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漫话布鞋     
中国布鞋现在在国外很流行.据说许多葡萄牙妇女特地到伦敦、巴黎去购买中国市鞋.她们说,她们厌烦穿皮鞋,喜欢穿中国布帮、塑料底鞋,因为它式样美观,穿起来柔软轻巧. 中国市鞋的种类很多,从鞋样上,就有圆口、方口、尖口、棱口、大口、小口之分;在鞋料上也有斜纹布、卡叽布、绒布、帆布、绸缎、礼服呢、化纤等数十种之多.鞋底过去都用布做,一层一层粘合起来,最厚的有一点七厘米,称为“千层底”,而最薄的只有三毫米;现在大部分已改用塑料鞋底. 布鞋有单鞋、棉鞋之分.棉鞋的鞋面絮上棉花,或用驼绒做里.中国俗话说:“寒从膝下起”,如果脚受寒凉,不仅腿易患关节炎,而且还影响腹部,引起胃痛、腰痛、妇女月经痛等.棉鞋或棉靴保暖、不潮、舒适,远胜于其他各种鞋类.单鞋是春、夏、秋季穿;在夏季,布面、丝面、绒面的拖鞋,比皮革、塑料拖鞋凉爽舒服.  相似文献   

2.
解放鞋     
《传承》2010,(28):3-3
解放鞋的全名叫做胶底布鞋,它是品种繁多的胶鞋中的一种。解放鞋有着橡胶鞋底,帆布鞋面,鞋底是黑色,鞋帮是黄色,鞋面则是绿色。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  相似文献   

3.
旧时的布鞋     
谢汝平 《传承》2010,(7):64-64
上世纪70年代,在我的家乡,不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村里妇女闲暇时,不是捻线就是纳鞋底,做鞋缝衣服是她们的基本功,方言称之为弄针线,古语里叫做女红,是衡量一个女子才能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我成长。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家比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白天上学,放学了便一路…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油灯     
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童年时代在那盏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每次,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纳着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读书、写字。顽皮的我总喜欢偷空观察母亲,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有时候,我写着写着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一字不识的母亲正盯着我写过的作业本,那神情比欣赏自己纳过的鞋底还要专注,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可惜那时我尚未学会汉字“感动”的写法。   真正领悟母亲博大的爱是…  相似文献   

6.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   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  相似文献   

8.
2004年的第一天,我被流感击中了。晕乎乎地从朋友们中间逃回宿舍,心情沮丧得像只落单的候鸟。电话适时地响起,我一把抓过,竟是妈妈那亲切的声音。“妈”!一声哽咽,“我要回家”的倾诉不经过大脑就蹦了出来。“呀,我的‘小白眼儿狼’想家了,那就快回来吧……”妈妈调侃地说着,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却分明是一种激动和心疼。  相似文献   

9.
春天,四月     
一、我的话“对不起,我们这儿不开发票。”“请您给我开张发票。”妈妈又重复了—遍,语气坚决,毫无商量的余地。“……”售货员小姐拉下了脸,嘟嘟囔囔地拉开抽屉,极不情愿地拿出一本发票簿,“啪”的一声扔在桌上。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她草草地写完,接过发票,然后微微一笑,说:“谢谢。”每次都这样。最痛苦的就是我了,站在妈妈身边,看着售货员小姐暮沉沉的脸色和冷冰冰的态度,顿时好像自己做错事一般的汗颜,只觉得耳根发烫,连头也不敢抬。离开柜台我就冲妈妈发脾气:“妈。你干什么呀?开什么发票,又不能报销,还惹人烦,何必呢。”妈妈看了看我,…  相似文献   

10.
离婚恩怨     
(一) “津津,你认识我吗?” 1996年5月8日下午五点半钟,湘西A县城关小学校门前车水马龙,小学生们从校门内潮水般地涌出,一位年约30余岁的中年妇女叫住了人流中的一位小朋友。 小朋友停住脚步,用疑惑的眼光望了望来人,然后,摇了摇头。 “我是你舅母呀!”说着,便把手中的一包“旺旺蛋卷”递了过去。 小朋友高兴地接过糖,很有礼貌地说了声“你真好!” “你妈妈今天去了祖母家,我特地来接你一块去!”说着,她叫住了一辆出租车。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小邮差小A兴致勃勃地跑回家,妈妈问:“你干什么去了,高兴成这样?”“我当邮递员这信去了。小A激动地说。“送信?哪儿来的信呀?”妈妈奇怪地问。“我把咱家箱子里用红丝带扎着的那一大相信拿出去.给街上每家信箱里塞进去了一封,可有趣了。”“天哪!”妈...  相似文献   

