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城飞 《特区法坛》2002,(71):38-39
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的民事经济审判已在高效、公正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在审判方式改革中,庭审方式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当庭举证、质证、认证则是庭审的核心。举证顷证、认证的效果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质量和办案效率。近几年来,审判方式改革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举证、质证、认证的有关问题,加深当事人对举证、质证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法官的认证水平,是把审判方式改革推向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强化改革意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进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的改革,同时采取法官对当事人举证、质证的证据效力实行当庭确认制度和合...  相似文献   

3.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官认证的,又是庭审活动的核心,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完备民事证据制度已成必然,一个完备的现代司法制度,必然具备完备的证据制度,下面,笔者拟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影响下的举证,质证,认证制度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强化民事诉讼的当庭认证朱孝池,许徽开庭审判是审判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法定形式。当前,各级法院正在进行民事、经济庭审方式的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和法官当庭认证。笔者仅从审判实践出发,试就认证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5.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庭审形式化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力图克服的现象,各级人民法院都在强调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以此作为克服庭审形式化的一剂良药。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与庭上相配套的相应的改革,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只能是一句空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审前程序的一些规定,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始终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为切入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强化庭审功能尤其是强调当庭举证、质证的新阶段。目前,如何改革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现时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方式(主要是证据制度方面)改革。实际上,是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对一些与现行法律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审判方式改革在全国法院系统广泛展开,其中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强化庭审功能,要求当庭举证、质证、认证,避免庭审走过场。为此,许多法院推行了“直接到庭”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判人员却感到,新的审判方式下当事人质证、辨论无序,没有针对性,庭审时间长,虽然提高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但却达不到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违反了诉讼经济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论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蔡忠杰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法院系统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试点,由法院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转向由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和当庭认证,引起了“庭审方式”的重大改革。特别是1996年7月全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会议以来...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民事经济案件多、大、新、难的特点,我国法院系统推行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改革的主题之一.把举证的权利还给当事人,不仅有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而且,这一新型审判模式的充分运作,也是强化庭审功能的前提与基础.为使当事人举证有针对性,提高办案效率和效果,人民法院有必要对当事人举证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胡硕海 《特区法坛》2004,(11):33-34
几年来推行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废止了以往当事人动嘴法官跑断腿的陈旧做法,使法院的庭审活动走上庄严、公正、公开的审判模式,法官作为居中裁判者的中立地位在庭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事人的诉讼清求,提出的主张只能在法庭上通过举证和质证,使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更加明确,法官通过庭审的认证、质证,确认事实,及时裁判,提高了审判效率,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民事审判实践中,有人认为,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可信度大于当事人所举的证据,因此,无需加以质证便可用作定案证据。其实,这种观点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悖。民事诉讼质证,是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由当事人就其举证和法院依职权取证而获得的证据通过出示、辨认、询问等质诘方式证明证据效力的一种诉讼制度。因此,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也需加以质证。  相似文献   

12.
诉辩式庭审应遵循的原则沈海鸣诉辩式庭审方式是目前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模式,其作用在于:强化庭审功能,增强庭审透明度,调动当事人举证和质证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官严肃执法,秉公办案,防止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和办人情案等情况发生。采用诉辩式审判方式应遵循以下...  相似文献   

13.
质证是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就所提出的证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和对质的活动,是在审判方式改革后采用的审查核实证据资料的方式。质证是认定证据的前提,是证据制度和民事审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所有证据都必须经过当事人的质证才能由法院认证并进  相似文献   

14.
诉讼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是人民法院判明案件的依据,也是作出正确判决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进行,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使证据在法院审理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案件特别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个别人员却无视法律,凭空捏造事实,有意掩盖真相,出具伪证,给当庭质证、认证,当庭宣判造成了很大困难,严重干扰了庭审功能的发挥,影响极为恶劣。如任其发展,势必破坏举证制度的严肃性,干扰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甚至将庭审引向歧途,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下面…  相似文献   

15.
民事、经济审判推行诉辩式庭审方式改革,要求当事人举证在法庭、质证在法庭,也要求人民法院核证在法庭、认证在法庭。但由于认证尚无明文规定,对于何为认证、认证应该在什么阶段进行、如何认证等都无定论。在司法实践中,认证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各地法院全面展开了以强化庭审功能为核心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通过加强举证指导工作,落实当事人举证责任,推行直接开庭,引导当事人在庭上举证、质证,法官当庭认证,较好地发挥了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的作用,加快了办案节奏,保证了案件质量。与此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法院内部存在着“审”与“判”相分离的现象,加上长期以来审判人员主观上的依赖心理,案件开庭结束时,一般不能当庭宣判,仍需经过一系列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内部通案”,最终由“长字号”来定案。因而,在直接开庭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当庭结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从庭审方式改革析我国举证制度的完善易珍荣庭审方式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变法官“包揽”查清案情为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与人民法院依职权适当被调查收集证据相结合;采取当事人在庭审中举证、出证、质证、释证与法官认证相结合的庭审调查方式。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庭审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正从传统的模式步入到改革的洪流之中,全国各法院都在积极推进以突出公开审判和强调当事人在庭审中的举证、质证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的改革。一言以蔽之,即实行直接开庭的审判方式。在此,笔者就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谈  相似文献   

19.
温刚 《山东审判》2003,19(5):67-71
所谓民事诉讼的当庭裁判,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庭审程序中,法庭在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审理终结后,对案件当庭作出裁判的一项诉讼制度。随着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进行,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已由强化当事人举证、质证和当庭认证,向实行当庭裁判转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人候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不再移送全部案卷材料和证据,只要求在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入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法院也不再在开庭前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而是强化庭审功能,改过去的纠问式为控辩式的审判方式。法院主要通过控辩双方在庭审中举证、质证来查明事实,核实证据,以确定被告是否有罪。所有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明材料都必须在庭审中进行质证。作为证据主要来源的被告人、证入、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都将在庭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