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我国现有流动人口约三亿人,半数以上是80后,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壮年人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流动原因由务工经商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三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退休职工回原籍养老及老人从原籍随在外工作的子  相似文献   

2.
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北省人口流动的特征为:流动人口总量增长迅速,各市差异较大;城市是湖北人口流动的主要载体;除武汉市外,湖北省其他16个市州均为人口净流出。省内流动人口主要聚集于武汉,劳动年龄人口是省内流动的主力,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流动原因以迁移搬家为主。在省际流动人口中,中西部邻近省份是湖北人口主要流入来源地;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为湖北人口流出的主要目的地;劳动年龄人口是湖北省外人口流入的主体,男性多于女性;省外流入人口以初中、大学本科学历为主;工作就业是湖北省外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流入地针对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看病异地报销比较困难;人口流动导致流出地的劳动力短缺。建议完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登记制度;加强对老年和儿童流动人口的配套服务;改革和优化以身份证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引进和留住中高端人才和劳动年龄人口;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8,(4):40-41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在北京的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根据北京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1180.7万人,流动人口357.3万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比为1比3.3。其中流动妇女占48%,总人数不低于170万。流动妇女维权成为北京市妇联维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由于流动妇女工作和生活的特点及其流动性,长期以来流动妇女的维权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由"个体模式"向"家庭 模式"的转变,这对于缓解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性压抑问题,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维护家庭的幸福稳定,促进子女健康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怎样为这种转变 提供政策性的支持和制度性的保障,促使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向"家庭模式"的顺利 转变,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华 《人民论坛》2020,(11):71-73
农村疫情防控属于整个防控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乡村保持稳定并较好地切断疫情传播,为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而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好人口流动问题。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工作,需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社会流动人口状况,调整疫情防控思路,升级疫情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宋文珍 《中国妇运》2010,(6):16-17,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目前,全国流动人口为1.5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约为1.2亿。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使得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流动儿童,即随父母流入到城市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1982年至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由657万上升到约2.2亿人。其特点一是农业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比例达80%左右,新生  相似文献   

9.
金华市面对量大面广的流动人口,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针对当前金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流动人口技能结构;通过渐进式供给,优化流动人口福利结构;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流动人口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0.
符丽叶 《新东方》2009,(11):63-6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又必须抓紧抓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历来是计生工作的“难中难”。我国现在是经济建设时期,人群流动频繁,流动范围广阔。要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研讨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贵族化”倾向,使得大城市容纳流动人口的低成本空间越来越缺乏,人口流动、定居门槛越来越高。这种倾向,对于城镇化中人口合理地向大中城市聚集,起到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口流动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现象。浙江省绍兴县的流动人口有四大发展趋势,其中,迁徙和居留自由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规模仍将持续扩大,跨境跨国流动和"逆向流动"将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的时间将持续延长,家庭化、城市化、市民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将从以劳动力为主向以人才为主转变,总体结构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口大流动出现流动规模大、流动频率快的特点;我国当代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新一轮规模庞大、流动频繁的人口流动浪潮。从伦理学视角看,二者在公平性、自由性、自我价值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本原因是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念不同。引导当代人口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呈快速上升之势,流动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00万,发展到2008年的超过2亿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随父母流动的儿童达到2700多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农村由亲戚照顾或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达到5500万。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首都流动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活跃时期,人口流动也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随着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首都人口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建立,流动人口区域空间分布的状况、特点以及宏观调控思路已引起了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关注。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与特点北京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较多从城乡或省域视角分析讨论农村青年流动,而缺少从城市群的视角来探讨农村青年城乡流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居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村青年流动路径、城市居迁意愿的空间分析与多层次二分类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跨城市群流动、城市群内部流动和从非城市群流入城市群是当前农村青年流动的主要空间路径,其中城市群内部流动的城市居留和迁户意愿显著高于其他空间尺度的流动;农村流动青年在城市的居留和迁户决策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性选择与平衡的结果。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为农村流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贺州市八步区根据城区流动人口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找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关键,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健全和完善了城区流动人口管理的网络,实现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曹伟 《小康》2013,(10):52-55
人如何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绕不开的问题。当中国流动人口从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时,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研究人口迁移规律,调整我们的国家家庭政策7年时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530多万!2013年的中秋节前夕,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了2069万人,而在2005年,这一数据则是1538万。不仅是北京,上海在去年的人口达2347.46万。以此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推算,也许经过十几年之后,分别代表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的稳定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流动人口稳定的前提是对流动人口进行社会整合,流动人口社会整合必须从一般的社会管理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转变,及时加强流动人口中的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制度阻碍下“流动”与“移民”过程的不同步.它既要经历一个从“进入”城市到“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有一个从“流动人口”向“移民”转化的问题.随着农民工的代际继替,其城市融入日益分化为“流动者”的融入与“移民”的融入两类人群的问题.这一变迁同时也标志着农民工已经开始由争取“流动权”向争取“移民权”转化,从“流动人口”的群体政治开始向“移民”的群体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