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带手套的越来越多,使得我们现场勘查提取指纹的越来越少,我们有的勘查员甚至看到戴手套作案的现场就失去了信心。但是,本人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实践证明,戴手套作案的犯罪现场不等于犯罪分子不留下手印,现场就无痕可取,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犯罪分子作案的规律特点,仔细寻找,不少现场仍然可以发现和提取犯罪留下的手印和其他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员,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参加各类案件现场的勘查,在现场勘查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提取到能认定犯罪分子的痕迹物证。近年来,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在一些案件现场上经常发现手套印痕,犯罪分子戴手套作案,很难发现提取到手印。实际工作中,我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增多的刑事案件中,传统的指掌纹认定技术在侦察破案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在刑事技术领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犯罪分子越来越多的戴手套作案,指掌纹认定手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有力地打击犯罪,必须有更新更有效的认定罪犯的技术手段。笔者于1992年底着手搜集戴手套手印样本,探索其内在的反映主体手掌本质的特征,研究如何用无纹线或戴手套手印认定案犯的方法,进一步形成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为了逃避打击,掩盖其犯罪事实,不仅戴手套、换鞋、变换作案工具,而且采用各种手段破坏现场,使我们提取不到犯罪分子的手印、足迹等可供认定人身和串并案件的有形痕迹。但从刑事案件现场的实际情况看,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尽管采用各种方法毁证灭迹,但是其作案手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即现场上还存在一些不易被破坏的无形痕迹。由于犯罪分子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反映在犯罪现场上的行为和结果也不相同。在生理上,由于犯罪分子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选择出入口、作案工具、侵害目标、侵害方式等方面就有所不同。在心理上,由于犯罪分子的性格、个人经历和作案动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犯罪心理,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犯罪行为。在习惯上,由于犯罪分子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以及长期作案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定型,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身的  相似文献   

5.
1991年元月17日,某厂招待所发生盗窃案件,盗走彩电及衣物价值7千余元。勘查现场时发现罪犯戴手套作案,虽经反复勘查亦未发现罪犯手印,后在窗玻璃上发现罪犯遗留的较完整的1枚灰尘加层左手手套印,当即拍照提取。元月20日,侦查部门送来嫌疑人田××所戴皮革手套一双,要求检验鉴定现场手套印是否是田的手套所留。经检验,现场手套印掌内侧拇指根部有一较规则的弧形线状痕,分析为生产手套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1案件简介2009年9月25日,某城市居民家中存放于主卧室保险柜内的70余万元现金被盗,犯罪分子翻围墙进人小区,撬窗入室,戴手套作案,在中心现场未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只在小区围墙墙头的玻璃茬上提取到一枚残缺指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的增强,戴手套作案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多数技术员认为,在手套触摸痕迹中,指纹的提取几乎没有可能,更不可能提取到生物物证,因此,常常忽略此类现场的检材提取。笔者通过对本地多起戴手套作案现场提取的手套印痕进行DNA检验,成功检出两例犯罪嫌疑人DNA分型,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 2014年1月2日,孙某(女,27岁)在家中  相似文献   

8.
在现场勘查中,常见到的犯罪分子的足迹多为穿鞋足迹、赤脚足迹、着袜足迹及大脚穿小鞋、小脚穿大鞋足迹。而用"封口胶带"缠裹全足作案的还未见报道。1994年7月6日,河南新县卞房乡发生一起盗窃现金5千元大案。现场勘查中,发现了类似着袜的足迹。破案后证实,犯罪分子在作案前,往身上泼撒了柴油,两手戴上不同质地的手套,双脚缠裹上"封口胶带",然后实施犯罪。缠足的"封口胶带"在作案后烧毁。  相似文献   

9.
粗纱手套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刑事犯罪活动的日趋复杂化、智能化,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戴手套方式作案。即使是戴手套作案,遗留在现场的手套及提取的手套印痕中,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且可供检验、分析和利用。根据生产原材料的不同,手套可分为5大类:棉纱类、化纤类、布类、皮革类、乳胶类。棉纱类手套按纱线的精细又分为粗纱和细纱手套。粗纱手套具有应用广泛、购买方便、价格低廉、容易携带又能逃避公安机关侦查而为犯罪嫌疑人所青睐。笔者选择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粗纱手套,从种类特征、细节特征和微量物证检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手套印痕的分析利用和手印的寻找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戴手套作案现场手套印痕的利用及手印的寻找发现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1案件简介 一段时间,某地连续发生撬盗企业保险柜案件,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作案后清理现场,现场能够提取的痕迹物证很少,且作案没有固定时间和规律,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技术员在多起撬盗保险柜案件现场发现两种撬压痕迹,其线条状痕迹  相似文献   

