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法理念是执法者在执法活动中所持有的一种理性的思想观念。它来源于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者的法律意识,是执法者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深刻认识。正确的执法理念对于执法活动尤为重要:它能够客观地评价法律制度,准确地反映法律的价值,能动地作用于执法活动,从而体现立法者的意志,维护社会公正,实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思想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法律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在执法活动中就要求执法者必须具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意识,在执法活动中树立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龚丽佳 《法制与社会》2013,(24):269-270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不仅在于要有好的立法,更在于良法的有效运行,在于执法者对法与伦理的价值认识,在行政行为中所体现的德性修养。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正在朝着服务型政府、合作型治理模式的方向发生着转变,在执法的法律性要求、行政性要求、道德性要求中,后者是核心要素,是前二者的内涵及支撑,执法需要从价值理念出发,探求执法活动和执法者的道德要求。执法者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重新审视其应当蕴含的法律精神和伦理价值,执法活动需要执法者以德性促德行,以德制保德性。  相似文献   

3.
一、“三位一体”办案规则是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先进的执法理念所谓执法理念,是指人们在司法活动中执行法律的意识、思想,也是执法者对执法活动具体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先进的执法理念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造性、继承性、扬弃性、实践性和与事俱进的特征。笔者认为,服务化、透明化、人性化“三位一体”办案规则,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一项工作制度,也是检察机关办理所有刑事案件、开展刑事执法活动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4.
检察干警应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认识和运用法律、政策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检察执法理念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对法律理解和认知的态度,包括检察机关在发展过程中和检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对法律系统的、必然的、理性的认知,以及对业务管  相似文献   

6.
言论广角     
正李龙:树立建设性执法理念建设性执法的思维方式,承认法律的不确定性及法律运行环境的不完美性,在此基础上以建设性务实态度和方法逐步改进,同时重视对公众批评意见的集纳,以大局观为指引,富有成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建设性执法有利于打破传统官民对立僵化执法观念,发扬现代法治社会公民沟通和协商民主精神,在法治框架下实现建设性沟通,用建设性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建构起现代执法观念。面对社会矛盾和纠纷,执法者应当以解决"建设性冲突"  相似文献   

7.
理念是近些年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词。理念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它强调对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定和追求。司法理念是指执法者为了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通过对司法工作本质属性、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司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内心形成的指导执法活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差与执法必严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的重要特征是不成熟、不完备。在具体法律规定中的表现是不明确,不具体,弹性大,任意规范多。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要靠执法者个人的理解来决断,而执法者的业务素质又比较差,极容易有悖于立法者的意图,达不到立法的预期目标,丧失法的规范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必须与执法队伍的建设相配合。目前的问题是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法律规定如得不到执法者的正确理解,理论  相似文献   

9.
叶芳 《中国检察官》2005,(6):73-74,78
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和保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考验,检察机关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审视自己,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狭隘的视野,进一步突出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实现队伍建设质的飞跃。一、全面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加快推进检察队伍建设“法治化”进程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是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沿袭、强调专政模式下“法律工具主义”的盛行、法制元素的缺乏,使得检察机关在执法理念的取向上仍然存在着“重惩治犯…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法治为中心。实现法治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执法功能,而此又要依赖于执法人员具备良好的法治执法理念。执法者只有对法律的崇高信仰,加强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培养,正确理解权力的来源,变革传统的权力观,建立科学理性管理模式和良好的程序执法意识,才能极大地推进法治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层执法实效不足现象常见,因为执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简单遵循法律规范。为了提高执法实效,执法者就要进行各种“创新”。提升执法实效的努力,在理论上指向了国家能力。执法领域的国家能力,可以从国家及其机构的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去理解。反观第三世界国家,大量移植西方法律,希望通过法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国家能力不足,生存政治、社会势力、执法裁量权、意识形态、多元规范等都在阻碍法律意图的实现,执法过程成为政客、社会势力、执法者追逐和交换利益的场域。相比而言,中国的基层执法十分成功,堪称执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诸多基础,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被奠定。执法经验研究的探索,坚持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国与第三世界的比照,走向了中国执法模式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法>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执法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部分法律规范逻辑不完整、原有立法法律效力不确定、部分法律用语与法律条款语义不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法者转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路,使立法更为精细化,同时更需要执法者能动地发挥执法功能,探求法律真意,用耐心和智慧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3.
阎玮  董亚娟  霍科 《法制与社会》2013,(21):173-175
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支配下,在法律规范指引下的一种法治逻辑思维方式。其核心要素为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及法治逻辑。研究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包括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思维,权责一致的法治思维,"权利"制约"权力"的法治思维,程序正义的法律思维。而这些法治思维的形成路径主要包括培育领导干部的常态化法治思维;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必须摈弃"官本位"思想;必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外部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执法一词,即指一个国家中的执法机关、执法者,按所立之法的章目条款之规定准确无误地依法制裁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人的司法活动。它又绝不是简单的司法活动,因为历史的原因和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同,尤其在我国新旧法律观的更迭中,所以。“执法”二字反映的问题极其复杂。它既与国家的命运相关联,也与世间繁杂的人事关系相关联;既与执法者的业务素质相联系,也与执法者的法律意识流相联系。本文试图以执法与执法人的关系为核心,阐明我们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执法的法律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樵 《法治研究》2010,42(6):74-80
传统观点认为,依法办案的目标是精确执法。但在今天这个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科学执法更贴近司法现实,更以人为本。本文从道德良知、民众感情和经验法则三个方面阐述了朴素正义是科学执法的本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朴素正义与法则正义的辨证统一是科学执法的思维基点,力求依法办案与依理办案的有机统一是科学执法的思维方法.科学执法的思维效果体现在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中.而公正要在衡平中守护。  相似文献   

16.
城管是一种管理城市基本秩序的职业,近来城管执法问题备受争议和关注.网络上有城管不文明执法的报道,也有最美城管的报道.政府虽加大了城管执法的力度,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这与城管执法者的个体行为方式分不开,但城管执法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认为要使城管执法达到理想成效,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势在必行,应该在保证公众权益的同时文明执法、完善相关执法法律政策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思维在维稳中的意义、向度及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思维是人基于"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为标准,以符合法律逻辑的方式对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形成结论的主观认识过程。运用法治思维是依法维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领导干部维稳能力的必备条件,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思维向度影响思维活动的方向及其总体状态。在维稳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就要坚持具有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保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权益和确保侵权要赔偿、失职要追究的思维向度。社会的法治环境与个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是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晓东 《法学杂志》2008,29(2):100-102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执法理念,执法理念直接决定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没有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执法理念,公诉人的公诉能力建设乃至公正执法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认识更新公诉人执法理念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面分析公诉人执法理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公诉人执法理念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律,即法律、规则,其任务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法律、规则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有二:一为自律,二为他律。自律,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而言,指的是约束自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他律,既包括执法者对社会成员的守法监督,也包括执法者接受法律规制。执法者应当严格执法,公正行使他律权力,同时也要接受他律义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执法者更要自觉守法,加强自律,这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绝大部分执法者都能严格自律,秉公执法,捍卫公平正义。但是,由于历史上糟粕法律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贾春旺同志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指出: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从执法理念、执法素质以及法律监督机制、方式、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由此可以看出,执法理念是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先导。执法理念是指检察人员在行使国家检察权的过程中,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