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6,(Z1)
前南斯拉夫地区难民问题国际会议12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今后两年内全面解决前南地区难民问题,明年将有50万波黑难民重返家园。前南地区共有200多万难民,目前大多滞留在前南地区及欧洲各国,其中在南斯拉夫的难民有70万。  相似文献   

2.
贝尔格莱德专电 6月17日上午,在波黑西北部的塞族城市巴尼亚卢卡,近百名妇女突然包围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当地办事处,并将办公楼围困了整整36小时,直到第二天傍晚经联合国驻波黑代表的调解才解除围困。她们的目的是抗议国际机构帮助寻找波黑失踪者行动不力。妇女们流着泪说,战争已经结束半年多了,可她们失踪的丈夫和儿子至今仍下落不明,她们呐喊:“我们有权知道亲人的下落,不管是死是活,我们要一个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3.
贝尔格莱德专电联合国驻波黑维持和平部队司令、法国将军莫里隆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自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进驻波黑以来,处境从未像今天这样艰难。他抱怨说,波黑局势日益恶化,维持和平部队在波黑境内运输人道援助物资  相似文献   

4.
持续一年半之久的波黑内战,使20多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物质损失上千亿美元。国际社会干预,联合国制裁,也无济于事。签订的数十个停火协议,往往墨迹未干便遭破坏;举行过的几十次谈判,又再度中断。争夺领土是波黑内战的实质,也是这场战争难以结束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6)
伊拉克决定向联合国提供所需全部武器资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8月21日决定,向联合国提供1991年海湾战争停火决议提出的禁止伊拉克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全部资料,承诺将同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特别委员会进行合作,提供有关武器资料的全部档案.联合国干预扎伊尔遣返卢难民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加利8月22日派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赶赴扎伊尔,与扎伊尔政府协商停止强制遣返卢旺达难民的问题.扎伊尔政府认为,因躲  相似文献   

6.
贝尔格莱德专电 10月上旬,前南地区各国和日本、奥地利等国的经济专家和一些重要的金融组织的代表聚首维也纳,商讨波黑的经济振兴和战后重建等问题。与会者在会上一致呼吁,应加快波黑的重建进程,为各民族医治战争创伤、巩固和平铺平道路。 波黑的重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3年半的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共有27万人死亡或失踪,23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以千亿美元计。工业生产陷于停顿状态,公路、桥梁和电讯设备等都受到严重破坏,国民生产总值仅为战前的 1/10,各民族之间人员、货物和信息的流通几乎完全停止。战争结束后,数十万军人退伍转业,加入失业大军,使失业率高达75%。此外,内战期间有1万多各个领域的高级人才战死或远走他乡,这对波黑的战后重建造成了深远的不利影  相似文献   

7.
1992年4月初,刚刚宣布独立不久的波黑共和国因民族矛盾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刀光血影之中20余万人丧生,100多万人沦为难民。虽然国际社会多方调解,然而这场二战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至今枪声不断、战火难熄,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门新闻。1994年2月20日傍晚,也就是在北约向波黑塞穆双方发出的最后通牒到期前几个小时,我和新华社另两位记者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萨拉热窝,并及时向广大中国读者发回了有关波黑局势的现场报道。在萨拉热窝期间,我四处奔波采访,所见所闻。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王森 《瞭望》1996,(45)
贝尔格莱德专电 今年10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074号决议,决定取消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制裁。至此,对南进行的为期4年半的国际制裁终于结束。 4年多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入侵波黑”为由,对南斯拉夫实行全面封锁,使南遭受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社会产值下降20——30%,工业生产锐减,商品匮乏,物价飞涨,70多万人失业,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  相似文献   

9.
腥风血雨的波黑内战已持续了18个月,至今已使20多万人丧生、数十万人负伤、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堪称二次大战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波黑内战一开始,欧共体和联合国就出面调停。国际调解人卡林顿、万斯、欧文和斯托尔滕贝格为解决波黑冲突进行了频繁的穿梭外交。他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和平计划。但一个也没有被冲突3方接受。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冲突3方至少已30多次签署  相似文献   

10.
贝尔格莱德专电 迫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下,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7月19日正式宣布辞去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和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两项重要职务,从波黑政治舞台上消失。贝尔格莱德报纸评论说,波黑塞族与西方玩的一场长达半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就此结束。 卡拉季奇辞职的消息是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在与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长达10小时的通宵会谈后于7月19日上午在贝尔格莱德宣布的。霍尔布鲁克在宣读一份有卡拉季奇签名的辞职声明时说,“卡拉季奇宣布他将立即和永远退出所有的政治活动,并从  相似文献   

