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分居方便面市场龙头的统一与顶新集团4月27日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由统一斥资新台币40至50亿元,买下顶新集团旗下顶益公司33.14%的股权,此一合作案将在近日敲定。这是两岸台商旨宗大型并购案。 顶新集团以“康师傅方便面”写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传奇佳话,一夜之间“康师傅”在大陆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发展这么快,台商还是有贡献的。”廖国彬对记者说这番话时,一缕阳光洒在他舒展开来的眉头上。现为上海台商协会浦东分会副会长的廖国彬自上世纪80年代就从台湾来到大陆,几乎走遍全中国,一拨拨的登陆台商视他为“大陆通”,纷纷前来咨询。“海峡两岸一样的血脉,有斩不断的亲情,大陆市场的商机无限,是台商事业上的第二春。”廖国彬说。诚然,正是在亲情和商机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4.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的进展与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娟 《台声》2001,(1):15-17
70年代末两岸贸易的恢复与发展,开始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新篇章,而在两岸贸易的带动下,80年代初期,台商投资大陆迈开了步伐并迅速发展起来,两岸经贸关系逐步形成了以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为主体、其它经济交流与合作形式跟进发展的格局。据台湾“经济部国贸局”的统计,两岸贸易额从1979年的O.77亿美元,增加至1999年的257.5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3.73%。20年间,两岸贸易总额累计己超过1600亿美元。  目前,两岸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台湾是大陆第5大贸易伙伴和第3大进口市场;而大陆(包括香港)则是台湾第2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  相似文献   

6.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7.
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的“短信”正在迅速成为“第五媒体”,它一经问世就备受年轻人的追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有助于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的“短信环境”。  相似文献   

8.
杨越 《时事报告》2004,(4):30-32
手机短信的年发送量至今已达2000亿条之多。我国15~25岁的年轻人是短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人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5.2条。中国短信市场只花了4年功夫,走过了西方5~8年的市场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全力推动的重中之重。春节过后,台经济主管部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但成效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0.
莫鹏燕 《前沿》2006,(12):191-193
手机短信作为用文字传递信息和沟通的一种方式,让拇指灵敏发达起来,现代电信的业务具有了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色彩。因此,顾名思义,本文称之为“拇指媒体”。短信不仅已经为网络以及电信业带来了暴利,还为广播电视业以及报业创造了新的商机,对于短信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短信的概念和特点,并且从传播学角度深入分析了短信作为新的媒介形式的特征,同时建议应加强对手机内容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晶晶 《台声》2003,(2):12-13
一位在上海有多年工作经验,曾为宏仁集团负责开发市场的人士称,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商是好是坏,大家都还在观察。大陆入世后,欧、美、日等外商大举进入,对台商冲击很大。直接面对跨国集团挑战处在“大上海”的台商,看似站稳大陆未来最具“明星像”的市场,却感觉到更大的挑战。一名黄姓上海台商说,过去多年来台商即使早已经营内销市场,还是要承受很大风险。不过他表示,“在大陆还有机会,在台湾就是等死”。针对近来台湾“行政院”院会正式将“戒急用忍”政策松绑,黄姓台商还是相当怨叹地表示,如果“政府”早点松绑,在银行…  相似文献   

12.
祖国大陆政局稳定,充满无限商机第九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开幕后,台湾工商界高度关注,反应热烈,特别是对以朱铝基为总理的新一届政府深具信心。台湾工商界认为,中国政府高层人事调整不会改变对台政策,将对两岸未来经贸发展影响较大。台《工商日报》系列文章指出,“未来大陆法治化会日益明显,施政‘讲道理’将是一个趋势”,往后台商对大陆投资盲点可望减少0而朱铝基主政的财经政策导向及大陆市场的无限商机,已使台商之间“弥漫着一股‘此时不去,更待何时’的行动气氛”,台当局的“戒急用忍”根本挡不住台商的脚步。朱铝基就任国…  相似文献   

13.
时讯     
地方动态在杭台商建言春节包机“每逢佳节盼包机”,2006年春节包机工作全面展开,在杭台胞台商对此表示极大关注。近日来,我办就春节包机之事向在杭部分台商作了了解。有的台商说:中国有句俗话, “事不过三”。两岸民  相似文献   

14.
檀国柱  易埔茗 《台声》2011,(1):90-92
近些年来,北京日渐庞大的房地产市场“蛋糕”吸引了地产界的许多“大腕儿”在此各显神通,但没有几人能说清北京到底有多少地产商,更难以清楚到底又有多少楼盘正拔地而起。基于两岸之间的诸多因素,北京地产界的台商鲜为人知,他们不肆张扬、为事低调,报纸电视难见曝光,网络搜索通常也都是只言片语,在外界看来,地产台商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两岸经济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虽然经受了非典疫情的考验和台湾分裂势力以所谓“公投制宪”为幌子推行“台独”、阻碍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挑战,两岸经济关系总体上继续向前发展。 在引进台资方面,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1—10月,新批台商投资项目3664个,同比下降8.7%;合同台资金额6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显示台商单位投资项目金额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热的不断升温,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对于两岸投资营运体制的不同规定,成为招商引资方和投资方首要了解的环节之一。过去常常由于不了解彼此在产业、金融、税收、市场等方面的“规矩”有哪些不同,贻误商机者有之,产生误解者有之,造成损失有之。故此,从本期起,本刊将详细介绍台商在大陆和台湾地区投资营运的异同处,仅供招商引资方和投资方参考。 本期着重比较台商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企业设立和登记程序之不同,在以后将陆续介绍投资经营的基本要素环境形势、劳动力素质与劳动管理规范,物料的采购与进口、市场行销、税赋负担与核算等层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2月17日,由厦门台商、台湾春保钨钢集团总裁、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廖万隆发起,300位台商联名签署的《台商宣言》,在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和廖万隆共同主持的“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保障台商权盐”研讨会上公开发表。这份《台商宣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充分反映了广大台商的强烈愿望,要求台湾当局及民意机构尽速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相似文献   

18.
对台商李瑞河来说.一生引为自豪的是.创建了两大茶叶企业——台湾的天仁集团、大陆的天福集团。在台北召开的天仁50周年庆典上,他喜笑颜开,挥洒自如,大谈投资大陆10年有成的心得。李先生对笔者说,他坚信大陆茶叶市场商机无限,天福的未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9.
井灿 《台声》2005,(12):36-38
上月,台湾“立法院”首次表决以认同“九二共识”,承认一个中国,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两岸和平促进法》。虽然各界预料到这个法案会在“立法院”遇到台湾绿营的强烈抵制,但是表决现场还是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迫使表决不得不中断。分析人士认为,该法案的实质,就是要绕过行政机关的阻挠,落实国亲两党党魁与大陆达成的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一系列政策,为台湾经济谋出路。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台商说,无论这个法案前途如何,台商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往来都会越来越密切,只有依托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和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台湾经济才能…  相似文献   

20.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6,(10):30-31
金秋时节,座落在上海嘉定的安亭汽车城热闹非凡,沪上台商发动组织的“台商庙会”于2006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一次两岸台商的盛大聚会。据组织者介绍,此次“台商庙会”有近千台商设展台展示其产品,上万台商前来观摩交流。逛庙会的民众更是摩肩接踵,估计有20万之众。这次“台商庙会”实际上是上海市台资企业协会嘉定区工委会和嘉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次台资企业产品展览会和投资交流会。为什么把一次台资企业的产品展销活动定位为“庙会”呢?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台协嘉定工委会会长陈卢一解释说,参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