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学忠 《今日民族》2005,(10):40-41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很多,住在勐海一带的自称“布朗”,住在镇康一带的自称“乌”,在澜沧一带的自称“翁拱”,住在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阿娃”等;汉族和其他民族通称他们为“濮满”或“濮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一带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生活着67…  相似文献   

2.
试论正确处理上座部佛教与傣族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傣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枯族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侗族自治县、双江拉枯族拒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散杂居在其他地区的30多个县内。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有101.4万多人口,是云南52种少数民族(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有25种)人口中,具有100万以上人口的彝、白、哈尼、傣、壮五种民族之一;约占全世界傣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称对。乘佛教,”下同)的民族。建国初期,西双版纳州有574座佛寺,920名佛爷,555…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4.
陶玉明 《今日民族》2006,(12):50-52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由四个自治民族组成的自治县,自治民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全县居住着25种民族,其中,布朗族属云南省人口在10万以下的7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世居民族。在双江25个民族中,布朗族经济发展较滞后,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认识布朗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布朗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分析布朗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布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尽快实现布朗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相似文献   

5.
正傣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景谷、孟连、耿马、元江、新平、双江、金平等县。傣族人民热爱艺术、能歌善舞,傣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993年12月26日至1994年元月3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带着省级6部委的问志到云南临沧地区调查。他深入到云县、凤庆、永德、镇康、耿马、孟定、双江、临沧等地方,在农村、在企业、在工地,充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抓规律、找措施、出理论。他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云南农村实现策二个飞跃的基本指导思想、深化改革的方向与内容、发展新的支柱产业、边境开放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很有指导意义。下面,是他这次调查谈话的主要内容。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  相似文献   

7.
白荷 《今日民族》2006,(1):46-48
布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秦代为百濮群族的一支,濮人是施甸县的土著民族之一,属南亚语系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语言,无文字。今习汉文,会汉话,自称“乌”或“埃乌”、“本族”;他称“本人”,为本地人之意。据考,现居住施甸县的布朗族,隋朝前,曾居住在洱海区域,唐代从大理喜洲一带迁徙永昌(今保山市),继迁勐底(今施甸),明代搬迁山区至今。定情信物“花草鞋”布朗族少年男女长到十三四岁,就要换上成人装束:男子穿白色对襟衣、青布褂,头上缠绕白布包头,末端用红线穗装饰,穿大腰宽腿布裤。女性整套服装是由上衣、外套褂、裤子、围腰和包…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布朗族是茶的民族。茶与布朗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布朗族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全县布朗族人口12611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8%和17.7%。双江是云南大叶茶的故乡,双江各族群众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当地出土的文物表明,在旧石器时期,双江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劳作,青铜器时期,他们已具有了冶铜的技术。他们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并且已懂得种茶。布朗族的原始宗教—祭——竜活动产生于新石器早期,祭祀中茶叶是重要的祭品之一,它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早在新石器时期,茶…  相似文献   

9.
一德昂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国;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耿马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及保山地区的保山县。据1982年统计,在我国云南省境内共有德昂族一万二千余人。建国以前,一些有志于民族史研究的学者曾到德昂族地区进行过民族调查,写出了一些论文。例如:江应梁在《云南西部之边疆夷民教育》(载于《青年中国季刊》1939年创刊号)、《云南西部边境中之傈僳等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20日)、《云南西部边疆之汉人与山头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30日);彭桂萼在《顺镇沿边的濮曼人》(载予《西南边疆》1939年第6期);李景汉在《摆夷人民之生活程度  相似文献   

10.
景颇族有八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高黎贡山以西。“高黎贡”为景颇语,意即景颇族一个叫“高黎”的支系居住过的地方。大部分景颇族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部分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还有少数散居于临沧地区和思茅地区的边缘各县。景颇族居住在拔海一千五百到二千公尺的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森林茂密,盛产经济作物和野生药材,珍禽异兽和地下矿藏也很丰富。从很早的古代起,景颇族的先民就劳动、生息在我国康藏高原,后来陆续南迁到云  相似文献   

