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7年10月贵阳市清镇环保法庭成立,到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我国的环境司法专门化走过了7年,呈现出明显的“从地方到中央”、“从试点到推广”的特征。环保法庭成长及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历程,既与“试点先行”的改革思路相契合,也有与司法体制机制相悖的疑问。7年风雨路,有得有失,都将对中国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发展,乃至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影响,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
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并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何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对此,本刊记者对最高人民法院分管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奚晓明副院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记者:此次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职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在环保诉讼的司法实践工作中,还存在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4.
曾桢最近的心情很是不错。 看到各种新闻里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曾桢感到异常的兴奋。早在200711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独立建制的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2013年3月,将环保“两庭”更名为生态保护审判庭、法庭,简称“生态”两庭),在法律规定相对原则而缺乏可操作性、针对环保案件的审理又没有经验可借鉴、一些体制机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作为贵阳中院环境审判庭副庭长,曾桢和同事们一道顶住各种压力,开创性地审理了多起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资源保护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作为化解行政纠纷的主渠道,社会对之充满期待。作为回应,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进一步强调行政诉讼案件的实质性解决。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为民司法和能动司法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最高审判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塑造良好官民关系的决心和努力。就此,本刊编辑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  相似文献   

6.
"三审合一"——知识产权案件司法保护新机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广海 《河北法学》2007,25(2):181-185
我国目前由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分别审理相关知识产权案件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已不能适应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建立起将所有知识产权案件全部收归"知识产权庭"管辖的审判新机制,并已取得不错的运行效果.基于此种"三审合一"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优越性,在总结试行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之后,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销经济审判庭,将经济审判纳入民事审判之中.所谓“大民事”司法改革的错误思潮掩盖了司法改革所需的真正的大民事或公私融合的理念。本文从“大民事”的界定及其优劣的原因分析指出了“大民事”司法改革的错误根源.并对司法改革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1984年6月设立上海、大连、天津等6家海事法院以来,我国的海事审判工作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年。为了加强对全国海事审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于1987年3月设立了交通运输审判庭,该审判庭后于2000年被调整为民事审判第四庭。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在海事审判体制、海事审判制度和海事案件审理的规范化、精品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海事审判初步确立在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2):F0003-F0003
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第一届特约监督员聘任大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聘任大会并向各位特约监督员颁发聘书。他强调,聘请特约监督员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是促进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推进公正廉洁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大举措,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10.
廉颖婷 《政府法制》2014,(34):18-19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被曝光污染环境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打击危害生态环境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7月3日设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自10月1日起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细化了涉环境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应用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促进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的交流,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经批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人民法院报社、《人民司法》杂志社决定共同举办知识产权法律应用征文大赛,由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律应用专业委员会、《知识产  相似文献   

12.
《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盛京杯有奖征文评选活动,经过评委认真评议,结果现已揭晓。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获奖文章及作者名单附后,以发表期数为序。)此届评选委员会由9名评委组成,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任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审判庭的资深法官,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仁恕等担任评委。谨向所有关心、支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对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弊端概括为“三化”——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和法官职业大众化,2003年这位向来以致力推进司法改革而赢得广泛赞誉的中国首席大法官又提出了未来五年法院改革的四方面突破目标。人们从“两高”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中,从一些地方法院和检察院所做的各种有益探索中。可以看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点滴进步。比如法官和检察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5日,由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光明日报社、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报社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人民法院能动司法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祝贺,要求把握司法规律、坚持能动司法,努力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为使读者对能动司法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刊特对全国四级法院的实践以及理论探索作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全国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座谈会.要求深化改革,强化指导,推进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转型时期社会对司法的需求,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能动司法"理念,各级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取得了成效,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能动司法实践中,司法权无序扩张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但能动司法依然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现实选择。我们应当客观评价能动司法理念,承认能动司法的限度,防止能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探寻新的司法理念,以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案件追踪     
《科技与法律》2009,(3):2-2
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件。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包括民事案件7个、刑事案件2个、行政案件1个。这些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裁判案件1个、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判案件6个、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判案件1个、基层人民法院终审裁判案件2个。50件典型案件中包括45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相似文献   

18.
马存真  潘云华 《法制与社会》2010,(16):119-120,128
在社会急速变迁、法律本身的表现力极为有限而法律条丈又可能相对滞后的今天,最高人民法院适时地提出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强调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及时解决纠纷,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平稳进行。司法能动性这一理念的提出,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本丈试从价值论角度来探讨司法能动性在我国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力求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改革的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厦门召开了“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领导及各地的知识产权法官参加了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到会指出,要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规范知识产权司法行为,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特区法坛》2007,(3):20-21
今年1月5日至6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第七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提出了和谐司法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为我们新时期的民事审判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谐司法就是在和谐的司法环境痢谐的司法氛围和和谐的司法秩序中,公正、及时和高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性化审判无疑正是和谐司法最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