12.
胡兰 《人民公安》2006,(7):64-64
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每天和妈妈住在了一起。她的鞋和我的鞋总是并排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上。对于妈妈的鞋子,我总是持反感态度。她和她那个年龄段的女人一样,宁可大量购入水货,也不肯花大价钱买双好鞋。对于妈妈而言,到商店去买鞋,一双鞋的价位是不该超过50元的。饭桌上,我总是对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张枯瘦蜡黄的脸,一双略带浮肿的眼睛,还有如枯藤老树般粗糙的双手,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父亲那双脚。记忆里,父亲从未穿过一双完整的鞋。那年,我该上学了,父亲的眉头锁得也更紧了。那个初秋的早晨,父亲钻进草垛,拽出了家里惟一的瘸鸭子,然后到镇上去了。我倚着墙,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回响着他那用麻绳编成的鞋在泥土地上踏出的“吧嗒”声。父亲用卖鸭的钱给我缴了学费,看着我赤足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走向学校,喊住了我,转身回屋,拿出一双已经破旧但还完整的布鞋。我知道父亲一直很珍惜这双鞋,因为这…  相似文献   

15.
童年时,我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印尼邦加一个偏僻的胡椒园。由于我平时跟爸爸睡,出入又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爸爸稍走开一步,我都要大哭大嚷:“爸爸!爸爸!”有一次,妈妈“磨刀霍霍”,打趣地对我说磨刀要杀爸爸。我一听“哇”地哭了起来。哪知坐在旁边的爸爸竟笑开了,一把拉我到他的怀里,哄着我说:“傻仔,你妈是给爸爸剃头,剃个靓头,带你去玩!”这样,我才不哭。果然,爸爸剃光了头,就高兴地把我举得高高的,让我坐在他的两个肩膀上,让我的双手攀着他的脑袋。这时,我居高临下,把爸爸刚剃光的头看得一  相似文献   

16.
1968年夏末秋初,外间关于抄家的传闻,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想到了爸爸董必武在国共合作时期的几张照片,敢对妈妈说:“爸爸那些有国民党党旗的照片可能碍眼吧?”妈妈抬头看了看我一本正经的脸,哺吨地说:“那是历史呐…··”我镇怒了:“嘿,要是承认历史,党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叛徒、特务呀?!”妈妈叹了口气,到房里把相本抱了出来。我和妈妈坐在地毯上,翻查起照片来,并且一下子就把“嫌疑犯”搜到了。爸爸这时甩着胳臂走了过来,指着检出来的照片问:“找这些照片干什么?”我仰视着爸爸,说:“烧呗。听说又要抄家啦,这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17.
小芸半个月前就对妈妈说好,要在这个星期天把男朋友阿毛带回家。可是,昨天晚上,小芸接到妈妈的电话,告诉她,爸爸今年48岁了;医生说他得了什么“综合症”,总爱发脾气,哥又出差去了广州,这个星期天是不是……听到这里,小芸立刻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对着话筒大声道:“妈妈,我理解。”星期天,小芸和阿毛高高兴兴地上现在家门口,他们的手上提着糕点,水果,还有一只大母鸡和时鲜蔬菜。“爸爸,这是我的同学阿毛。”“伯……还没待阿毛一声“伯父”叫出口,独自坐在沙发上开牌的爸爸头也不抬“你的‘同学’,我认不得。”一对年轻人手…  相似文献   

18.
布鞋     
常常想起母亲做的布鞋,那针脚密密的、厚实的、洁白的、鞋底和青黑色圆口的鞋面,无一不牵着我的缕缕亲情和乡思。儿时对过年有一种宗教似的虔诚。且不说满街的欢娱、满街的烟火,只那一双新布鞋,足以点燃童稚心灵的圣火,可  相似文献   

19.
郑学富 《春秋》2013,(5):15-17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每当读起贺敬之这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回延安》诗句时,总令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对延安有一种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20.
朴素与学习     
记得小时候,我的衣服短了,妈妈接了一段布又让我穿上。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不给我做件新的?”妈妈笑了,语重心长地说:“衣服还能穿,明年再做新的。生活要朴素些!”那时,我对朴素还不完全理解。可是朴素的种子却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进入中学,学习了《青少年修养·艰苦朴素》一课后,才真正懂得朴素对青少年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青少年修养》告诉我们,朴素就是克勤克俭,不贪图享受。它是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革命队伍的光荣传统。千百年来,历代劳动人民都把它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