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金兵 《中国司法》2012,(12):47-48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江苏省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努力建设更加美好明天的时代追求和奋斗目标。如何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全力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一、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十二五"期间是江苏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生产力快速发展、公民意识加快觉醒、法治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对外开放,发展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本世纪最后廿年中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尽快地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就必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30年前,1982年9月1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历经我们党的理论丰富和实践创新,在党的十八大达到新的阶段。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到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准则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杨堤 《法学》1982,(10)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兰图,提出了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政治保证,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强烈愿望.党的十二大精神,是指引全国各条战线开创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也为我们政法部门的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法部门,一定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服务.为了实现党的十  相似文献   

6.
朱正 《中国司法》2014,(12):34-3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的重要任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当前,苏州已跨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积极构建优质均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  相似文献   

7.
"有计划"地建设国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提出的。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开幕式致辞时说:"通过几个五年计划,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工业现代化和高度文明的国家,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8.
庞卫华  陈彦芳 《法制与社会》2011,(14):182+210-182,210
社会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本文介绍了构建社会维稳机制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维稳机制工作中的障碍,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维稳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方民 《山东审判》2003,19(3):20-23
党的十六大报告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对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命题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准确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法律意识作为法律现实的民族精神文化,既真实的反映法制现代化状况,又必然反作用于社会法律实践,从而表现并引领着法制现代化建设。本文在论证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今后5年和15年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建议》特别强调实现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政府法制建设要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为实现两个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二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是我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又一次飞跃,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有着继往开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中国人多年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正是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法院当然不能,也不应该置身局外。建设现代化法院,一个振奋人心而又现实的目标,甫经提出,全省各级法院积极响应,社会各界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14.
卢君 《人民司法》2021,(4):4-5,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被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平  曲艺 《四川审判》2002,(1):31-32
1997年以来,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根据不在规模在应用。不在硬件在软件的思路,以能够实现案件全程监控的需要、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交互要求、能够具备系统搭载的加挂功能、能够形成内外通达的快速通道、能够满足无纸办公的发展需要为设计目标。大力进行办公现代化建设,目前,该院办公现代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宋爱明 《中国司法》2012,(12):57-6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加快推进,昆山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07年起,昆山在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同时,全面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相对于重在经济发展的小康社会建设而言,基本实现现代化则要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统筹推进。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创新大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平衡各种利益冲突,无疑是社会建设和管理,保障和服务民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昆山始终把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宪法和法律得以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浦东新区检察院自建院以来,围绕浦东开发建设的大局,在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维护浦东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也进入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新阶段,并且提出了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为地处浦东的新区检察院,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赢得检察工作新发展。一…  相似文献   

18.
林青 《刑警与科技》2013,(17):107-109
<正>从IT技术嫁接安防的"云"技术备受业界重视,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极为苛刻,为此,中国安防行业企业广泛研究云技术的开发,问世的产品也将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崭露头角。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落地,智慧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2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相似文献   

19.
谭浩俊 《法人》2008,(11):56-57
汤姆森金融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43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一季度跨境并购交易总额更是达到285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同期67亿美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7,(3)
我国宪法序言指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要达到此目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