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面;陆的新的课题。一、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企业能否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经济要求的机制;建设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班子;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益。江泽民总书…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要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出科学评价,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对部分二年级本科生(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素质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45份,回收率为81%,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陈成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大内容,但思想道德建设是它的核心内容,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24):5-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深圳建市后的第一个十年:人口总量超百万、人口结构明显优化、人口总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同时,文化建设由填补空白到文化建设意识逐步增强。第二个十年:深圳市由人口大城市变成人口超大城市、从业人口比重由过去低于全国城镇水平到高于全国城镇水平;同时,文化建设更加注重贴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与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相衔接。新世纪后:深圳市逐步发展成为人口总量超千万的城市;同时,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自信,积极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实施人才战略立法研究》课题的内容精选,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实施人才战略立法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实施人才战略立法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上海等十城市人才政策法规建设现状评估;第四部分:外国人才政策与立法对上海的启示;第五部分: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人才战略立法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论界有人认为是道德建设,认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尺度及核心内容,也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我以为这种看法不够确切。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相互关系、地位、作用来认识和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建设。一、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构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二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构中,处于首要地位,思想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和观念形态的范畴,其政治性由意识形态的属…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最近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整个中华民族,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藉此满足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根本的方法。一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问题是如何落实和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决议》的第六项已经指出,“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科学、文化中,教育又是科学、文化的基础。不通过教育,科学与文化是无法提高的。 《决议》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①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10)
踏着春天的脚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祖国各地又云集北京,共商国是。1999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欢欣鼓舞地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年,也是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将于今年内召开,主要议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中一系列进步的新观念逐步形成,积极变革、勇于探索、注重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日益发作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高;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引、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徐虎、陈观玉式的先进人物,集中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典型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9,(20):5-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不懈奋斗的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是国家面貌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状况发生历史性变化的60年。  相似文献   

15.
肖鸣政 《民主》2008,(4):12-13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为什么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什么是人力资源强国;第三.中国如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6.
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发展中,共经历了5个阶段:起步阶段。1952年7月,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掌握现代化技术装备。此后,我军完成了建国后的精简整编,着手组建空军、海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实现了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创办各类军事院校,初步形成军队院校教育体制;制定和颁发了一批条令、条例;广泛开展文化教育,提高指战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端,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程度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核心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在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中,人们在分析“法轮功”泛滥的原因时得出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不久前就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发表了长篇讲话,本刊达我如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是当前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常州市卫生局大力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注重提高全市医护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积极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医院环境和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了管理有序、诚信服务、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卫生文化,为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方本荣 《求知》2011,(11):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在文化建设方面,《讲话》突出强调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和文化创造,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文化发展的新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是文化发展理念的新转变,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