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1941年皖南事变后,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九旅、挺进团。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市红庙乡三水涧村。旧址现存师政委曾希圣的住所及师部办公室、机要室。这是一座民国初年的木结构草顶覆瓦平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内有曾希圣亲手栽植的两棵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2.
第十五面战旗 战斗模范连 授旗时间:1941年9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六团第一营第一连 批准领导机关: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政治部 1941年3月初,根据上级指示,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回师皖东北,继续坚持淮海地区的抗日斗争.部队转战宿迁至泗阳之间的六塘河两岸,打击日伪军和顽匪,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这期间,...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包括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编辑部,报社印刷厂,十三旅旅部,随南县委等革命旧址。1939年1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在此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这一时期,正是该师创立、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国通电就职。新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  相似文献   

4.
新四军七师机要人员是随着七师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增加的,一九四一年五月一日七师成立时,除原在挺进团工作的李群、陈文淡二同志和在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工作的郭金标同志外,就是皖南突围出来的王是桥、熊湖帆、卓树文、黄辅芳、杨刚五同志。随着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年秋天调来陈文、吴浩、江柱、夏昭、桂林、  相似文献   

5.
正弶港地处黄海边,在盐城东台市境内,是黄海沿线四大渔港之一,同时她也是一个红色港湾,1941年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就在这里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武器简陋、人员匮乏的恶劣条件下,新四军凭着斗志昂扬、不屈不挠的铁军精神一路劈波斩浪,谱写出一段又一段传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的诞生1941年2月,新四军一师开进东台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八年二月,由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的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一千三百多名指战员,在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的率领下,振长缨,赴国难,挺进苏皖抗日前线。六团北上时,我是三营九连连长,经广昌到南昌时,我调任七连连长。部队穿越鄱阳湖,到达安徽太平县集结。这时,我又调军部特务连,不久,奉命挺进苏南茅山建立  相似文献   

7.
徐南 《党史纵览》2001,(5):33-34
在皖南事变血与火的洗礼中光荣诞生 1941年1月上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大部牺牲、被俘或失散,仅2000余人突出重围。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而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将华中各地新四军部队9万余人改编成七个师,继续在华中敌后广大战场坚持抗日斗争。3月17  相似文献   

8.
1941年秋天,担任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治委员的张体学,率领十四旅四十二团,从(黄)陂(红)安南东进鄂皖边,转战在鄂东的蕲(春)黄(梅)广(济)和皖西的宿(松)太(湖)望(江)地区,有力地支援了安徽新四军二师兄弟部队的反顽作战,同时大大推动了鄂皖边地区的抗日斗争。下面记述的是他率部在黄梅进行的两次战斗。  相似文献   

9.
老将军彭胜标,1909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梁坑乡一个造纸工人家庭。1927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挺进团政委、沿江支队副政委、新四军七师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四十七师政委、第一0三师政委;建国后调来安  相似文献   

10.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是一支骁勇善战、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团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团挺进江南,是开辟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东进北上,黄桥决战逞英豪;南下苏南,威震敌胆称劲旅;西出浙西,称雄于天目山区抗日反顽战场,被苏浙皖人民誉为新四军“老虎团”  相似文献   

11.
由京、沪、宁、浙、闽、赣、皖7省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发起,150位原新四军七师老战士捐资8万元,委托中共巢湖市委党史研究室、无为县委党史办编辑的大型军史资料丛书《皖江烽火——新四军第七师历史画册》,在5月1日新四军第七师成立60周年之际正式公开发行。此书既出,意义深远。 新四军第七师的革命活动是皖江抗日根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月底,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余人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处主任阮英平)。后经周宁、政和、松溪、浦城和江西境内北上皖南岩寺集中。同年6、7月间,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陈毅、粟裕、张鼎丞先后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茅山地区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年9月,新四军第三支队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0月12日,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全军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图为新四军第2支队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年3891月01日42蒋,介石致电卫立煌转贺龙、刘伯承,对八路军第一二0师一、二九师等部传谕嘉奖。晋西北战场上的八路军第一二0师领导1944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歼灭入侵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图为远征军战士与据守八莫日军巷战1940年10月,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胜利。新四军在战斗中聂荣臻率第一一五师一部向晋东北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据地,配合忻口会战1937年10月6日,八路军配…  相似文献   

14.
石军 《湘潮》2008,(6):51-51
1942年12月10日,日本侵略军与新四军在朱家岗(今江苏省泗洪县境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歼灭了日军平林师团280余入,新四军四师九旅第二十六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为纪念抗日英烈,淮北抗日军民竖碑建亭,修筑公墓.于1945年10月10日建起了朱家岗烈士陵园。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初期,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苏北,黄克诚情系根据地百姓的疾苦,大力清剿匪顽,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他还克服重重困难,修筑九十里海堤,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6.
巢湖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巢湖是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是战斗在皖江地区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和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四军第七师肩负起反“扫荡”、反磨擦对敌作战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经济建设从开展减租减息、支援农业生产、举办水利,到发展贸  相似文献   

17.
一双军鞋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公然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盘踞在大别山地区重镇安徽省立煌县桂系集团军司令李品先,纠集鄂东反共头子游击总指挥程汝怀,疯狂地进攻我新四军鄂豫边区纵队.李先念司令派遣纵队参谋长江岳洪率领一团支援兄弟部队,坚持(黄)陂、(黄)安南抗日根据地.我当时是一团卫生队看护长,兼支部组织委员和军人俱乐部主任.  相似文献   

18.
正1939年春末夏初,罗炳辉率新四军五支队从皖南突破敌人的长江封锁线,挺进到淮南皖东地区。经过三打来安城和1940年著名的半塔保卫战,终于建立起了从淮河南岸的苏皖边界地区直到淮河北岸的淮宝地区、纵横各100多公里的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五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二师,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罗炳辉任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师长,1942年任师长。在此期间,罗炳辉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军人要智勇双全"  相似文献   

19.
1943年7月,皖江抗日根据地已巩固地扎根在长江中游的皖中大江两岸,日伪虽数次集中兵力"扫荡",均以失败告终.国民党顽固派中安徽桂系,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断纠集兵力向新四军第七师所属各部挑衅进犯,他们和日伪由暗中勾结到公开合兵,企图消灭新四军第七师,摧毁这块浴血奋战数年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夏,日寇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大扫荡,并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一并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避其锋芒,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团马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