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城中村居民文化消费情况在当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绵阳市的城中村为样本,尝试了解类似城市城中村文化消费现状、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城中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城中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构建城中村和谐社区的需要和保障城中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的数量急剧增多,与城中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现状相比,城中村文化建设则明显滞后。鉴于城中村文化建设存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主体综合素质偏低和"文化自觉"意识淡薄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城中村文化队伍与文化设施建设、培养城中村居民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及其他有效路径来确保城中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城中村。它们就像漂浮于城市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一样,呈现出景观孤岛、经济孤岛、社会孤岛和文化孤岛的特征。城中村之所以会呈现出孤岛形态,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因素外,与市场机制对城中村村民的驱动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只有将政府、开发商和城中村村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将对村落景观的改造与对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消解城中村表现出的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市拱墅区X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原因,认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缺乏、集体文化活动十分稀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尤其贫乏构成了城中村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中村边缘性的地理位置、封闭性的集体经济体制和部分村干部的片面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在“城中村”,当地村民、城市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文化呈多元发展,并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诸方面产生冲突和融合。基于文化的角度看“城中村”的发展,制度文化的整合、经济体制的链接、精神文化的整合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新宇 《党建》2023,(10):54-55
<正>城中村是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城中村社会治理水平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组织优势、体制优势、文化优势,全面提升辖区内的22个城中村社会治理水平,为城中村治理注入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9,(11)
城中村具有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流动性强、异质性大、居民公共精神缺乏等特点,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中村的宣传出现种种困境。本文针对城中村的特殊性,分析城中村内部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因素,认为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宣传形式、建立激励机制等是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中村宣传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建设好城中村社区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在城中村社区建设中存在体制冲突、模式冲突、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等各种冲突,应坚持系统化原则、适合国情民情原则及借鉴创新原则积极建设城中村社区,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体制一元化;积极建构政府指导下的社区自治模式;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和发展社区经济,破解利益冲突;促进城中村社区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驶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新进入人口尤其是城中村“新市民”的市民文化培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积极培育城中村“新市民”的市民文化是一个城市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城中村“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现城中村农民的市民化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一环。从村民到市民的嬗变过程,文化、经济以及制度等社会因素构成了重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在城中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中村村民无论在生产、生活、行为方式上,还是在精神文化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市民化转型造成了其不同社会角色的冲突和在许多方面的不适应。为正确引导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转型,必须积极转变政府服务思路与工作方式,进一步推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大力加强面向村民的文化技能培训教育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洪山区北港村城中村改造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中村概述 关于城中村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城中村是指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那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无论从哪个角度,城中村改造对城市或对城中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城市,城中村改造有利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文化是人类深远持久和独具标识性的生命力量,是对自然的超越、对生活的构建、对记忆的储存。基于此,涵养绿色消费文化具有育成绿色消费的人格定力、形塑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实现绿色消费的代代相传的独特价值。当前倡导绿色消费应注重涵养绿色消费文化。一方面要选准内容抓手,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中华传统的消费伦理、生态文明的制度成果是绿色消费文化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要保持文化活力,通过建立文化资源库、打开文化对话窗、激活文化主体性让绿色消费文化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4.
拆迁,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在城中村改造中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拆迁争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城中村改造拆迁争议的法律性质及其特点,坚持依法办事,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拆迁争议,有效化解拆迁矛盾,保证城中村改造进程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石开斌 《求实》2012,(3):70-73
随着信息化、技术化的发展和文化的生活化,消费文化正成为人们获得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但消费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引领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就具有非常迫切且重大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探讨如何培育人们的理性消费、整体消费、和谐消费、时尚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观念问题,探讨消费文化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引导文化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发展很快,文化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开拓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探索》2005,(4):161-165
消费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当代社会的消费失衡,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消费风险的广泛存在,消费伦理的缺失等等,对消费和谐提出严重的挑战。注重整体消费、融合中西消费文化,加强消费教育是建构和谐消费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城中村现象,“城中村”问题复杂多元,涉及生活的改善、身份的改变,非农化和工业化问题,户籍制度问题,产权界定问题,社会关系重塑问题,思想意识变迁问题。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文章提出,解决城中村问题必须从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三方面着手,各自的侧重点应是以土地产权为基础推进物质建设,以规划为手段实现制度建设,以社区建设为纽带打造城中村促进精神文明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旅游观光等方面。文化消费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本文根据宁波文化消费的现状,从产品供求、政策环境、发展机制、消费意识、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宁波文化消费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9):6
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但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等问题。由于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公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制约,而且我国市场机制尚不成熟,人均GDP水平不高,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仅为51.1%和38.2%,再加上人们收入水平不均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支出过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希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