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欧洲各国华侨纷纷捐款、献物,从舆论上、物质上支援中国抗日,为中国人民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猖狂入侵,全面抗战爆发。全国同胞团结抗日的怒潮汹涌澎湃、气壮山河,海外华侨同仇敌忾、义愤填膺,纷纷参加抗日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异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有的毅然归国参战,流血牺牲。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为祖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相似文献   

3.
冯白驹海南琼山云龙人。1926年初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 冯白驹坚决执行党的独立自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团结抗日协  相似文献   

4.
四、"七·七"事变后,大连历史人物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七·七"事变,日军全面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全民族抗战开始。当时大连虽在日寇严密控制之下,但大连历史人物的抗日活动却极为活跃,在全国的表现也极为突出,他们的抗日功绩至今为中国人民传颂。(一)抗日英杰辈出,功居抗日前线。在抗日战争中,关向应、董秋农、赵庸等大连人都是全国著名的抗日历史人物。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曾任八路军一二O师政委,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始终在抗日前线指挥作战,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师长贺龙一起,率部…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来,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中国政治。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战乱不断,华侨对侨乡社会尤其关切。十九路军入闽受到海内外的欢迎,但随后发起改旗易帜的福建事变却未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华侨基于对全国抗日形势、十九路军在侨乡的作为及事变前景的分析,对福建事变各持不同态度,或声援、或抵制、或旁观。虽然福建事变昙花一现,但它再一次展现了华侨参与侨乡政治的热忱。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后,南洋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筹赈会”,发动侨胞筹款募捐和汇款回家,支援抗日战争。广大侨胞热烈响应,广西籍侨胞汇款回乡的数量也日益增加。1939年,容县、北流一带南洋侨胞的汇款,年额约在法币一千万元以上。据黄旭初所撰《最近抗战情势与广西建设》一文(见《建设研究》3卷1期,1940年3月)称:“前月我  相似文献   

7.
為紀念五十年前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服務的歷史功績,「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於今年七月七日在昆明的西山公園落成。這座莊嚴雄偉的紀念碑碑身和碑座高十二米,用汉白玉鑲嵌,迎面鐫刻着镏金題字:「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和「赤子功勛」。碑身正面頂端,鐫嵌有當年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榮譽紀念章:碑前兩層台階均為七級,以示「七·七」抗戰紀念。碑身兩側貼面為兩面旗幟,體現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旗幟上鐫嵌着三個「七·七」紀念章圖案,是代表三千多南僑機工的赤子丹心。像這樣專為紀念海外僑胞支援祖國抗日而立的如此之規模的紀念碑,至今為全國所獨有。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与南洋华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洋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相关的南洋侨领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社会思潮研究;孙中山在南洋的筹款活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南洋华文报刊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看,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视角有所扩大,但研究领域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仍有许多可以拓宽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揭开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壮丽一页。今年的7月7日,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四川省暨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共同举行了一次座谈会,追溯历史,以纪念“七·七”事变58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相似文献   

10.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王治田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是东北人,现已75岁了,对“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历史,是记忆犹新的。全国的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的1937年,而早在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灭...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纪念日。在以往汗牛充栋的研究抗战史的著作及文章中,学者们的视野基本定格在先后发生于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抗战”上,而对上海郊区人民抗日的微观研究不够。本文作者穷一年之功,足迹遍布上海郊区各抗日遗址,从一个侧面对此作了补阙。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从此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的浴血抗战。广大海外华侨对日本侵畧者践踏自己的国土,屠杀自己的同胞,义愤填膺。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祖国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南亚地区华侨最多,也最为集中,在募集抗日款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七七」事变后不久,八月十五日,新加坡首先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筹款支援祖国抗战。新加坡华侨的爱国行动得到南洋各地华侨的热烈响应。于是各地救国团体迅速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抗战中的农工民主党侯鹿“七·七”事变,使我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农工民主党即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王硕 《福建乡土》2008,(6):37-39
我对东南亚一带的向往缘于漫长零碎的感性积累。小时候,家乡常有“南洋客”归来,他们的莅临总伴随着一些稀罕物品。出了“南洋客”的家庭是自豪的,乡音未改的客人很神秘。后来,我知道了“南洋客”特指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南洋”一词古籍早有记载,印度尼西亚是其中华侨数量较多的一个跨赤道岛国。  相似文献   

15.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十分关注祖国的抗战,在海外华侨中募集资金,支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由于周恩来的影响,在国共两党之间,他逐渐倾向于支持共产党,与共产党共同合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爱国兴学,献给了救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大业,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号召南洋各地筹赈会选派代表,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慰劳全国抗日军民。很快,各地筹赈选出了50多位代表。3月26日,陈嘉庚先生率领慰劳团到达重庆,受到了包括国共双方在…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在印尼的抗日斗争与在日军集中营的英勇事迹,是印尼华侨史重要的一章。相关的回忆录、诗歌、报刊文章等并未系统地集结和公开出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出版发行《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对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进行集结出版,部分史料选辑更是首次公开发行。其中收录的《日本集中营生活纪实》、《南冠百感录》、《入集中营始末》、《廖贵义子君回忆录》、《深室诗存》等文献都是亲身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的印尼华侨华人的所闻所见,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华侨以及印尼华侨英勇抗日的斗争历史。这些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斗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南亚建立了法西斯殖民统治,对华侨进行了残暴的大屠杀和迫害。东南亚华侨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组织了地下抗日运动并出版了地下抗日报刊。  相似文献   

19.
周南京 《八桂侨刊》2015,(2):21-28,34
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南亚建立了法西斯殖民统治,对华侨进行了残暴的大屠杀和迫害。东南亚华侨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组织了地下抗日运动并出版了地下抗日报刊。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疆土的疯狂侵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义愤填膺,毅然挺身察哈尔抗日前线,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百般阻挠围困破坏下,冯玉祥先生虽然抗日救国壮志难酬,被迫含恨离开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亦被迫偃旗息鼓,惨遭各个击破的厄运,但他们的抗战业绩将永垂史册,光照千秋。挺身张家口1931年8月,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藉此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及沈阳城进攻,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