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前进》2015,(8)
<正>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革命的山西石楼县青年高富有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转战陕北时期,长期在延安毛主席和彭德怀身边工作,曾担任中央机关手枪连连长。解放后,也曾任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据高富有同志回忆,毛主席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多次亲自听到毛主席讲过,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一次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筹款,给红军在陕北立足发展以很  相似文献   

2.
我在长征中     
毛主席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作为一名亲自参加了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每当读到毛主席这段对长征的论述,我就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一幕幕往事浮现在脑海中。一、参加红军我于...  相似文献   

3.
正一、长征伟大、意义深远,值得永久纪念关于长征的伟大意义,毛主席在长征结束不久就作了科学的总结和阐述。多年来很多同志发表很多文章作了方方面面的回忆和阐发。现在又过去80年,我感觉需要从世纪中国的大跨度历史的角度作点补充:1、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转折点。长征对党和红军来说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考验;长征胜利是党和红军兴旺发达的关键。王明路线造成苏区损失90%,白区几乎100%。剩下的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22)
正李班,一名来自越南的中国长征者。他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好战友、好兄弟。年仅22岁参与长征的他,因为中途患上了急性疟疾,不幸被俘。他教育自己的后代,要学习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1936年的长征被誉为不可能的任务,红军们的艰苦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在红军当中,更有一些特别的"长征者",他们不是中国人,却为中国革命献出一份力。来自越南的李班正是其中的一份子。李班原名裴公光,来华后他曾多次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路过云南四十周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云南,虽然时间不长,却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革命文物。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我省征集到不少红军长征文物。这些革命文物是当年红军跟随毛主席英勇奋斗的光荣纪录,也是我们今天进行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6.
陈琪瑶  王建华 《群众》2024,(2):64-65
<正>在长征宣传中,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向中国与世界介绍长征壮举的,他不仅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也是重要的决策者之一。毛泽东曾称赞,陈云是宣传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人,为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1934年长征出发前,中共中央大功率电台损坏,无法与共产国际总部取得联系,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宣传,1935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秘密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情况,以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和战略指导。7月下旬,在宋庆龄、潘汉年等人协助下,陈云抵达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在此期间,陈云根据自己的长征亲历,构思完成了长征纪实文集《随军西行见闻录》(下文简称《见闻录》)。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角     
1中宣部:向基层单位推荐赠送红军题材歌曲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纪念活动的需要,近日中宣部向基层单位推荐并赠送《伟大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歌曲集》。歌曲集由中宣部宣教局、文化部艺术司组织编辑,学习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这本歌曲集,是为了缅怀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和在长征途中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更是为了宣传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红军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近来,随着党史界对红军长征和陕甘根据地问题研究的深入,党中央何时确定以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有些同志认为,“中央红军最后落脚陕北的决定,是九月二十日到达哈达铺后作出的。”“红军长征中确定落脚陕北,是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到达哈达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有着十分热切的长征情怀,称赞长征是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新长征"的概念,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走的新长征。"新长征"传承和发展了红军长征精神;新长征与红军长征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二者存有共性:都面临诸多困难,根本目的相同,都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都要历经漫长的过程。走好新的长征路,我们需要坚定新的信念、树立新的信心、维护新的团结、开创新的境界、锻造新的力量、紧拥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吴志菲 《世纪行》2006,(7):41-4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本期刊发的《陈云在长征路上的“神秘失踪”之谜》一文,生动地记述了陈云同志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领会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年底,刘少奇同志在当时的华北局所在地——临汾召开了一次会议。会后,少奇同志指示我到开封检查山东、河南两省的“联络局”工作。我到开封后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同志取得了联系,不久开封就沦陷了。我向长江局周恩来同志请示“怎么办”,周恩来同志指示:就随河南省委迁移到竹沟。在此之前,彭雪枫同志率领一大批干部(包括张震、岳夏等同志)已经分别从延安和山西来到这里。彭雪枫同志是南阳地区镇平县人,与河南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红军时期,他担任过红军师长、政委、纵队司令等职,参加过长征,并与黄克诚、张爱萍、张震、肖望东等…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过广西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重要篇章,是红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殊死军事较量,也是无形的宣传力量斗争。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传播革命真理和党的政策,粉碎敌军的反共宣传,打破敌军防堵、抢渡湘江,助力红军过境广西乃至对长征胜利都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备课卡片     
从基督徒到红军战士傅连暲曾是资金雄厚、设备齐全的基督教福音医院的院长,是位名医,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幸福的家庭。但是,他毅然把医院搬到了红色政权所在地——瑞金,改名为红色医院。1934年10月,他又把医院搬上了长征路,曾有人怕他吃不了长征的苦,劝他留下采。但他担心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坚定地踏上了长征的路途。一路上,他克服了药品奇缺的困难,保证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中的回族政策谢秀宏,史迪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很多回族聚居区,由于不同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尤其是回民长期受封建军阀、地主和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因此,红军对回族的政策制定及实践成为长征中民族工作主要内容之一。长征开始以后,党和红军就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5.
周素园,1879年农历闰三月初七出生在贵州毕节,是爱国知识分子、进步民主人士。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他以57岁高龄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并随红军长征至陕北。建国后,他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一任副省长。毛泽东称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  相似文献   

16.
正"海南精神"可视为长征精神的当代版和海南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用长征精神来加持"海南精神",同时用"海南精神"去表征长征精神。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重要的是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概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进程中,回顾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震惊中外的红军二万余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必将给我们进行新长征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正如胡耀邦同志曾同一位美国友好人士的谈话中所说,中国虽然今天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红军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各地动态     
正红军长征与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共党史学会党史研究会、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组织部近期在大别山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红军长征与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深入研讨长征中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党的宣传工作、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及新时期如何继承弘扬长征精神。研讨会由中央党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6,(22)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毕士悌随中央军委直属干部团一起行动。此后,他历经惨烈的湘江阻击战、二克遵义等战斗,曾1天强行军120华里夺占娄山关,确保了中共中央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80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中至少有30名朝鲜籍干部和战士,有很多十分年轻的红军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为长征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毕士悌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他也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外籍将领。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20.
王震同志是一位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和尊敬的老同志。一贯艰苦朴素,诚恳热心,平易近人。他走到哪里,总是给人一种力量和活耀的气氛。红军长征时,就有“王胡子”的称号。 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和会师以后一同北上途中,我第一次见到王震同志。第二次见到王震同志是在延安。1943年5月,我从太行回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一局工作。1944年春我跟朱德总司令,还有驻延安美军观察组的人员到王震同志领导的、在南泥湾垦荒的三五九旅参观农场和打猎,部队中最有代表性的语言是:“一把镢头,一杆枪,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