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佚名 《特区法坛》2004,(1):24-24
“不告不理”是指未经公诉人、当事人起诉的民事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和审判的诉讼原则。是现代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原告请求或被告公诉,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第二,在审理中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的范围的约束。也就是说当事人“告谁审谁,告什么审什么”。对于民事上诉案件,则仅对其中的上诉部分进行审理,没有上诉的部分就不审理。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行为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地缘、人缘上的相近促成两岸民众通婚数量逐年上升,与此相应的是,福建沿海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台婚姻案件数量近年来也增势明显,在民事案件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我每年承办的案件中就有不少属于此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分案件的被告下落不明,需要通过公告送达有关法律文书。以往看报时,我并不太在意其中的公告栏目——这一块常被读者遗忘的“角落”,但去年秋末冬初的一次审判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在看报时养成了浏览法院公告的习惯,并陆续发现了隐藏于其中的一些重大案件事实真相。2004年8月初,农妇吴某…  相似文献   

3.
董灿 《法制与社会》2012,(8):102-103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程序的规定存在缺陷,单一化的审判程序不能满足各种类型的案件。针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下落不明被告被多次起诉案件,本文建议引入典型诉讼制度,即对照其中一件典型案件的审理,后诉案件可以采用更简便方式审理终结,同时通过对被告异议权的设置保障下落不明被告利益。  相似文献   

4.
司法信箱     
编辑同志: 我院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判决“被告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一次给付原告货款1.3万元”。送达后,被告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一个月时间的审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送达后被告仍不履行。原告又提出上诉期间的损失如利息,差旅费等损失应由被告承担。在移送执行庭后,出现了二种意见。一种是:二审维持  相似文献   

5.
“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高尔基二、关于婚姻案件的审判技巧代正伟(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基层法院的法官在婚姻案件的审判上有着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审理婚姻案件如能真正做到胜败皆服,就能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使法院真正起到社会矛盾“减振器”的作用。以基层法院法官的视角,总结基层法官审理婚姻案件传承的审判经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对提高婚姻家庭类案件的效果和效率尤为重要。——甄别当事人离婚的原因。法官首先要弄清婚姻当事人离婚的原因,从而使法官成为他们的“知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裁判摘要】一、民事诉讼原告起诉时列明多个被告,因其中一个被告的住所地在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辖区内,故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权。其他被告如果认为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没有管辖权,应当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未在此期间提出异议的,因案件已经进入实体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案件中所涉及的事实部分,内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因此,如何把握好对案件事实部分的审理,不仅对正确、及时地解决行政争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对人民法院探索以行政审判特点规范行政案件开庭审理的路子,提高审判人员的审判水平具有深远意义.一、着重审查被告提供的证据,是庭审中对案件事实部分审理的主干线,强化“证据审”,防止“事实审”,把司法监督审查严格掌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审”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以审查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在案证据为审理的主要对象,着重审查其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是否具有证明具体行政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第126条又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以上两条规定,一方面给予了被告与原告起诉权相对应的反诉权,表明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都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也规定了关于“诉”的合并审理的问题。其中对反诉可以合并审理的内容就是对被告行使反诉权的保证。同时,以上规定还体现了对反诉的合并审理(下称“并审”)可以简化诉讼程序,提高人民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纠纷通常是审理难度较大的案件,对秘密性要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是其中一个难题.美国法院在长期的商业秘密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秘密性的举证责任问题上不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而应当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由原告首先承担举证责任.待其阐明争议信息内容以及对争议信息的获取所投入的努力后,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被告可就原告所主张的信息是否已为公众知悉或者容易获得进行抗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婚姻案件和阴私案件的关系,本来一般同志都是了解的,但在实践中往往有的办案人员把经过调解无效,需要判决的婚姻案件说成属阴私案件,“不能公开审理”,也有的审判人员(包括少数领导同志)认为婚姻案件“不宜公开审理”。这样无形之中把婚姻案件和阴私案件混同起来,在审理时常常内部进行,致使一些应该公开审理的婚姻案件也不能公开审理。这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做法上,都是没有任何法律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各地法院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形成了一种判断模式,即"相似 接触原则"。所谓"接触 相似",指法院在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如果原告可以证明:原告有商业秘密;被告的技术或经营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相同或实质相同;被告接触过自己的商业秘密;同时被告对其技术或经营信息,不能证明有合法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法院就判决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这一原则还可以进一步限定为"接触 实质性相似一合法来源"。为适直商业秘密侵权行为隐蔽性的特点,国家工  相似文献   

