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协天地》2007,(8):6-6
一个业内人士曾说,福建农业看什么?主要看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因为这是福建农业的特色,也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更是福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前台湾和大陆分别提出构建"自由经济示范区"和"自由贸易示范区",由此两岸可以探讨在次区域合作基础上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的新亮点。福建作为对台经济合作的前沿,可发挥厦门、平潭两地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分别与台湾相关区域开展次区域经济整合,构筑福建对台"一体两翼"综合战略,为两岸未来在更高层面的区域整合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国良 《台声》2004,(5):26-27
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特定的区位条件,决定了福建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推进两岸统一大业的关键地带。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张国良时表示,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靠  相似文献   

4.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  相似文献   

6.
庄威  简裕卿 《政协天地》2008,(10):32-33
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正从经贸向科技、文化等领域拓展延伸。当前两岸关系已发生积极变化,福建肩负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先试的优势与使命,应抓住契机,以高等职业教育合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第三十一条中提出: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同时提出,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创建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试点链,是指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若干个开展两岸区域合作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海峡水浅,闽台缘深”,闽台密切的侨缘关系从早期福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跨越海峡到台湾,再漂洋过海到南洋诸国开始,形成了南洋的侨亲与福建和台湾的族亲的血缘亲情关系,是台湾族亲与福建族亲共同的“侨”。  相似文献   

9.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农业地理和气候条件相似,且台湾有80%的人祖籍在福建,两地语言相通、文化习俗相似。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福建与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12日,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国务院批准在福建、广东、天津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区。同年12月30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福建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设立自贸区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差异化探索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大陆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福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是呈现大陆改革开放成果的最直接窗口,在福建建设自贸区对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尧 《两岸关系》2011,(10):56-57
台湾农民创业园,始于福建、推向全国,是两岸农业合作领域先行先试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的经济总量只有台湾的1/40;90年代初是台湾的1/13;2003年则达600多亿美元,为台湾的1/5;人均GDP1800美元,约为台湾的1/7。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中国第二位,是中国重点渔区之一,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中国第一。福建又是中国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地位显赫,龙眼、荔枝、香蕉、菠萝、枇杷、柑橘、橄榄等七大名果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前列。茶叶产量列中国第一,其他如食用菌、花卉等农产品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的一大特色。福州、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热点地区,内陆山区农业利用台资也方兴未艾。目前,福建累计批准农业台资项目16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闽台农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犁、锄、镰等工具。1628-1631年间,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饥民数万人至台湾,这是福建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台湾移民。在这一过程中,牛耕等技术被带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师驱逐了荷兰殖民统治者。在郑氏治台的20多年时间中,不但招徕大批福建移民住台耕作,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并把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原著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湾原著民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策 《政策瞭望》2008,(2):52-52
最近,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福建地处对台前沿,闽台"五缘"不可替代,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优势独具、责  相似文献   

15.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驻闽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今年3月7日,人事部专门发出《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福建人事工作发展的意见》(国人部发[2008]22号),强调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做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人事工作,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明确把福建作为全国人事制度改革先行试验区和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先行试验区,并提出  相似文献   

16.
两岸交流     
《台声》2007,(11):8-9
两岸合作发现小行星首度以台湾县市名称命名;两岸媒体聚焦河南焦作;台湾最大椰水饮料生产商进军福建;福建成为对台职业技能鉴定唯一试点省份;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  相似文献   

17.
杨谊兴 《台声》2013,(9):106-107
近日,《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会长叶华贵与台湾两位客人在北京进行了友好交流,为下一步双方积极开展商务合作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的轨道,海西发展由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拥有对台区位、人文优势将更加凸显,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增加,福建的发展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厦门与金门一水之隔,最近距离不到2公里,历史上同属福建同安,所谓“金不离同,同不离金”,两地同胞语言相通,血缘相亲,文化上更是浑然一体。当前蓬勃兴旺的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最初起始于厦金之间。  相似文献   

20.
张郁 《人民政坛》2013,(4):12-13
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共圆。"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因应了当前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对台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福建应如何全方位推动闽台各领域交流往来,更好地服务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福建团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央大力支持福建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三规划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