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穿上干净衣服,挎上帆布书包,准备到省城上访.从杨二门前走过时,我暗暗地想:"这下有你好看的!"  相似文献   

2.
逗呢     
正大一的时候竞选班干,同学特别紧张,上台居然说,我想竞选班主任......在网上买了一颗扣子,那天快递员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你买的是衣服吗?"我没想,就说应该是吧。只听见快递员颤颤巍巍地说":你买的衣服,我摸着只有一颗扣子,你的衣服被偷了。"昨天我在马路上碰见一个人,他用粉笔在地上写了:我好饿,求好心人给钱买点吃的。我看完扭头就走了,一会提了四个馒头过来。哥们看了我一眼,勉强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正>朋友,您穿过羊毛织品做的衣服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您:如果在座有10个人穿过毛织品的衣服,那么,其中5个人的衣服里就有我们新疆兵团科研人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的主人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刘守仁。他培育出的军垦型细毛羊,羊毛产量已占到全国羊毛总产量的50%,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5%。他创立的"血亲级进育种法",打破传统育种方法血亲近交的禁区,走出了国外专  相似文献   

4.
黄杰: 这里存的衣服太多,啰哩啰嗦,行动甚不方便.我不需要夹衣与衬衣,不知什么人又要给我做,做了又穿不了,不只浪费经济,而且存而不穿,把衣服放在那里,实在不划算.以后我需要什么衣服时,叫做再做,并且每人有每人的供给制度,超过制度亦很不好,故把些不用的衣服与棉衣送回.  相似文献   

5.
宽容的力量     
江海因为宽容,涓涓溪流终会浩瀚无边。人,应该学会宽容别人,才能放出异彩。记得有一次,我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看见一位男士在抽烟,不小心把一位女士的衣服烧坏了,那位男士对她说,"对不起。"不料那位女士笑了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我这件衣服也该换了。"那位女士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  相似文献   

6.
"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芦山地震中,一位受伤的小女孩在获救后,却微笑着对人说:"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小女孩头顶的包扎、衣服后面的斑斑血迹和甜美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网友,"她的微笑让人瞬间坚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正是这一份不屈不挠的坚毅与从容,推动着一个民族在砥砺中前行!芦山,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南方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个超级球迷,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足球场上经常闪动着他机警、灵活的身影.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后,他还能回忆起那次比赛,记得谁是冠军.  相似文献   

8.
衣:周恩来信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东方文明。一进城,总理交给秘书一项工作:“我参加活动多,仪容是否整洁,国内国外都注意。给你们提个要求,我的衣服一定要表现出中国人的面孔。”秘书陪总理去商店买衣料,服务人员向总理介绍各种高级毛料,总理摇摇头:“不要进口的,要国产的。”而且交待工作人员:“今后我做衣服,无论毛料布料,必须用国产的。”总理的鞋要用国产牛皮,总  相似文献   

9.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10.
侯金亮 《廉政瞭望》2011,(10):62-63
有媒体调侃道,"你换件衣服的时间,日本就会换个首相"。从1989到1998年,日本经历过十年九相,现在则变成了一年一相。加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天灾人祸频繁,日本已经元气大损。新一任"黑马"首相野田佳彦极度渴望打破这种魔咒,延长这个职位的生命力。在2011年8月29日参选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曾比喻称:"我只是条泥鳅,不会成为金鱼。"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互联网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传播的交汇处,而且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关键领域。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积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来的影响。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重新评价"西北军阀马步芳的噪音甚嚣尘上。在这些噪音中,一个被盖棺定论的人民公敌被一些人一再美化,居然逆袭为"禁绝鸦片,兴办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就近送温暖     
前几年我一直在给山区孩子寄衣服和图书,分别是从北京寄往青海、云南和甘肃,算下来,邮费都够在当地买好多新书新衣服了,怎么想怎么觉得亏!后来我就改了方式,只捐给北京附近的贫困地区,如河北、河南、内蒙等,邮费稍微便宜些。再后来,干脆改成"对口支援"了——衣服送给我家的小时工,图书则让她带回农村老家,给她上中学的儿子。  相似文献   

13.
正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正《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于"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时所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这里所云"沙湖"在黄州东南30里。那一天苏轼在去沙湖路上遇雨,本来是带着雨具的,但途中以为不需要就让人带走了。不料后来竟下起雨来,同行的人一下子就被雨给打乱了:我的衣服要湿了,我的鞋子要脏了!心里先紧张起来。但苏轼觉得,不管紧张还是不紧张,雨始终都要打到身上来,又何必为这件事情而狼狈呢?所以他说:"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就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  相似文献   

15.
已经是半夜了,我在睡梦中被人推醒。我翻身坐起来,用手背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才认出是连里常常给大家剃头的蒋长礼。他轻轻地推了我一把,低声说:"小鬼,跟我来一下。"我还以为连里半夜有啥子紧急信要送,就抓起床上的衣服,朝身上一披,跟着他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  相似文献   

16.
正我1951年出生于立陶宛。我的母亲是纯血统的立陶宛人,父亲是俄罗斯人。1956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市。父亲在"扎波罗热钢厂"成为一名普通的装卸工,母亲则是一名裁缝,一生都在给人做衣服。我记得,我们一直生活艰难,购买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小时候妈妈对我说:"洗衣是女人的天职,你必须学会洗衣,否则无法生活。"我们家5口人的衣服都是妈妈包干。那时候团场条件很差,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先拉一把稻草在室外点火燃烧,完全熄灭后,将灰装进一个布袋,放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金朝俊,今年28岁,贵州凯里人,是麻江县图书馆工作员。2016年3月,组织安排我到麻江县金竹街道隆昌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一年半前,作为单位年轻人,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咐,带着对农村工作的向往与好奇,我来到隆昌村。临行前,室友余金青送我一句话:"农村工作每天至少两个一万,每天至少读一万字,每天至少走一万步路"。隆昌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共5人,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嫁"  相似文献   

19.
临出门,老母亲总递给我一把鞋刷。我三十多岁了,她还把我当个孩子,叮嘱我.一定要把皮鞋擦亮!多少次后,我忍不住问母亲.我本来对服饰就不太讲究.单单擦亮皮鞋有什么意义呢?母亲说,穿什么衣服不要紧,你要见的人,如果是个有修养的人,他不会嫌弃你贫寒,衣服好坏,只能标明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可鞋子有没有擦干净.人家能看出你的生活态度,疲疲沓沓是任何人都不能原谅的。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一位神采奕奕耄耋老人,是一名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是见证开国大典的离休老战士,是祖国半个多世纪流金岁月的见证者。她就是韩志勇。初见韩志勇,她穿着一件蓝粉相间的格子衬衫。见到我们,韩老笑容满面,边招呼我们边说:"我要换上待客的衣服,戴上我的党徽"。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我们惊讶,近90年的匆匆时光,仿佛在韩志勇老人身上留下痕迹时格外的"疼惜"。对于88岁的韩志勇老人来说,往事并不如烟。在老人的讲述中,一段段童年记忆、一次次革命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