12.
橡胶手套的特点:不透气、不渗漏、戴上后易出汗。由此特点决定了案犯戴橡胶手套作案后,脱手套有一定难度,往往是由套口向下翻动拔脱,这是普遍的、也是最容易脱的方法,这就为指纹或掌纹的遗留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且变形不大。1案情简介笔者在勘查2005年10月11日平阳路某便利店被盗5万余元物品案件现场中,在案犯出入口发现了失主平时放在室内的红色橡胶手套,案犯扩开防护栏进入室内,戴上失主的长筒橡胶手套作案,原路逃离时将手套扔在出口附近。我们提取后,对该红色橡胶手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手套内面指纹的提取进行了探索,同时取同类和类似…  相似文献   

13.
法医物证学在侦破盗窃案中应用1例杨洪尚92年6月24日,某塑料厂财会室被盗。现场已被破坏,勘查发现罪犯戴手套作案,撬锁入室,螺丝刀撬压会计抽屉窃走现金支票一张,人民币800余元。根据罪犯对现场熟悉、盗窃目标准确,现场翻动少分析为内盗。因现场未提到有价...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2007年11月13日晚,高某(男)被他人打死。尸体上遗留有带血迹的铁锹1把,铁锹头及锹柄下部粘有大量血迹。现场勘查分析,该铁锹应为作案工具。通过分析犯罪分子在作案时未带手套,铁锹柄上可能遗留有其接触性生物检材。  相似文献   

15.
在犯罪现场勘查提取的手印中,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的手印,直接关系到侦察破案中的认定人身、审判中的定罪证据。如果将无关人员手印列为犯罪所留或者将犯罪所留手印排除在外,冤枉无罪的人,让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惩罚。排除工作常用方法就是将与现场有接触条件的无关人员的手印进行比对逐一排除。但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手印具体遗留部位结合罪犯行为动作,和手印上特殊附着物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利用现场手印新鲜程度,对不同显现方法的不同显现时效,结合罪犯作案时间来分析推断是否罪犯所留手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刑事技术》2002,(6):39-39
在盗窃变压器和电动机补偿器铜芯的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时往往容易在硅钢片上遗留油质减层手印。这类手印纹线反差微弱,直接拍照效果很不理想,并且因为硅钢片上油质较厚,在运输过程中以及保存期间,油质容易流动而损坏手印纹线,给勘查提取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实际工作中,笔者采用“背面烘烤拍照法”和“502”与粉末配合显现拍照法在现场拍照提取,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拍摄效果很好,现将这两种拍照方法介绍如下:1背面烘烤拍照法将留有纹线的一面朝上,在硅钢片背面与纹线对应部位用火烘烤。烘烤时可以用打火机(最好是防风…  相似文献   

17.
1案件简介某年2月27日晚,市民邱某家被入室盗窃价值100多万元的财物。现场勘查,发现卧室挂衣柜下方两个抽屉均被打开,放在该抽屉的贵重物品及现金均被盗走,在阳台护栏处提取到一把打开的匕首(经调查该匕首不是失主家的)。根据现场及匕首上均没发现一枚可疑指纹,分析认为犯罪分子有可能作案时戴有手套。  相似文献   

18.
外围现场是侦技人员收集手印等痕迹物证的重要场所,现场勘查中应注意综合分析现场环境、现场痕迹、作案手段、被盗物品特点及现场访问情况等信息,善于逆向思维,建立中心现场与外围现场之间的联系,并从外围现场发现手印等重要的痕迹物证,为打击犯罪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手套纱线印痕特征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科 《刑事技术》2013,(6):49-50
某日晚上,某公司财务室被盗,犯罪分子作案时带手套撬防盗网翻窗入室,后将二楼财务室内保险柜搬至户外撬开,盗走现金数万余元。时隔一星期后,该地某工厂也发生财务室被盗案。此次犯罪嫌疑人撬门入室,在室内将财务室保险柜撬开并盗走现金数万余元。为迅速查明两案是否同一伙人所为,重点对两案现场遗留的手套印痕进行提取检验。通过检验发现,两案中手套印痕分别反映出的纱线配置密度、  相似文献   

20.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微量物证技术在现代侦查中的地位陈结淼近年来,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专业化,有的犯罪分子有着较丰富的反侦查经验,熟悉用以证实犯罪的常规物证,如指纹、足迹等。为逃避侦查,他们作案以后,往往会伪造现场,破坏现场,毁灭证据。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