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过初七,年味渐去,很多事情该回到原途上来。这个时候,你想起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马年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二商集团四道口水产交易市场看到,这里车水马龙,人群熙攘,散发都会浓浓的年味。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中国人来讲,"过年"过的就是一种年的"味道"。"年味",是一种情感的仪式,是一种团圆的信念。现在,很多人都抱怨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仔细想来,年味其实并没有变淡。从过去的燃放鞭炮、磕头拜年、通宵守岁,到现在的微信拜年、外出旅游、春节晚会,从吃好、穿好到买好、玩好,"年味"仅是褪去了过去的形式和载体,旧貌换了新颜,其中的变化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印证着传统风俗正在中国大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4.
正年味,是一种让人惦念的氛围。鼠年春节的到来,为贵州大地增添了不少喜庆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全省各地纷纷开展各类新春活动,写春联、剪窗花,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寄托着对新年的期盼。年货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腊肉、香肠、水果等年货让人目不暇接。又是一年春来到,张灯结彩迎新年,熟悉的年味愈发浓郁。  相似文献   

5.
在金塔县西坝乡共和村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农民朋友正围坐在一起,争相学习讨论有关香梨修剪、日光温室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年味还没有散去,但村民们一早就来到农家书屋,翻看相关书籍,为今年的香梨增产增收做准备。目前,全乡已建成了百亩香梨连片示范点1个、大拱棚210座。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文化粮仓”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6.
李坤 《当代贵州》2014,(6):11-11
正新春佳节,贵州高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这里,人们除了感受到家的温暖,也重拾那些悠远的文化记忆。从官方到民间,人们呼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异常强烈。春节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亲情、友情和乡情。但是,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时代不期而遇,沧桑巨变中,春节的"年味"似乎在变淡。"过年了,除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还能做什么?""除了放爆竹、看春晚,还有什么年味?"  相似文献   

7.
乡愁的味道     
正过完阳历新年,离春节也就不远了。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点不假,每到这个时候,一缕乡愁萦绕在心头。今年,离家已整整30个春秋,可陪伴在父母身边共度佳节也是在20年前的事了,而且也只仅仅是屈指可数的两次。过年,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在城市生活这30年,度过了28个春节,城市的年味远远不抵农村的年味。小时候,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作为小孩子是何等地盼  相似文献   

8.
宋淑玉 《前线》2008,(2):58-59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其习俗与祖国大陆相差无几,在很多地方保留着传统的“年味”,同时又带有台湾本土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龙年春来早。2月7日,浓浓年味还没有消除,泸县得胜镇官坝村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在镇农技站站长曾惠利的指导下,忙着平地,施底肥,为旱地育秧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记者在浓浓的年味里, 就新的一年农村党支部书记最关心什么这一话题,走访了陇西县的几位农村党支部书记。巩昌镇东巷村支书杨宏伟——农民增收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要说今年最关心什么?首先还是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月年味正浓,要是往年,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平洋镇太阳村的许多老少爷们儿还都忙着串门喝酒呢,但今年这时候,他们早早地就忙活起来。在太阳村幸福扶贫车间门口,鞭炮刚刚放完,"当当"的机器声就紧接着响了起来。车间里,十几名村民坐在各自的编织机前,一边听栾翠艳讲解技术规范,一边认真完成每一步操作,一个个美观大方的汽车坐垫很快就生产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稍稍回味一下,每一个国民都可以感受到这些年来“过年”的变化。富裕起来的人们为了过好传统佳节,越来越舍得投入更多的金钱。按理说,花钱多了,这年应该越过越热火,这“年味”也应该越来越浓。可很多人却这样感叹:年越过越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了。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我省各地陆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欢乐祥和的年味。广安市文化、科技、医疗及司法部门的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欢乐和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4.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求身心的愉悦放松是现代春节的题中之义。在长宁县双河镇,记者品味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小镇那亘古不变的迎春传统。那份柔情,让人静心。  相似文献   

15.
黎伟 《党的建设》2014,(7):24-25
2010年2月2日,定西市城区年味渐浓。忽然,一阵嘈杂声传来。“快看!有人爬到树上去了!”人们循声望去:一条白色条幅从市政府门前的树上垂了下来。“大家看看!下了半年苦却拿不到工钱,让我们这些农民工可怎么过年!”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二师三十团双丰镇里的年味越来越浓了,党员干部到结亲户家下沉入住,走访慰问,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巴扎上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等,都使得这个新年氛围更加浓厚。下基层大走访慰问增年味"阿姨,快过年了,我给您送一副对联过来,咱们现在就把它贴上吧!""叔,这是我给您买的一氧化碳报警器,给您安装上……"2019年春节来临之际,三十团机关和事业单位100余名干部,积极响应团党委的号召,开始了新年第一次下沉活动,他们下沉到基层  相似文献   

17.
正"红窗花,红对联;腊月家家窗花开,红红火火过大年……"听到孩子能念出这样的童谣,不由地把留在记忆中的年味带出,那时的年味,是从贴窗花开始的。小时候,也就是70年代,我们那时还住在一个边境团场的边远连队。记忆最深的是十几岁时,每逢过年,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然后贴上那剪的一张张漂亮雅致的窗花,再配以红对联,家里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煞是好看,洋溢着春节的浓郁气氛。  相似文献   

18.
追寻齐鲁     
《党员干部之友》2014,(2):56-57
小时候,每到腊月,爷爷常念叨这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联,初一初二磕头儿……浓浓的年味,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5—22日,我省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赴地震灾区慰问演出。此次以“送农家欢乐、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化列车在广元青川、元坝,绵阳北川、江油、平武,德阳旌阳、中江、罗江等地震灾区巡回演出13场,为灾区送去浓浓的年味和欢笑。  相似文献   

20.
杨晓玫 《党建》2012,(3):55-55
窗外“年味”越来越浓,远处鞭炮声随着年的到来越来越密……而这里,却是一片静谧。从这里往南是喧闹的SOGO商城,往北一直能看到西单中友百货,这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就是北京市第二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因为母亲身体原因,我在医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目睹了留守在北京没有和家人团聚的护工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