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兴艺 《理论导刊》2008,(5):115-118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位身份复杂而又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集宪法之研究与起草、宪政之鼓吹与推动于一身的"宪法之父",张君劢一生执著于中国的宪政运动.张君劢从界定近代国家的性质出发,阐述了其宪政理论,并提出了"修正的民主政治"的宪政模武,颇为时人所关注.张君劢并未逃脱中国哲人从政悲剧收场的命运.然其思想中亦有其合理因素可供后人评判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主义者,被称为"宪法之父"。他的宪政思想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张君劢关于怎样宪政的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试图在权力和自由之间求得平衡,但是在他所设计的制度中却演变成权力主义压倒自由主义;张君劢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确立了近代民主国家的国会制度,中央政体的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的原则;关于宪政国家的政党制度张君劢认为,实行宪政必须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政党,建立理想政党关键在于教育国民,在一党、多党还是两党制问题上,张君劢主张实行两党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东北某地一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一个全省性会议上指出:"现在群众一听这‘工程'那‘工程'就撇嘴。其实,老百姓不是对我们搞什么‘工程'都有意见,而是看着我们干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9,(10)
在思潮此起彼伏、互相激荡的大时代中,胡适与张君劢是近代中国民主理论的不同派系的代表。胡适是科学和西方现代化的表率,是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而张君劢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初期中国立宪民主经历的基础之上,胡适与张君劢就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民主与独裁的关系、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民主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近代民主理念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两人的民主思想,使我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潮的把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朱远祥  李修文 《民主》2020,(3):53-55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相似文献   

6.
所谓官德,指的是为官者所应具有的道德要求,这既包括与其行政职权相关的职业道德,也包括可能影响行政行为的私人道德.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在当代则是"德不厚者不可为官".但是最近有关官员失德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说:"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经常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攻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胡说我们国家不讲"人权","不把人当人".他们振振有词,好象抓到了什么把柄似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权"?他们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什么是"人权"?对"人权"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作历史的具体分析.所谓"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政治家认为这种权  相似文献   

8.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9.
永久预防     
医疗卫生应当以预防为主。这话说了几十年,但平常谁也听不大进——“好好的,没病没灾,‘预’什么‘防’啊,没事招点病来。”这是有些老百姓的想法。真到起不来床,也只想到进医院,打针、吃药,再不肯回过头来想想,要是早预防,不就没这一出了吗?有些当官的想法又不太一样,他们重政绩:治病,治好一个就  相似文献   

10.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六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日:‘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这个蔡太师,就是北宋末期的大臣蔡京.  相似文献   

11.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中国男孩"陷入全面危机"、需要被"拯救"的专家观点和传媒误导,本文对"高考状元女生多是‘男孩学业危机'的主要标志"、"应试教育是‘男孩危机'最凶猛的杀手"、"‘父亲榜样缺失'导致‘男孩阳衰'"以及"‘因性施教'、‘限招女性'是‘拯救男孩'的妙方"等观点提出质疑,并以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资料论证了"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2.
程超 《瞭望》1994,(34)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章伯钧、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收入     
关心孔子的人,未必关注钱包;关心钱包的人,未必关注孔子.有朋友突然想到孔子的钱包,我觉得很有趣. 孔子一生,主张富民.他说:"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又认为"薄赋敛则民富",但孔子的富民主张未能付诸实施.他曾一针见血地说:"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换句话说,鲁国国君并没有接受孔子"薄赋敛"的治国方略.鲁国如此,当时其他的诸侯国也大多如此.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12)
正社会学家热拉尔·梅尔梅在他新出版的《国民文化与形象》一书中说:"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常常被看作是浪漫的,但实际上缺乏魅力,他们常常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瑞典人不太重感情,而重视理智,因此,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排除感情因素;德国人有礼貌,但有点儿‘优柔寡断';西班牙人活泼可爱,精力充沛,跳舞可以通宵达旦;丹麦男  相似文献   

15.
修春 《侨园》2012,(11):56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都有一些"自讨苦吃"的作家,他们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却蕴藏着其良苦的用心,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在短篇小说上很有建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一次,他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一个细节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决定感受一下。他来到街上,东张西望打量过往行人,希望有什么人能踢他一下。他思来想去,认为找乞丐最合适。就在这时,有个衣裳褴褛的要饭人朝他走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乞丐听说要他踢人,十分惊讶,说什么也不肯。莫泊桑见他踌躇,以为他舍不得花力气,就慷慨地说:"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十多年,我们终于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们终于走出了国门,同时也把外商外资吸引了进来。“他山之石”纷至沓来。但一时间,我们又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所困扰:一些人公然鼓吹什么“经济建设要上,精神文明要让”、“‘娼’盛才能繁荣”等所谓“理论”,一些人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上,有三个人一同出门去旅行.一人带了一把伞,一人拿了一根拐杖,一人什么也没有拿.出门不久,天降大雨.晚上归来时,拿伞者淋湿,柱拐者摔伤,什么都不拿的人却安然无恙.于是,两个人不解地问:"你既没带伞,也没有拐杖,怎么会一点事儿都没有呢?"  相似文献   

18.
对于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攻势人们谈得已经比较多了,然而还有一种来自我们自身内部的"和平演变",人们则重视不够.其实这后一种"和平演变"也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宋平同志说:"腐败与'和平演变'是有联系的,腐败也是'和平演变'的一种表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对此作了更全面的论述,他说:"少数人以权谋私、行贿受贿、  相似文献   

19.
苏红 《慈善》2019,(1):1-1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名乡村教师:镜头里关于留守儿童的记忆'。这位乡村教师用相机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瞬间,有苦恼亦有快乐,有悲伤也有无奈……这一张张照片都是黑白的,但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直击你的内心,触动你的心灵。恰逢此时,岁末年关,让我想起这个群体,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20.
如今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大概都会清楚地记得,在所谓"大跃进"年代,各地很出了些"吹牛"官员,他们像疯了一样胡吹乱侃。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超英赶美",于是亩产千斤稻日产万吨钢的"喜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