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果进来的时候,黄诗诗正在店里一个人望天。苏果说,请问,氧气泡泡在吗?黄诗诗一惊,没人知道她这个名字,这是她上网时用的。但她立刻跳了起来,她告诉过一个人的,那个人在网上叫稻草人,真的名字叫苏果,是她在一个旅游网上贴了帖子,约人和她一起去敦煌时认识的。啊,黄诗诗说,你是稻草人。两个人都装作不经意地打量了对方。苏果穿了苹果牌的牛仔裤,上面是红色的T恤,T恤上是奇怪的图案。黄诗诗想,怎么他也像美院毕业的学生呢?黄诗诗说,以为你不会来,我没想到你这么认真。苏果说,怎么会,我还以为你骗我,寻了地址来找你,…  相似文献   

2.
“我在身边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信的人,知道您是很受大家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我也来找您了。现在的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个自己也弄不清的难题。”一个文静的女孩面带愁容走进心理咨询室,这样开始了咨询会话。会话中我知道了她的故事。我今年23岁,在打工中认识了一个男人,大约30岁左右。我们在一起打工,逐渐地有了交往。于是,他开  相似文献   

3.
习惯     
诺拉有很多习惯。比如她上网肯定会做两件事:听光良的《第一次》和蔡琴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然后看看自己的邮件。通常她的邮箱里没有专门发给她的邮件,但是她还是看。我知道是因为曾经有一个人专门给她发邮件,而现在不了。她是想重温当年的感觉呢,还是想有一天发现奇迹?她从来不对外人讲。但是她怎么能瞒过我呢。诺拉不喜欢唱歌。但是她这个人有一点古怪。她自己一个人唱歌时,唱的很用情,很好听,但是一到了人前,她就不好好唱了,要么改词,要么换调,嘻嘻哈哈,跟玩似的。我知道她会唱。可她就是不好好唱。有一天,那是很久以前了,她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麦子 《新青年》2006,(6):35
17岁的时候,爱上一个男孩儿,后来知道这个男孩儿和另一个女孩儿好,我气得跑去找她打架,要不是被人拦着,真想把她撕成碎片.  相似文献   

5.
还债     
那是高三下学期,整日悠哉过日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妃--一个大我3岁的女大学生,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我不知道这种好感是否可以称之为早恋,但那种让人难以舍弃的感觉却深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上课时,她那飘逸的身影总会不经意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的讲课却有如氤氲雾气一般令我难以捉摸.终于,在一个黄昏,我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情意绵绵的信.在信里,我很幼稚地对她说出了那三个罗曼谛克的字--我爱你.  相似文献   

6.
燕子     
陈华 《新青年》2005,(10):37-38
燕子怒气冲冲地收拾了包裹风一样地摔门而去的1小时后,我才慢慢地平息了怒气恢复了正常的心跳。我从来都不知道一直温顺的燕子也会像一头暴躁的小狮子一样那么歇斯底里,想想平日里给过她的关爱,一丝委屈漫过心头直冲眼底。燕子是2003年初春走进我的生活的,和她同来的还有一个叫玲儿的女孩,长她2岁。那年,她19岁。那时候我的幼儿园需要一个小班的保育员,她和玲儿同时来应聘,我没有告诉她俩我只需要一个。我开始对她俩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和试用。说实话,最初我以为一个月后我会留下玲儿的,因为玲儿长得漂亮笑容甜美说起话来燕语莺声,看上去更…  相似文献   

7.
吉安 《新青年》2006,(6):59-60
(一)快乐像夏日里的风她嫁到我们小城来的时候,名声是很臭的。年龄那么小,就知道引诱男人,还怀了人家的孩子。但我还是喜欢她,远远地叫她“新娘子”,她每每都回头,冲我温柔地笑笑,微微隆起的腹部,在阳光底下,泛着一种柔和圣洁的光芒。我那时候也就10岁吧,并不知道在小城人的眼中,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女人的美。而像她一样,喜欢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地痞,还很执拗地要嫁给他,无疑是丢了女人的脸面的。她出嫁的那天,那个对她很明显有些漫不经心的男人,醉得一塌糊涂。她年轻的婆婆,一脸对她的嫌恶,似乎这样一场奉子成婚的喜宴,本不该由她来做主角。…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去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第二个瞬间,是在毕业的火车站。歌着、哭着、挥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同学,最后的站台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北方的后半夜,6月也是凉的,星都快黑的时分,他突然说:“你知道吗?我一直爱着你。”她惊愕地抬头,看见他的脸,霎时间恍然明白了,何以那些看见他的日子,连阳光也格外炽热。她几乎要狂呼:“我也是呀!”但火车呼啸而来…  相似文献   

9.
他坐在教室的右后角,她坐在教室的左上角,他们的成绩也如教室排位一样差距南北,三年来他们的名字却一直连在一起,不过一个是正面榜样,一个是反面教材。他喜欢她,她不知道。她喜欢他,他不知道。两个人桌上都有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一条线,她用小刀刻了好久,他也是。想彼此的时候她从左上角摸到右下角,他从右下角摸到左上角。好像这样能穿越空间的限制离彼此近一点点。高考之后,他还没来得及拿  相似文献   

