒是古老的楠溪江文化孕育的,她致力于研究鞋文化,我们的鞋文化博物馆是第一个由企业创办的鞋文化博物馆。"我们美特斯邦威将在上海建立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收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和明清以来的传统服饰。"……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外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几乎没有读过书。所以,在以前的生活中,外婆除了照顾家人、做好家务外,没有其他精神生活。我是跟着外婆长大的。记得两三岁时,外婆每个周末都会早早地把我叫起床,把家收拾停当后,便带着我上街,穿过一条不长的小道后,就进入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坐着很多人,他们嘴里不停地念着什么。这时,外婆会带着我坐下,然后和他们一起  相似文献   

19.
那个拾荒者     
我至今不知道他到底叫什么,甚至姓氏也不十分确定,或许姓杨吧.在我的印象中,他约莫40来岁,个子矮小,明显萎缩的右手总是弯曲在胸前.右脚比左脚短一小截,走路一瘸一拐像个钟摆,迈出左脚后,右脚要慢慢地拖着往前挪动.一双不大的眼睛里永远含着谦卑的笑.嘴唇稍稍外翻,牙齿有点龅,笑起来牙龈露得很多.他常年穿着一件干净的蓝色中山装,一条洗得很旧的黑色裤子.脚上永远是一双旧军鞋,冬天的时候穿着袜子,大多时候是不穿袜子的,有时候趿拉着鞋,露出皮肤粗糙的后跟.  相似文献   

20.
珍藏布鞋     
王坤 《中国保安》2009,(3):78-78
如今,很少有人穿布鞋了。我也不穿,但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没有布鞋穿,而是怕亵渎了它的圣洁。小时候,我是十分不愿穿布鞋的。那时家里穷,通常在我交了学费后,连买盐的钱都要去借,所以拥有一双皮鞋或者运动鞋于我只是一个梦想。一年四季穿在我脚上的,除了布鞋,还是布鞋。布鞋黑不溜秋的,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