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范瑛  卢兆明 《求索》2012,(10):193-194
对于公权力的正常有序运行而言,执法主体的素养尤其是政治伦理素养的高低是关键。执法主体具有较高标准的政治伦理素养就能捍卫现代国家"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但是现今诸如执法主体的自身腐败、公权力的滥用、法治不被信仰、政府公信力被质疑等现象的根本解决,亟待执法主体政治伦理素养的稳步提升,而实现这个目标较为重要的步骤就是探索文化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2.
基层执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基层执法面临多重逻辑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的综合结果不时导致执法行为脱离法治轨道。法治逻辑要求基层规范执法"不出错",行政逻辑要求其追求效率"干成事",政治逻辑要求其符合政治"要满意"。环保"一刀切"就是基层执法在这多重逻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基层协同执法不足、责权失衡与高压问责、"千年大计"下的从严执法等,其中舆情是促使多重逻辑关系发生演变的外在变量。基于此,应分别从政治、行政、法治三个方面施策建立纠偏机制:深化依规治党的基层落实,谋求政治逻辑对法治环境的基础塑造;完善科学考核,谋求行政逻辑对法治的正向激励;沟通舆论引导和执法反馈,构建舆论监督与严格执法的制度平衡。  相似文献   

3.
政治领域的语言腐败,突出特征就是官员语言行为的"假大空",在工作中说假话、报假情,对自己自吹自擂,对别人阿谀奉承;对问题视而不见,对成绩夸大溢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语言腐败不断改变公共权力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侵蚀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导致政治生态庸俗化,而且消极后果长期隐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如何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尤其是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诊治"诚信缺失症",需要综合治党、德治、综治、长治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提出"百善信为先",不仅是要在全社会道德建设中把诚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且是要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借助和依靠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6.
微观察     
《乡音》2013,(1):1-1
以切实改革破解权力监督难题《检察日报》:权力监督,即努力实现对于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可以纲举目张的工作。艾克顿的名言众所周知,"权力易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正是我国腐败问题不断严重化的总根源。因此,如果真能破解权力有效监督的难题,实现对权力的...  相似文献   

7.
论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行使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行使有助于克服职能交叉、权限冲突、多头执法、管理低效等问题,但相对集中的行政职权有被滥用的危险,甚至会产生新的"部门专权",因此,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行使要受行政法治原则的约束,遵循相应的设定规则、程序规则和监控规则,这是从法律上规制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行使、保障其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法治精神缺失具体表现为:"权力主治"而非"规则至上";"守法机会主义"而非"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选择性执法"而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走关系"而非"走程序"。通过对诸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剖析,文章指出学术界的研究与政治实践本身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化解法治精神缺失问题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厘清法治的对象问题是当前我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在"法治国"的概念中,"国家"是法治的当然对象,在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国家、政府、社会三大对象中,法治"国家"是关系全局的重中之重。分析"国家"的本质可知,权力是"国家"的真正核心。作为法治对象的"国家",根本任务是将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经由人民制定的法律实现权力的法治化,即:将权力的设定、赋予、行使、监督等权力运行全过程都纳入法治之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治程序治理权力及与权力相关的事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领导行为法律调控的法治意义领导行为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发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用法律对领导行为的调控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和手段。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领导行为的法律调控,既是实现领导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社会的关键。它的重大法治意义在于: 1.健全领导体制,防止领导权力的异化和腐败。领导权力的运行既可以造福于社会,实现领导的功能,也可以给社会带来灾难,成为破坏、瓦解社会的一股邪恶力量。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可见,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引起对权力的滥用,导致领导权力的异化和腐败,大量的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和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政治原则和具体实践。通过法律,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源于应然的法治,即以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良法善治",强调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它是一套蕴含原则、价值、制度和行动等多要素的理论和实践系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时代特色则是以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坚持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实现宪法之治,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有机结合、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之治,倡导社会自治和善用统筹综治,从而让权力依法运行,有效释放社会活力,保障我国现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中国梦"均得以实现的富民强国之治。它是实然的法治,是对近、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15,(7)
<正>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得出结论:凡有权力者都易滥用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严惩滥用权力就是要遏制公共权力"癌变"和腐败形势蔓延。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必须严惩滥用权力,但凡"权力出笼子,就让人进笼子",驱动公共权力回归制度和法制正轨,这也是维护法治权威性的兜底策略。从量变到质变规律看,以权力滥用是否违反法律为界限,一方面主要有为官不为、为政不廉及公权乱用等纪律、作风范畴的问题,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系统性腐败已经成为反腐斗争重点攻坚的领域。从国家治理逻辑的视角加以观察,由创新驱动下的发展模式所形塑的经济逻辑、基于廉政导向下的纵向控制而凸显的政治逻辑以及法治难题下策略行为所引致的法制逻辑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创新与法治之间在现实中的张力。对"创新-法治"张力的认识有改革先行论、技术修正论和法律引领论三种视角,但三种视角均根植于中国快速变革的大环境。进一步地,"创新-法治"张力在两个维度上以对峙的形式展开:在积极的层面上带来了"高经济增长"的现象,而在消极的层面导致了"高廉政风险"的困境。以权力结构和权力过程入手,推进纵向府际关系的法治化,增强社会力量在公共治理中的参与作用,有助于破除"双高"并存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公权力配置资源与预防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习加 《求索》2012,(1):82-83
本文从讨论"公权力配置资源"入手,以"反经济人"假设作为构建"反腐败学"的逻辑基础,将腐败界定为"利用公权力配置资源获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正当利益的现象"。并提出了"预防腐败原理",即预防腐败是"通过抑制贪欲、平衡利益、制衡权力、健全法治,使在公权力配置资源中实现正当利益最大化和不正当利益最小化"。  相似文献   

15.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正确行使权力的有效机制,这是反腐败的关键,更是惩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当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我认为,关键要在"四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试论监督的权力滞后于对权力的监督王际会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因为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遭到滥用、亵渎和侵犯,必然导致权力走向专制和腐败,这是非常严酷的现实。纵观历史发展进程,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18.
洋为中用:西方议会发展对中国人大制度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哲 《人大研究》2005,8(2):4-11
制度文明是当今世界政治民主发展的主题。其中,议会的作用又相当引人注目。一个良好、有效的议会体制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水平。而一个完备、完善的议会不仅要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突出,而且其自身的系统建设也要符合民主政治的要求。世界议会发展揭示的理念和规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政治理念方面,它认同保障人权的价值观念以及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强调“法治”和“法治主义”至上的一系列宪政主义重要原则。具体而言:(1)认同“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原则,要求以“议会主义的法律观”加强对执政党和行政部门的监督,也就是我们说…  相似文献   

19.
从法学学理上讲,政府执行国家法律的行为被称为"执法",而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执行法律的行为被称为"司法"。这里,我们将两类执法行为统一称为执法。执法理念决定执法行为,而执法理念往往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法治理念。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必须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寻求理性、科学、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两种文明的碰撞与现代社会的显性特征英国前文化大臣克里斯·史密斯和作家理查德·科克在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5,(7)
<正>权力的监督制约是指为确保权力在所担负的职权在正当范围内依照法律规范运行,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调节、控制、纠正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面对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四大危险",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四风"问题。面对新的紧迫形势,围绕新时期如何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