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的一大支柱和研究热点。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法治国家的视角并结合国外宏观调控改革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宏观调控法需要在调控目标、调控主体、调控原则、调控责任、调控手段方式以及宏观调控法的体系构建方面,进行反思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主张宏观调控宜政策化调整者的理由是宏观调控具有不确定性。但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否定对宏观经济的规律可以认知以及国家干预经济之有效性。宏观调控的对象是经济波动。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因为宏观调控的实施必然会引起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动,且是宏观调控所引起的直接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西方国家的相机抉择和规则之争的本质是能否对经济波动有充分的认识和制定规范货币手段的法律规则的条件是否成熟,其并没有影响到宏观调控中法律制度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仅有设权、分权、责任追究而实现的宏观调控法律化是不全面的,宏观调控的法律化是法治国家的应然要求和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论宏观调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林 《政法学刊》2001,18(2):22-26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法是国家依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律,宏观调控必须贯彻计划指导、平衡优化、适度调控、效益公平等原则,宏观调控的调整方法应采取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三种手段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并必须统一于法治之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制定《区域经济宏观协调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律,健全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刘志云 《时代法学》2006,4(5):46-53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保证充分就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所肩负的一个长期与艰巨的任务,促进就业立法也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议程以及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相比之下,对于就业调控法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却一直没有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因此,对就业调控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性质与定位、与劳动法的关系、基本原则以及体系等等基本理论的探析,应是一个经济法研究,尤其是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权作为一种国家的权力,已经愈来愈对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宏调控法制体系,从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对宏观调控权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就对宏观调控权的几个理论题进行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治纲  汪鑫 《法学杂志》2002,23(1):37-40
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活动中发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以经济成长、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和总量平衡作为直接的价值目标。宏观调控法既遵守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又遵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个亚体系组成。资本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形成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前苏联、东欧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2年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及调整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立法特点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三个基本构成之一。其在立法上具有立法内容上的多样性和变动性 ,授权立法和多级立法较多 ,执法主体自由裁量权较大 ,大量采用提倡性、任意性规范等特点。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经济 ,社会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特征也逐步成为其核心之一。在立法中要对宏观调控权的行使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建立公开制度、咨询制度、听证制度、协商制度 ,逐步改变对管理者的法律义务、法律控制甚为薄弱的局面 ,将包括宏观调控法在内的经济法构建为一种控权(力)法和维权法(利)法。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立法特点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三个基本构成之一.其在立法上具有立法内容上的多样性和变动性,授权立法和多级立法较多,执法主体自由裁量权较大,大量采用提倡性、任意性规范等特点.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社会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特征也逐步成为其核心之一.在立法中要对宏观调控权的行使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公开制度、咨询制度、听证制度、协商制度,逐步改变对管理者的法律义务、法律控制甚为薄弱的局面,将包括宏观调控法在内的经济法构建为一种控权(力)法和维权法(利)法.  相似文献   

11.
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法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宏观调控源于经济学概念,宏观调控法的研究径路自然与宏观调控经济学认识密切关联.只有对宏观调控概念进行经济学解析,才能在此基础上合理解答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体系、价值取向、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理论是一定假设前提下的理论,假设前提决定着理论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宏观调控法必须从其理论前提入手,界定理论的适用边界、探寻有效的研究方法。宏观调控法之宏观调控的界定、市场机制的形成、现代政府治理、现代社会冲突与治理、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宏观调控法的主要理论前提;进而,通过对五大前提与法律调整之间关系的诠释,试图勾勒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图景、探求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具有特定性 ,其调整对象的范围不是恒定不变的 ,呈现动态性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法 ,由于社会关系、价值目标不同 ,调整对象的范围也不同。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动态性为基点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阐释现阶段建立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并重为核心的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法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效率则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之—。而政府失灵的存在,对宏观调控的效率构成了威胁。为此,文章拟从效率的角度来探讨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动因、存在的纰漏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的可诉性是法保持客观公正地位的灵魂所在,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质疑”宏观调控的可诉性就是对公权力神圣化,将公权力至于“神坛”,缺乏相对监管机制,从而导致宏观调控所属的经济法部门也很难表现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在既定的法律关系中确定各主体的权利义务是一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一部法律就可能落空,权利救济也很难落到实处.这种将政府行为游离在法律之外的行为,极易导致“集权人治”的后果,也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理论.虽然我国当下司法现状对实现宏观调控可诉性缺乏足够的能力,但是这并不影响宏观调控可诉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沈刚毅 《现代法学》2000,22(6):139-141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有赖于科学合理且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加以保障。考察我国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薄弱。因此 ,加强我国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制建设的现状、成因 ,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宏观调控法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最具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深受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强有力的经济计划导向和卓有成效的产业政策调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模式直接决定了日本以计划法和产业政策法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法体系.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宏观调控法来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七次比较明显的波动,与此相对应,经历了七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从调控手段和做法来看,前15年,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非常大,波动周期非常短,调控宏观经济习惯运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后15年,宏观经济波动明显趋缓,波动的周期拉长,宏观经济调控方式逐步转为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调控。宏观调控的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我国宏观调控30年的体系化梳理,提出了宏观调控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理念更新并探讨了宏观调控法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合法进行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是解决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前提。而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对业已发生的国家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评价和纠错,就凸显出重大意义。本文认为学界对宏观调控监督权的研究尚比较薄弱,现阶段如何更合理地配置宏观调控权并完善其监督机制,是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制止经济过热措施的宏观调控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会强 《法学》2004,(7):43-50
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制止经济过热的措施涉及到宏观调控的调控主体、各调控主体之间的关系、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法的变易、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关系等法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宏观调控法分析可知 ,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法律主导模式还没有建立 ,这可以通过制定《宏观调控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