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贪亦有德?事实确乎如此。“我们很希望碰到那种所谓‘盗亦有道’的贪官,他们至少遵守潜规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但现在许多贪官不仅违反明着的规则(国家法律),连暗规则也不遵守。”这是一位驻我国的跨国公司化名叫作陈淼的高级经理人,面对媒体讲述自己与贪官打交道的一种体会(见《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26日载)。他在美国获得若干个学位,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学科,回国创业经过了数年历练,被逼着学会与各种贪官打交道以适应国内环境,拓展公司业务。从陈淼的这句话中,不难感受到他不得不与贪官打交道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不仅违反明着…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对行贿者好有一比——贪官“饲养员”。意思是说,贪官既是他们自己“贪”出来的,也是某些“饲养员”“喂”出来的。这个比喻真如醇香老酒,越品味道越绵长。将行贿者“暗喻”为贪官“饲养员”的,还有“云南红”酒业董事长武克钢先生,他公司的大会议室里赫然写着“支持政府搞廉洁,官员到此莫伸手”的标语,并有两句喊得很响的口号。一句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谈到贪官话题,一人“放炮”:“55岁以上、地市任职、副处以上,一准是贪官,‘老虎’‘苍蝇’之别罢了。”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激烈争论。虽然最终持此观点者承认过于偏激,考虑欠周,但亦可看出,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竟让一些人误判腐败形势,放大实情,动辄把一个群体一棍子打死。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4.
谈到社交圈里的隐形腐败,人们就会发现一个怪现象——每一个落网的贪官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把他拉下水、并最终送他进牢房或上断头台  相似文献   

5.
“贪官脑门上又没有写着一个‘贪’字。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法设法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径.用种种马甲来保护和伪装自己。”采访中,四川省纪委一名资深办案人员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由社会体制调整和市场经济运行带来的诸多问题便日益暴露出来,其中令国人一直诟病不已的便是官员腐败。透视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贪官腐败轨迹,不难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善于伪装。笔者以下归纳的十大“伪装”是贪官们日常惯用、蒙蔽组织和群众并屡屡得逞的伪装“法宝”。“专家学者”型有一部分贪官在成为党政官员之前,本来就是大学教授、技术专家或者知名学者。从政后,他们就利用专家学者这个“伪装”,大干贪污腐败之事,如四川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郑道访,本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干部队伍中,大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还出现过 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执政为民的 好"公仆"。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少数的意志薄 弱者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沦落为贪官,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凡贪官,尽管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但精神空虚,内心惶惶 不可终日,就往往求天拜神,祈求在缭绕的清香里,在虔诚的叩 拜中,避邪呈祥,逢凶化吉。然而,在这浓浓的迷信情结背后,隐 藏着的其实是更大的腐败!一幕幕乌烟瘴气的迷信活动被揭露, 一批批腐化堕落的官员被查处,为何此种丑剧直到今天还一再 上演?这就不由得我们不深思了……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堕落为一个囚犯,从一个堂堂的市委副书记堕落为腐败分子,袁俊雏案长达27页的判决书,无声地讲述了一个贪官的堕落与腐败历程。袁俊维案的突出特点是一面大肆收受贿赂,一面装模作样地上交“廉政佥”,他的这一犯罪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贪官的两面人生。  相似文献   

9.
卫生专家洪昭光近日在广州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因为,病由心生,心理压力是百病之源.腐败者贪婪,也就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极易患病. 据此,一条关于"腐败官员易得‘绝症一的消息,纷纷为许多媒体所刊载. 真的是"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吗?我以为,这不过是反映了民间的一种主观愿望.人们憎恨腐败官员吞噬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希望他们得到腐败的"报应",得"绝症"早死.  相似文献   

10.
贪官们屡屡犯法的根源在哪里?有 人举出下列原因,堪称"五论":一曰放松 学习论。别人这么看,连贪官们自个儿也 这样认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自己 "放松了学习马列"云云。贪官是一种历 史现象,古来有之。大贪官和珅总不至于 也放松了学习马列吧?二曰年龄腐败 论。大意是,人到了59岁,自觉在位掌权 的时间不多了,便狮子大开口,猛地捞一 把,以度幸福晚年,以解后顾之忧。可犯 罪族中既有59的,又有49的,也有39 的,甚至还有29的,什么年龄段都有,这 又作何解释呢?三曰低薪促成论。由于公 职人员薪水太低而导致种种腐败行为。 这一理论同样让人难以接受。建国初期, 薪水高吗?为何腐败现象十分罕见?红军 长征时期,吃草根、吃皮带,为何产生不  相似文献   