11.
在澜沧江流经云县130多公里的峡谷沿岸,居住着一寨连一寨的布朗族人,这些布朗族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瓦房帽就是布朗族人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儿童帽,它仿照四面出水的瓦房屋顶制作而成,故称为瓦房帽。  相似文献   

12.
崩龙族     
崩龙族是我省边疆一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有七千多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其余分布在保山地区潞江坝以及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与景颇、傣、佤、傈僳、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仅在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和镇康县军弄公社有小片集中聚居。崩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没有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族相处,不少人能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少数人还能使用傣文。族称统一为“崩龙”。但也有“昂”(红崩龙)、“冷”(花崩龙)、“梁”(白崩龙)、“汝买”(黑崩龙)以及“布雷”、“纳安诺买”等自称或他称。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14.
8月4日至5日,云南省第二届布朗族发展论坛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举行。论坛由省布朗族研究会主办,双江县县委、政府协办。省侨办副主任、省布朗族研究会名誉会长胡明学,临沧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晓春,双江县委书记张玲芳、县人大主任叶自平、县长赵贵祥、县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15.
陈勋儒,男,1945年6月生,汉族,云南云县人。大学学历。2001年7月加入农工民主党。1963年至1967年昆明农林学院农学系学习,1967年至1968年昆明农林学院待分配,1968年至1970年解放军耿马孟定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至1985年任临沧地区农科所副所长,1986年至1988年任临沧地区农技推广站副站长,1989年至1995年历任临沧地区农牧局副局长、局长,1995年至1998年任临沧地区行署副专员,1998年至1999年历任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长助理,1999年至2003年任云南省副省长,2003年1月至今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农工党中央常委…  相似文献   

16.
<正>双江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主体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双江自治县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思想融通、文化融汇、组织融入、感情融洽、发展融合,真正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走出了一条多民族共同富裕的"双江之路"。2018年年底,双江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成绩的背后,是双江县总结  相似文献   

17.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一个山区乡,距耿马县城43公里。上了芒洪乡,一路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青山绿水,碗口粗的凤尾竹一丛丛青翠欲滴,因而芒洪乡有“生态乡”之美誉。乡境内居住着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等11个少数民族。全乡有5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41人(其中少数民族5560人),农民人均有粮283公斤,人均纯收入675元。芒洪在1986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马厂村则是芒洪乡最偏远、最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委会,距乡政府29公里,最高海拔3233米,总户数为314户,1311人,95%的人口尚未…  相似文献   

18.
服务视点     
知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含义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史称“打虎儿”、“打胡尔”、“打虎里”、“达呼儿”、“打乌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意为“耕耘者”。鄂温克族“鄂温克”是民族自称。该民族因历史上多次迁徙,造成居住分散,曾分别称为“索伦”、“能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鄂温克”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是“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裕固族裕固族自称“尧呼儿”,史称“撒里畏兀”、…  相似文献   

19.
佤族分布在我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境内,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居住在我国的佤族有298,591人,占世界佤族人口的一半左右,其中298,510人居住在云南省。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迁徙和融合,目前在云南境内形成了一个佤族聚居区和三个佤族散居区。澜沧江以西、北纬22°30’—24°之间的中缅边境地区,是佤族的聚居区。这一地区以西盟、沧源为中心,包括澜沧、孟连、双江、镇康、永德、耿马、临沧,总共九个县,佤族人  相似文献   

20.
云县民族理论学会成立已10年。10年来,我们学会一直围绕全县的改革开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研究活动。共出版了9期《云县民族研究》,刊登323篇论文或调查材料,约140多万字。对领导决策提供了有益的依据,对云县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92年被临沧地区民族理论学会评为全区先进学会。一、针对民族贫困山区现状与发展进行研究云县是一个多民族的贫困山区县,互利个乡(镇)中有7个是民族乡,全县38万多人口,少数民族占49.21%。学会刚成立的1985年,全县农村人均口粮仅16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