11.
王森 《瞭望》1994,(18)
贝尔格莱德电 继4月10日和11日北约连续两次对波黑塞族阵地空袭后,4月22日,北约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族军队立即停止对联合国保护区戈拉日代的进攻和炮击,必须在24日零时前撤至离戈拉日代市中心3公里以外地区,并把重武器撤至20公里以外,否则,北约飞机将对塞军阵地进行全面空袭。 北约的最后通碟使本来就紧张的波黑局势立即变得险恶起来。最后通牒是在联合国安理会4月22日晨作出关于要求塞族和穆斯林双方立即在戈拉日代停火并要求塞族立即撤军的决议后发出的。这一最后通牒得到美国、联合国乃至俄国的支持。一场灾难似乎即将降临到波黑塞族的头上。  相似文献   

12.
波黑的内战已持续了,3年时间,至令不停。在波黑内战中有2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60多万人受伤致残,200多万人流离失所。最近局势依然紧张。  相似文献   

13.
摆脱制裁后的南斯拉夫●本刊特约记者赵金河贝尔格莱德专电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遭遇表明,在现代社会,外部的压力对一个国家可以产生多大的影响。1992年,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波黑爆发内战。为制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支持波黑塞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对南实行...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春天因闹独立而打响内战的第一枪以来,只有450万人口的波黑已有20多万人在刀光剑影中命丧黄泉,200多万人在烽火硝烟中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亿美元以上。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尽管国际社会为恢复和平做了不少努力,但波黑仍是在动荡不安、腥风血雨中度过的。由于大国的直接干预,波黑的形势更加扑朔迷离、波诡云谲、前途难卜。九四回眸冲突频仍“庆祝”1994年元旦的枪炮声尚未沉寂下来,接着便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贝尔格莱德专电波黑交战三方领导人同前南斯拉夫危机国际调停人8月18日在日内瓦和平谈判中就萨拉热窝市的地位问题达成一项过渡性解决办法。根据达成的协议,今后二年内,萨拉热窝市原有的10个行政区的9个区将由联合国托管(另一个区——帕莱区归属塞尔维亚族),一个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机构协助联合国行政长官执行管理工作,该机构将由4名穆斯林、3名塞族人、2名克罗地亚族人和1名少数民族(有可能是犹太人)组成。协议规定。萨市将成为非军事区,只建立文职警察机构。被托管的萨市将拥有同未来波黑联盟内各共和国同样的授权,但在联盟主席团内不设代表。协议还规定,在托管期间,3方应找到最后解决办法,经联盟主席团批准,托管期限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16.
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 期接收了28万之多的印支难民,却自始至终不曾设立过一个难民营。那么,中国的难民到底安置在哪里呢?在农场。从1978年开始,这28万印支难民分别被安置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江西等6个省、区的196个农垦、华侨农场以及林场、渔业社中。每在农场中安置一个难民,需下拨相应的安置费2020元。这种拨款逐年递增,到2001年,累计总数达7亿6千1百万美元,而此间联合国的援助总额也只有9000多万美元。面对如此之多的难民,中国为什么不设立难民营,寻求国际援助?其实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贝尔格莱德专电新年伊始,在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万斯和欧文主持下,渡黑冲突3方最高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以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于1月2目至4日,在日内瓦就解决波黑危机举行了第一轮谈判。这是波黑内战爆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6日,对每个威海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率团代表250万威海人民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2003年度“联合国人居奖”颁奖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当崔曰臣从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女士手中接过联合国人居奖牌时,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威  相似文献   

19.
近来,巴尔干局势进一步恶化。已持续9个多月的波黑战乱未息,马其顿共和国和科索沃的局势又告紧张。欧洲议会不久前发出警告,波黑内战有可能扩人到科索沃和与其顿,把其他巴尔干国家也卷入其中。1992年12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马其顿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以防马其顿发生种族  相似文献   

20.
贝尔格莱德专电 5月18日,南斯拉夫通讯社宣布,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决定“辞去”总统职务,将权力交给副总统比丽娅娜·普拉夫希奇女士。而此前,15日,卡拉季奇解除了总理卡萨吉奇的职务。3天之内,波黑塞族主要领导人突然相继“靠边”,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卡拉季奇提出免去卡萨吉奇总理之职的理由是:其政策和外交行动已“严重危及波黑塞族的国家利益”,“预谋分裂政权和搞地方对抗”。 卡萨吉奇去年12月被任命为总理,在此之前他是塞族最大城市巴尼亚卢卡的领导人。自去年代顿协议签署以来,由于联合国和欧美等国拒绝同被指控为战犯的卡拉季奇接触,卡萨吉奇成了同外界打交道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