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贝卡里亚是西方近代刑法理论的奠基人,他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引入刑法学后提出的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人道化三大刑法原则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刑事立法。黄风先生的《贝卡里亚及其刑法思想》一书大概是国内研究贝卡里亚的第一部专著。该书把贝卡里亚放在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下,探索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理论渊源,透过贝卡里亚看到18世纪哲学和  相似文献   

2.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是丰富的,其很多思想直击当时的欧洲刑事法律制度。他的刑罚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在其罪行法定和刑罚目的的主张中频频体现。虽然现在看来,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他体现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欧洲以至全世界的刑法改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与刑罚>的出版是贝卡里亚对于法国哲学、法国理性主义研究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这部著作反对秘密审判;反对强加给被告的誓言;反对将财产充公、无耻的刑罚.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是野蛮的一种表现.在意大利,酷刑的最坚决反对者是贝卡里亚.英国的刑法改革可以追溯到以贝卡里亚为代表人物的伏尔泰学派.在法国,早在1790年法国大革命之前,贝卡里亚的思想就被国家立法机构所采纳除了政治犯罪外,其他罪刑都不适用死刑.在意大利,1889年的刑法典废除了死刑,在该刑法典制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死刑被减为终身监禁.死刑被保留在陆军和海军军法中.  相似文献   

4.
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贝卡里亚及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不仅是刑法学界的遗产,也是犯罪学的一笔丰厚遗产。贝卡里亚的犯罪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批判之上的,通过与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比较,可以发掘贝卡里亚对犯罪学理论的巨大贡献。系统整理贝卡里亚及其犯罪学思想,不仅是犯罪学对于学界的一种理论贡献,更是对于深度融合刑事法学各个学科,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切萨雷·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1738-1794)是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1764年他的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对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国的犯罪与刑罚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犯罪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论犯罪与刑罚》这一不朽著作的分析,对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作一论述。一贝卡里亚的理论基础———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要想详细的了解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首先就必须了解他写作此书的理论基础。纵观全书,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基础主要是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在本书的开篇《致读者》中,…  相似文献   

6.
<正> 在西方国家被誉为“刑法之父”的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刑法学家的切萨雷·贝卡里亚,是近现代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论犯与罪刑罚》,深刻地揭露与批判了封建世俗刑法与教会刑法等级森严、罪刑擅断和刑罚残酷等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刑法思想与原则。这本仅上万字的小册子引起了西方刑法理论及刑事  相似文献   

7.
犯罪与刑罚的理论问题,在刑法学史册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不仅体现了刑法的精髓,也反映了刑法的灵魂。浩如星海的刑法学先驱们,无不在此问题中留下自己的思辩光辉:有“近代刑法之父”的贝卡里亚,“刑法学之父”的费尔巴哈,还有康德、黑格尔、宾丁、龙勃罗梭等等刑法学巨匠们对罪刑理论提出各自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罪刑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作为刑法学界里程碑式的一部著作,对后世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书中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贝卡里亚在该书中针对预防犯罪所提出的观点,并结合实际初步分析了上述观点对我国当前预防犯罪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原则及犯罪预防的思想,这对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民众关注度很高的"许霆案",认为我国在立法和执法中应切实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民众。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作为刑法学界里程碑式的一部著作,对后世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书中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贝卡里亚在该书中针对预防犯罪所提出的观点,并结合实际初步分析了上述观点对我国当前预防犯罪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所论及的关于刑罚权起源的思想采纳了社会契约论的某些观点,而且其中的社会契约思想是与霍布斯等人的社会契约理论一脉相承的。然而贝卡里亚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契约思想进行了实质性地变更,他认为社会原初状态虽然处于每个人对每人的战争状态,但人们所制定的社会契约并不与卢梭和霍布斯等人所持的契约内涵相同即转让全部权利和自由,而是有条件的转让最小限度的自由以保障自身自由。  相似文献   

12.
要理解贝卡利亚的刑法体系,就要理解其学说的三个层面的理论,即功利主义理性(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源)、契约论(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根基)、"几何性精确度"原则(其是贝卡利亚思想的核心)。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理性和契约论自身的缺陷,导致贝卡利亚的学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我们要看到其学说在理论上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学者认为死刑应当废除,然而他们的论述相较贝卡里亚并无突破。贝卡里亚关于死刑的论述充满了矛盾,经不起推敲。在死刑存废之争中,被害人及其亲属、民意表达、人性"恶的一面"等基本因素被严重忽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阐述,可以发现死刑存在具有长期必然性。我国的死刑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贝卡里亚(C.B.Beccaria)是在十八世纪后半期才成为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先驱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因此,同其他许多启蒙学者一样,他在社会思想方面,也是采取卢梭的社会契约说的。他的刑法思想完全是从社会契约说引伸出来的。他认为刑罚权毕竟是以各个人在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形成社会时所互相委托的各个人的自由的一部分的总和为根据而产生的。从这点出发,他确立了这样一个刑罚理论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6.
正1764年7月16日一本6万余字的小书《论犯罪与刑罚》悄然问世,作者隐姓埋名,出版社也没敢亮出自己的牌子。当时谁也没能料到,这本由一位年仅25岁的毛头小伙撰写的小书却开创了现代刑法的纪元,在随后250年的进程中令严酷的刑罚越来越焕发出人性,也让一个名字传遍世界,并且在最近30年中迅速深入到中国刑法学者以及广大法律学子的心中,此人就是切萨雷·贝卡里亚。  相似文献   

17.
“理性宣布:一切违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都是无益的.最终也是有害的”。 ——贝卡里亚  相似文献   

18.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划分未遂和预备的分界线。“着手”一词在近代刑法学中是由贝卡里亚在一七六四年发表的《论犯罪和刑罚》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八一○年法国刑法在条文中使用了这个词,尔后各国刑法在规定未遂时,也相继采用与法国刑法类似的表述。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说明着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相似文献   

19.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划分未遂和预备的分界线。“着手”一词在近代刑法学中是由贝卡里亚在一七六四年发表《论犯罪和刑罚》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八一○年法国刑法又在条文中使用了着手一词。尔后各国刑法在规定未遂时,也相继采用与法国刑法类似的表述。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就说明,“着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开始。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相似文献   

20.
费小兵 《时代法学》2010,8(2):76-82
"敏感精神"所致的文风更多洋溢在贝卡里亚47章原版《论犯罪与刑罚》中,这使他恰不具有近代理性神话的自以为是的自信,却有刑事一体化意味的心灵逻辑倾向。贝卡里亚主张以"社会法"作为立场,但"自然法"或"神明启示"仍是其内心指引,故其几何学精神和敏感精神的自洽辩证统一,形成其主情论与主知论自发结合的非古典自然法学的思想。在他看来,普遍利益和幸福就不仅是"欲望"的实现,亦是神明启示与自然法所追求的"至善"的实现,是新的道德重建的尝试。故其功利观念不同于古代希腊化时期的快乐学派,也不同于其后边沁等功利主义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