12.
最近南昌市西湖区基层法院审理的章俊理等人的刑事诉讼案件,在江西省以至在全国都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案件。这里,我不打算介入此案件中关于几位被告是否有罪以及其他有关证据和适用法律的分析,只是想就与该案件有关的两个特殊现象谈点看法。第一个现象是尽管本案的被告和被害人、事实关系以及审判法院都在江西省,但几位被告的律师却全都是来自北京市的律师。第二个现象是1999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钱列阳为“德国牙医”辩护》的记者文章,其中指责本案的律师之一钱到阳“冒天下之大不韪”,专程从北京赶到南昌为…  相似文献   

13.
第一被告的管辖异议被驳回后被追加的第二被告还能提出管辖异议吗?编辑同志:我院审理一起本地A单位诉外地B单位的购销合同纠纷案件,B单位提出管辖异议,本地一、二审法院驳回其管辖异议的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本院在该案的审理过程中追加了被告当地的C单位作为第二...  相似文献   

14.
在本案中,县令用察言观色的断案手法找到了真凶,使蒙冤的李氏得以昭雪。当我们仔细审视案件的审理经过时,就会发现县令运用了“五听”的断案手法。首先,县令假说,死者昨夜托梦给他,说“下毒的人,右手掌会变青色”,接着又说“毒死我的人,白眼珠会变成黄色”。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是借死者之口对真正的凶手进行心理威慑。其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在大堂上的人,看到惟独侯氏与其丈夫反应强烈,行为异常。这些异常的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心里有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同样的道理,“做了亏心事,必怕鬼敲门”。县令…  相似文献   

15.
左右 《江淮法治》2010,(4):18-19
宋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的法官,曾任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多年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宋莹,被她的小被告们亲切地称为“宋妈妈”,而每一位小被告的近况都牵动着宋妈妈的心。  相似文献   

16.
读了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姜少杰与被告济南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民商场”)、被告中国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的斯公司”)电梯产品质量责任人身伤害赔偿一案的一审民事判决书,笔者认为不仅案子审理得好,而且判决书写得也不错。这篇民事判决书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案件事实叙写得层次分明,清清楚楚。判决书的事实和证据部分,不论是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和争议  相似文献   

17.
案情介绍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非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辆轿车坠入山崖,司机及其妻子、女儿死亡,在该事故中死亡的还有一位乘客。该乘客的法定继承人作为原告将司机的父亲和岳父以及车主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者支付死亡补偿金等费用。法院审理情况在案件一审过程中,一名被告——司机的父亲死亡,案件审理依法中止。法官询问该被告的两名继承人是否参加诉讼时,继承人均表示不愿参加诉讼,之后该案恢复审理,被告的继承人没有被列为被告,法院一审判决由车主支付原告损失。宣判后,车主提出上诉,上诉理由之一是对已死亡被告只承担…  相似文献   

18.
摹仿签名笔迹检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情简介 2008年9月,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陈某诉被告张某某民事纠纷一案中,被告在庭审过程中对原告提供的“合作协议书”落款处的签名笔迹提出异议,为了澄清案件事实,该法院委托我院司法鉴定中心对其签名的真实性进行笔迹鉴定。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我省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原告吴××诉被告方××借款叁仟零伍拾元现金逾期不还的经济案件中,对被告方××出具的一张“收据”开展了调查。“收据”内容(见图)。经分别对原告、被告进行调查,双方各执一词,均指证此“收据”是对方所写,而否认系本人所为。  相似文献   

20.
司法信箱     
编辑同志: 我院在审理一起强奸案件时,被告人的岳父还指控被告人犯有虐待罪。在开庭审理时,我们通知公诉人和自诉人到庭分别进行公诉和自诉,经过法庭调查,确认被告人已构成强奸罪和虐待罪。请问遇到这种情况,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能否合并在一起审理,并在一个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