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法律规范。公安机关正确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没收与收缴、告知制度、听证的适用和取缔的内容,才能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执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政报》2006,(2):11-18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高茂春 《理论月刊》2013,(3):113-117
2006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公安机关依法维护社会治安,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仔细研究,这部法律在立法技术、立法内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瑕疵,这与本法的重要性是不相称的.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对本法的第六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进行分析,以期今后更好的完善法律、指导治安管理处罚实践.  相似文献   

4.
李春华 《公安教育》2006,(11):33-36
继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1日施行后,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修订后,于2006年9月2日公布施行。《程序规定》相比于执法警察,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比于公民,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程序规定》吸纳了《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精髓,汲取实践营养,成为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成为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不可或缺的依据,彰显其独特的实践性。治安案件办理的程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调查、决…  相似文献   

5.
华敬锋 《公安研究》2006,141(7):56-59
将宪法规定的人权原则具体化,使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有法可依,《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机关及办案民警要在执法工作中,牢固树立人权意识,切实转变执法观念,落实《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规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为关注特殊群体,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扩大调整范围,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大保障力度,确保被处罚人的权利;规制警察权力,凸显人权保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树立人权观念,强化程序意识,规范制约警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基本思路:确立被侵害人权利救济措施,保障被侵害人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程序,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法律语言,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监督程序,推行执法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94号《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已经2007年5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部长周永康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域治安秩序,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  相似文献   

8.
《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方面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更大的行政执法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处罚幅度、完善处罚程序和加强法律救济对警察权力进行必要的规制,使得警察权力与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达到平衡与和谐。《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和谐理念为主导,创立了一种新的法律对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调整机制———平衡,为中国建立理性的行政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宫志刚 《公安教育》2005,(11):2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于2005年8月28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乃至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这部法律的制定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制定是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我国治安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推进我国各项社会管理活动法制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这部法律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及公安机关应…  相似文献   

10.
第一条为加强娱乐场所治安管理,维护娱乐场所经营者、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与1986年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是一部规范和约束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警察权力的“控权法”,更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人权法”,它体现了制约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现代行政法理念,更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可以说,充分体现人权精神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大亮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权精神首先体现在总则上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每一个国家机关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理解与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律的直接任务和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已发布实施,这是第三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这部法律有关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规定,会愈加丰富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的规定是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基本依据:“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违反治安…  相似文献   

13.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公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治安管理处罚法刚刚公布,公安部就研究制定了《公安部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工作计划》,对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了具体、周密的安排,目前已逐一得到落实。一、公安部带头学习、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1.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后,公安部及时召开部长办公会议,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周永康同志在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治安管理处罚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和公安机…  相似文献   

14.
《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体现的立法原则和精神,既突出强调了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又注重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相平衡的原则;它既扩张了警察权力,又对警察权的运行作了严格规范,控制了警察权,体现了保障警察有效履行职责与规范警察权力行使相统一的原则;它还体现了实体和程序并重,针对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宽严相济,刚柔并举,归根到底要求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要“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2023年8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这是该法通过18年后迎来的首次“大修”。目前,修订草案已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期限为9月30日。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29号《辽宁省治安特业服务管理办法》业经2019年11月8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省长唐一軍2019年11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治安特业的服务和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治安处罚法基本原则对指导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修善和执行具有作用,应当从法律原则的法律属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和治安管理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出发,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进行概括和提炼,以指导公安机关正确执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制定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最新 《求索》2005,(8):93-95
《治安处罚法》的制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立法的公众参与,警察权的理性扩张与法律调控的有机统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宪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和谐一致是确保《治安管理处罚法》良善和人们普遍服从的客观基础。而良善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人们的普遍服从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这个《条例》是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科学而又严谨的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法律。它对于加强治安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公民赴境外赌博日趋严重。公安机关对中国公民赴境外参与赌博行为是否有管辖权,在理论上和实务中存在争议。从后果看,公安机关对赴境外参与赌博行为无管辖权不利于赴境外赌博刑事案件的侦破、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导致执法不公等。《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连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双重优先性和赴境外参与赌博行为的特殊性等,是确定公安机关对赴境外参与赌博行为管辖权的主要依据。实现管辖权的具体途径有: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增列多次赴境外参与赌博行为,在司法解释中明确公安机关管辖权和在《刑法》中增设赴境外参与赌博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