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彝族《狩猎祭祀经》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全书14000余个古彝文单字,为五言体,近三千行。系彝族磨布支系于清代改土归流前上逆66世呗耄始祖布托欧揉所著,是彝族现存最早的重要古彝文经典文献之一,相当于汉族的先秦文献。 彝族古代先民,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在狩猎前,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隆重祭祀活动,将前人的狩猎活动再现一次,以示狩猎前的演习。现存的抄本古彝文《狩猎祭祀经》,对彝族古代先民的狩猎活动,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西山的彝族同胞,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咪枯骷”祭祀活动。“咪枯骷”是彝语,意为“叫地脉魂”,因为整个活动不准女性参加,今人给它取了个时尚的名称——“男人节”。如今,“咪枯骷”活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要数弥渡县石甲彝族村委会的石佛哨村。  相似文献   

3.
彝族祭祖大典“耐母”是以宗支为单位对全宗支共同祖先进行的集体祭祀,也是彝族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的共祭仪式。“耐母”同时还是分支仪式,多以氏族分衍时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祖先之名为氏族名称,经过若干代繁衍,该氏族名称就变成支系名称,这是彝族支系繁多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杨军 《前沿》2011,(16)
《恳合呗》是在彝族丧葬祭祀中所跳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根据田野调查,本文从舞蹈本身的产生、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角度,综合分析了其特点。《恳合呗》的产生和发展与彝族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个性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祭祀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的《祭祀经》,据民间传说是由一个师傅传给12个弟子,后来,这12个弟子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结合所在生活环境的实际,向后世传播的。布依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许多书籍是由认识汉文的布依人用汉字标音拼写而成,《祭祀经》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各地对于《祭祀经》的称呼不一样,有的地方叫《砍牛经》,有的地方称为《暮(牛黄)经歌》,但是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过去,有的人认为布依族的《祭祀经》与佛教经典中的《度亡经》基本一样,是布依族先民用汉字标音法,将佛教《度亡经》翻译成布依语的,是一种宗教迷信的经书。我们在搜集整理民族古籍过程中,通过对《祭祀经》的翻译整理,回答是否定的。布依族的《祭祀经》是布依族先民的独创。他们既没有抄袭中国境内各族的观点,更没有照搬外国的经文为本族所用。它是布依族独有的一部经典。《祭祀经》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布依族先  相似文献   

6.
读者表达     
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 作为一位关心海南的读者,读第3期封面故事《海南:20年求“特”之路》,感慨良多。文章从实际出发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20年,准确地概括为“求特”之路。一个“特”字,是海南改革开放的灵魂。魂在,海南就士气昂扬,发展迅捷;魂失,就落魄,陷入滞缓低迷。  相似文献   

7.
一、彝族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变化 彝族宗教起源于彝族母系社会时期的社会狩猎生产。彝族古代先民在母系社会时期,不但有了宗教,而且有既是氏族首领,又是领导狩猎生产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呗耄,并有专门的宗教活动地点。彝族古代先民在狩猎生产活动的前后,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或将前人的狩猎生产活动再现一次,以示狩猎生产前的演习,或将本次狩猎生产的经验教训作一次形象性的总结。于是,便产生了彝族古代先民的原始宗教及原始宗教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也重贞操桑田据8月11日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的年轻人正在广泛开展婚前守贞操的活动。报道内容如下:最近,全国各个学校纷纷成立处女俱乐部,婚前保持贞洁也成为杂志、电视的热门话题。前不久,提倡禁欲运动团体“真正的爱歌唱队”的支持者们在联邦会议前的...  相似文献   

9.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彝族以二月八日为年,是日必将道路拦塞,祭密枯。各村皆置密枯树,祭祀时以黄牛一绳系于旁祝之,祝讫,一人持利斧劈牛首,后按人数分剖以归。"这是《蒙化志稿·人类志》中关于二月八彝族节日的记载。祥云县的二月八彝族节要数普淜镇力必甸村最为隆重、最为有名。力必甸的二月八相传是为了纪念孟获夫人。民间流传,三国时代的孟获是彝族的祖先。孟获的夫人既武艺高强,又能歌善舞,精通多种乐器。闲暇的时候,她教彝族男子武艺和乐器,教女子唱歌和  相似文献   

11.
人祭是一种原始生育巫术风俗,从《摆手歌》以及民族民间传说资料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地区历史上存在着杀子祭神风俗:杀长子祭祀和杀王子祭祀。  相似文献   

12.
余宏模(1932.10──),副研究员,彝族,四川省叙永县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西南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六中任教;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任编辑室主任、《贵州民族研究》主编、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曾受聘兼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古蔺县、叙永县人民政府县志办公室顾问,四川省美姑县彝族毕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出版《明实录·贵州资料辑录》(合著)、《明代贵州彝族历史文献选编》、《贵州彝族研究论文集》、《贵州彝学》;收集整理注释出版《雅堂诗集》、《时园诗草》、《四余诗…  相似文献   

13.
观点     
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无序、沉沦衰落。——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近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14.
观点     
《今日浙江》2011,(21):5-5
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无序、沉沦衰落。——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近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15.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16.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本记述傈僳族世代口耳相传、进行祭祀活动的口碑古籍--《傈僳族祭祀经》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引起楚雄州有关部门、我省傈僳族文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该书由张自强搜集整理、张自强和杨宗翻译,是他俩整理翻译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姊妹篇。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傈僳族祭祀经》,就民族口传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本记述傈僳族世代口耳相传、进行祭祀活动的口碑古籍--《傈僳族祭祀经》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引起楚雄州有关部门、我省傈僳族文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该书由张自强搜集整理、张自强和杨宗翻译,是他俩整理翻译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姊妹篇。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傈僳族祭祀经》,就民族口传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本记述傈僳族世代口耳相传、进行祭祀活动的口碑古籍——《傈僳族祭祀经》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引起楚雄州有关部门、我省傈僳族文化人和学术界的关注。该书由张自强搜集整理、张自强和杨宗翻译,是他俩整理翻译的《傈僳族阿考诗经》的姊妹篇。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傈僳族祭祀经》,就民族口传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刊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1,(10):67-67
平飞在《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按照传统学术分类,经在四库中居为首位。尊经、释经、明经、守经是经学时代中华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儒家尊经守经,也力主行权达变,守经行权归根到底在于对道的探寻和推崇。守死善道揭示了在价值冲突过程中儒家学者守经的价值理性立场;行权合道不仅体现了儒家学者守经的价值理性立场,还体现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