11.
梅子 《政府法制》2006,(14):44-45
周末晚上,四毛一家三口正在看电视,儿子小毛突然问“:爸爸、妈妈,老师今天给我们开班会,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纯天然食品是否有益健康’,让我们做一个社会调查,现在,我先问问你们,调查就从你们这里开始吧。”四毛的妻子回答“:‘纯天然’当然有益健康了,无污染嘛,可不就是最好的东西?”四毛虽然没有急于回答儿子的问题,但对妻子的回答表示同意“:我去超市买东西时,就是专门挑那些打着‘纯天然’或者‘纯正’‘、绿色’‘、无公害’字样的食品,既然超市能将这些蔬菜、水果、鸡蛋、麦片、蜂蜜摆上货架,那一定没有问题,正所谓买着舒心,吃着…  相似文献   

12.
和坤是清朝的大贪官,对吧?他富可敌国.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贪官,却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为什么呢.因为和砷不光才思敏捷,而且巧舌如簧,很对乾隆爷的脾胃.一次正值中秋,乾隆大宴百官,望月兴起,信口出联:"中秋八月中",并要百官对下联.和坤忙起身作揖对出下联:"半夜二更半".于是龙颜大悦,忘记了他是一只"硕鼠".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东窗事发后,面对办案人员,侃侃而谈,大发议论,他说:“你我都是县处级干部,但实际权力有本质的区别。在实质意义上,你在省直机关,只能称作‘吏’,我是靖宇县县委书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官’与‘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管人的,能够决定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安徽省阜阳市的干部群众中掀起了一场关于贪官是否廉洁的争论。争论的中心人物是该市国家安全局原局长闪步轩,他因犯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涉及金额100余万元而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贪官廉洁论”是总论,其下还有三个分论,一是“将功抵罪论”,二是“礼尚往来论”,三是“好于大贪论”。这些论调,开始是由闪步轩的辩护律师“发明”出来的。辩护律师的责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当事人寻找理由,使法院能从轻判罪。我们无须责怪他们如此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他们所列的这些理由,也不是什么“新发明”,其实是贪官们早就用滥了的遁词。…  相似文献   

15.
江苏滁州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兆丰,在向专案组交代问题时说:"你们反腐败辛苦,我搞腐败也很辛苦啊!"(5月25日<大河报>)这是贪官的一句大实话,完全可以入选"实话实说"节目.究竟怎么辛苦呢,不妨剖析陈兆丰这一只麻雀,帮贪官们总结一下,也让世人略知一二,引起"同情".  相似文献   

16.
阿成  韦娟 《政府法制》2007,(23):44-46
去年秋,深圳市中级法院腐败窝案东窗事发,轰动全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院副院长裴洪泉财色双收,中纪委在他家中搜出人民币2700万元和美金95万元。这位全国"明星法官"最抢眼之处,不在于霸占下属5名女法官,也不在于与前妻在捞钱上"比翼双飞",而在于和女律师叶玲长达6年的风花雪月的故事,演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恶斗。最终,女律师巧设玫瑰陷阱,将风流法官送进深牢大狱。人们不禁会问:从裴洪泉权力寻租中捞得盆满钵满的美女律师,为何恩将仇报将情夫拉下马?面对位高权重的法院院长,叶玲通过什么绝招给贪官脖子下套?2007年9月中旬,随着裴洪泉腐败案被审查起诉,一桩桩荒淫无耻的权色交易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推理断案     
《江淮法治》2008,(6):40-41
监狱里好一名越狱犯逃跑不到一天就回监狱自首了。当问到他为什么这样做,越狱犯说:"我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老婆就对我说开了:‘死鬼!你从监狱出来后已经5个小时,这段时间你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8.
<检察日报>有个栏目叫"忏悔录",专登贪官的忏悔文字,每周出一期,我是每期必看."忏悔录"看多了,我便发现贪官的一个"共性",他们往往把"不懂法"作为走上腐败之路的"元凶"之一.仅8月份,这样的"忏悔录"就有二篇.……  相似文献   

19.
秦朝  富仁 《法治与社会》2003,(12):54-56
今年不到40岁的曾坚,已在反贪战线奋战了十年.曾坚最初给人的印象:中等身材,国字形脸庞,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并未让人觉得是块"特殊钢材".与曾坚交谈后,才觉得他真的不简单,沉稳的他十年的时间里全是面对腐败贪官,但他不畏权势,敢于碰硬,扳倒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的贪官!  相似文献   

20.
胡长清案发后,与胡长清关系最“铁”的老板周雪华曾对司法机关谈了他对胡长清的看法:“在我和胡长清的交往过程中,早就发现胡长清生活腐化堕落,穿名牌,喝洋酒,还自己开车带情人,俨然一副大老板气派。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人民的罪人,应该说也是必然的。”这种老板“一言定贪官”的说法,绝非周老板“一家之言”。一个在昆明稍有点名气的老板在一次酒后说:“我用脑袋担保李嘉廷早晚要出事,他经常来‘海鲜街’吃饭,包括宴请他的私人朋友,都是由老板们买单,那些老板是什么人?为什么愿意这样做?我最清楚,他们从来不会白花一分钱的。”为什么老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