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校园德育环境与学生和谐发展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要实现它们的有机结合,必须立足学校、能动地改善校园德育环境,必须面向社会、充分地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必须针对学生、把德育环境建设与解决学生和谐发展的问题贯通起来,必须依靠教育者、努力提升德育环境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公安院校的考试舞弊问题也比较突出。加强考风环境建设有助于考风的好转。其内容包括校园人文环境、教育理论环境、考试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也在向中小学延伸、渗透,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网络化在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可谓极其丰富,教育资源可以极大共享,教育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师生关系也日趋平等。网络环境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本文试述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政策理论依据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4.
高校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历来是国家、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建设公平正义、高效有序、安定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成为每一位“大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担负着维护秩序、教育学生、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使命。通过对云南警官学院以制度创新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为例,归纳出这一成功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家长和公众对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本文着眼于营造怡人环境、倡导核心价值、融洽人际关系、丰富校园文化、维护平安稳定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社会,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新疆高校大学生生活在校园,受着校园环境的熏陶;校园环境的优良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性格、心理乃至人格的健全与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环境,也受制于新疆区情社会环境的熏陶。通过了解新疆的基本区情、当前环境下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研究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特点和规律,从而通过优化社会环境来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伴随着全球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浪潮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状况和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卓著成效。但是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 ,某些盲目、不当的开发行为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急需。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教育、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场所,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对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教学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环境也在发生着转变。高校与社会日益紧密结合,教育日益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高等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日  相似文献   

9.
赵祥奎  刘兵  沈向 《工会论坛》2008,14(4):123-124
校园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园林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内涵,其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封 《工会论坛》2006,12(4):96-96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培育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和谐校园建设,要注重学生自我内化的和谐,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服务中的和谐,管理因素的和谐和人与环境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对正处于人生定向阶段的大学生尤为关键。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高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安全责任制,加强校际联系,优化高校周边社会环境,给大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更应在学校内部通过建设文明的校园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营造大学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良好的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动态受着环境、社会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子们虽然处在相对封闭的校园中,但他们都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潮流、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未来空间,他们设计着自己的未来人生.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小康社会教育创新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是在资源相对较少、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国情下步入小康社会的。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环境教育。这是小康社会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也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高速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良的学风可以促进学校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风气,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在客观上影响学校教学效果的实现。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复杂化的思想倾向,因此搞好学风建设,培养具有时代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当成为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观。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因而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为时代的需要。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不是一个不受外部影响的独立过程,它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去建设和改进,必须要保证各个子系统的自身和谐,要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日益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大学校园文化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通过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和整合的功能,锻造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创造一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和谐进步的高度理性化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加强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的教育,通过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使校园全体人员的文化修养、道德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高职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等重任,因此如何构建和谐高职校园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构建和谐高职校园应该做到: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激发教师热情,打造和谐教师队伍;以学生为本,建设和谐学生集体。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有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生产领域视角探讨环境问题的较多,从生活方式视角探究环境问题成因的较少,而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联系的生活领域的诸多变化,也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关注生产方式的变革,探讨何种生活方式能够有利于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法制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新型的调控组织形式,是伴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调节领域。一百多年来,教育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项规模最大的社会性事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