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博弈已经由政治博弈、利益博弈向核心价值和文化博弈的方向转变。这就意味着谁占领了道德和文明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大国崛起于文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精神的崛起。换言之,大国崛起绝对不只是崛起于GDP,没有精神和文明支撑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大国提炼城市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动因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提炼区域或城市精神,如此热烈和普遍,不仅是受北京推出"北京精神"的带动,更  相似文献   

2.
霸权与帝国是影响国际政治发展进程的关键变量,在国际政治经济互动交织的视角下,霸权与帝国成为相对权势比较的阶段性描述。在无法全面垄断各个经济功能从而建立帝国优势的情况下,大国关系建构主要体现为相对权势之争的体系主导国的地位博弈,其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处理好崛起国与守成国在国际金融权势上的可能对冲。国际政治经济互动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典型特征和深刻机理,以财富塑造权力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进程的基本动力,新型大国关系建构面临着不对称话语权和追求对称货币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推进国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较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核心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世界政党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们需要直面西方国家在政党制度及其理论方面的话语主导、国内学术话语影响力不足以及话语传播形式和途径不够丰富等现实问题,创新我国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宏大国际背景之下,中非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据了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在非洲的利益至少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软实力构建等四个方面,然而近年来中国这些领域里的利益在有所拓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坚持"中非合作"战略方针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借助国际法从9个方面全方位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在非洲利益。借助于国际法而在非洲显示中国的存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争取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对非洲开展经济合作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并从实践层面上促进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安全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今天,“中国崛起”己被认为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有国际舆论还将其视为21世纪的世界头等大事。然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中国崛起,主要是以中国物质力量的崛起为指标。但是,“有核时代大国之间不大战”的判断依然有效,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话语权政治”的世界,一个国家缺乏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论气候政治博弈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日益关注,气候谈判已经演变成了气候政治博弈。从表面上看,气候政治博弈主要是围绕碳减排问题、资金技术问题而展开,实质上,其背后隐藏地是政治话语权之争、经济主导权之争和伦理价值取向之争。政治话语权的博弈表现为:欧盟要争当话语权领导者、美国要收复话语权失地、发展中国家要谋求话语权;经济主导权的博弈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之争、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经济主导权之争;伦理价值取向的博弈表现为:发达国家坚守目的论伦理价值取向,而发展中国家坚守义务论伦理价值取向。只有把握了气候政治博弈的实质,才能真正找到突破气候谈判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客观要求。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一种软权力,既不能硬性强加,也不能自然而生。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根本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由此体现出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内在逻辑生成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遵循利益逻辑保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需要遵循认知逻辑促进人民有更深理论认同感,需要遵循表达逻辑体现出更强责任感。更多获得感、更深认同感、更强责任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更多获得感生成更多认同感,更深认同感产生更强责任感,更强责任感又夯实了更多获得感和更深认同感,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决定当前国际气候政治博弈的是大国间的利益选择及由此衍生的气候政治博弈中的应然取向。欧盟在气候问题上拥有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也希望在气候这个新领域打破过去近百年沦为美国附属国的困局,以重拾国际关系的话语权;美国在国际气候问题上既要掣肘欧盟气候外交领导者地位的形成,又坚持奉行单边主义,努力使气候政治博弈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变化中表现积极,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自主减排。欧、美、中三国(国家集团)在未来气候政治博弈中有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具备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发达国家大幅增加发展性援助,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长远利益并不相悖。中国发展低炭经济、承担起与本国实力相当的减排责任,责无旁贷,也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9.
管增军 《青年论坛》2005,(1):110-112
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法律全球化 ,特别是国际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形成内外联系紧密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究其实质 ,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结果 ,在市场自由理念的背景下 ,国际经济关系法制化并非一个线性的发展趋势 ,而是充斥着各种矛盾与冲突。法律规则还远未取代政治谈判成为调整民族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主要手段 ,而是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的内涵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综合国力成为决定大国地位的主要因素,经济利益上升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国家利益内涵的变化,使各大国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国利用战争来解决彼此之间矛盾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在新形势下,各大国都在争取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