10.
雨桦 《新青年》2007,(12):56-57
我有一个朋友叫可可,我们在一起从小长大,彼此了解,她算得上是性格女人那类,天天就知道喂饱男人的胃,不管她老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强迫他喝她花3个小时才熬好的人参鸡汤,说是健肾补身,而他却十分讨厌那种味道。为此,两个人还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11.
走出那片天     
我的外甥女上小学五年级,她每天晚上都要给我来电话问作业.这缘于她最近报了一个奥数班.对于数学我一向是头痛的要紧,但在她这个小孩子的眼里舅舅是无所不知的.于是我成了"百度知道"的常客. 对于奥数我除了深恶痛绝外,也包含着一丝隐隐的敬意.通常我都是在知道答案后才感叹,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原来是这样思考的啊.  相似文献   

12.
大四那年学校让自己找地方去实习,我于是主动回老家的电视台去做免费劳动力去了.一天午后突然接到一个SOS电话,表姐菲菲打来的.她说小逸我不行了,痛得厉害……我于是知道是她的大姨妈又来了,跟带我的头儿请假,然后往她的广告公司飞奔过去. 其实她都老大不小的了,干吗我一在家就这么矫情?大姨妈月月来,过去不也都挨过来了么.然后我就想起过去菲菲老对我说的那些我不懂的心事,比如她疯狂爱上了公司老总卢邺,但那个男人是个超级冷酷男,可他越冷酷她就越贱越喜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3.
911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开始以为那是美国新片的宣传,除了好莱坞的大片谁会有那个想像力?但是,电视里传来了一个电话录音,一个妇女打给她丈夫的电话,她说,我这里着火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很害怕,我爱你。电话绝望地关掉了,但那个妇女恐惧的哭泣却一直让人难以忘记。  相似文献   

14.
周六晚上,又一个女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022—29228042。她说:“马老师,我爱上了一个人。”“马老师该祝贺你呀!”“我们是电话里认识的,电话里可以谈爱情吗?”“网上恋情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电话当然更可以传情了。一样是高兴的事。”我心中疑惑:女孩到底是为什么来拔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的? 我们经过较多的沟通之后,女孩才打消了顾虑,让我知道了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就是让个座     
一位女士跟我说,今天自己坐车生了一肚子气。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乘车上班时,见公车上人特别多,上去以后肯定没有座位,就站在站台上等下一辆。好不容易等来了下一辆,还是没座,一直等到第四辆,上面的人才稍少了一点儿,我找了个最靠边的座位坐下。车刚到下一站,上来一个老头儿。这老头儿上来以后先四处打量了半天,然后就站在我旁边不走了。我知道他那意思,他是专等着我给他让座呢!而他一却不知道我为这么一个座位浪费了多长时间,你要是不想站着那你就自己等呗,干吗光想沾别人的便宜?更让我生气的是,车一晃他就大声呻吟,嘴里还…  相似文献   

16.
关键词跳出思维定势的怪圈,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更自由。我的外甥女上小学五年级,她每天晚上都要给我来电话问作业。这缘于她最近报了一个奥数班。对于数学我一向是头痛的要紧,但在她这个小孩子的眼里舅舅是无所不知的,于是我成了百度知道的常客。  相似文献   

17.
界黑界白     
1、夜深了,医院里很安静,病人们都在沉睡。我穿着软底拖鞋,在各个房间的门口探视。走廊天花板上的灯发出嗡嗡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得见病人们轻微的咳嗽。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这家安定医院实习快半年了。今天,我要杀一个人,她是我的病人。2、她长得像一朵花,一朵淡黄色的郁金香。月光下,她的手臂苍白地伏在白色的床单上,柔弱的十指不安地交叉在一起。她没有睡,一直在等我。她叫杨殊,三个月前被丈夫送到安定医院时,举止非常狂乱,整日整夜哭喊着一个人的名字———“乔,我爱你!乔,救救我!”我曾经看过杨殊的病历,知道…  相似文献   

18.
为爱痴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乘坐公共汽车下班回家,身边站着两个中年女子。听谈话知道两人是多年未见的熟人。其中一个中途下了车,留在车上的那个人感慨地和同行的人谈起了刚下车的那个女子。于是我听来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大约15年前,那女子还正当好年华。她和男友是一对  相似文献   

19.
凡桃俗李     
周末,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乐队,集体创作了一首歌儿,准备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才艺选拔大赛。她们的乐队有四个人,一个女孩弹钢琴,两个女孩吹长笛,一个女孩演唱那首委婉动听的蓝月亮。那首歌非常感人,她们看上去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完美组合。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有失公正,因为我仅仅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孩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为郎木寺是一座寺庙,所以我总是对郎木寺视而不见.直到无意中逛书店看到了那本书:那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游记.她说郎木寺是她的第二故乡,让她情难自禁,以至于她在后来选择呆在这里.我知道,她在给人上套,试图以女孩子家的情愫忽悠人买她的书.但是我还是进套了.还被深度套牢:当通过这本书了解到郎木寺的只鳞半爪后,我带着书直奔郎木寺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