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雯雯  姜庆伟  刘宏林  王刚 《学理论》2010,(17):206-207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较多,但对于博士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参与状况的研究却处于空白点。博士生做为社会高等知识分子在社会各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需要博士生的智力支持,中国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也同样需要博士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本文基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博士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博士生政治参与水平的措施,以增强我国博士生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博士生就业的基本特征:倾向于稳定性较强、社会声望较高、保障性较好与距离公权力较近的单位.经济收入并非影响博士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决定性'因素;女性博士生就业形势强于男性.至少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就业中不存在"性别歧视";文科类专业就业强于理工科专业;博士生就业具有鲜明的单位性质偏好与地域区位偏好特征.  相似文献   

3.
冯帮 《青年研究》2006,(1):38-44
文章分析了美、英、日等国的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概况,探讨了这三个国家的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博士生教育“扩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博士生培养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研究生个性培养和创造力培养的不足已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在创新成为教育体系改革重要指针的条件下,应当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出发,进一步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高等学府,处于象牙塔尖端的博士生们面对市场和社会的挑战,他们在想些什么呢?为此,我们在南京大学等校组织了这次“博士生想什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60%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博士生现实状态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雷辉 《瞭望》2006,(19)
据报道,毕业来临之际,南开大学有28名博士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只能拿到结业证书。南开大学校长助理佟家栋教授说,此举是为保证博士质量,这28人将不会是惟一一批被淘汰的南开大学博士生。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4,(1)
我对现代思想史的一点看法──王元化与博士生胡晓明对谈录王元化,湖北江陵人,192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笔会上海中心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著作有《脚踪》(小...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历层次,是21世纪科技人才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为了了解当今博士生的思想状况,我们课题组于1995年12月前后,深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以宿舍楼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年级分布为:一年级102人,二年级84人,三年级28人,不清12人;年龄分布20—25岁为49人,26—35岁为163人,36—45岁为12人,46岁以上为1人;性别分布为男生203人,女生为20人,不清3人;政治面貌状况:党员为85人,团员71人,其他70人;专业分布:人文社会科学类16  相似文献   

9.
置身目前的环境,他们多有难解之惑,以至于他们特殊的学习、生活方式常常被认为是压抑了常态的、多纬度的个性哲学系的博士生小林的生活在世人看来近乎呆板停滞:他多年如一日地每日清晨八点埋头于幽暗逼仄的一方书桌前,而到了饭点又一个人如期地出现在食堂固定的位置上,然后又若有所思地回到宿合,读书,思考,直到深夜……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访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蔚萍本刊特约记者郭榛树胡林辉张蔚萍1939年出生,陕西省渭南人。现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  相似文献   

11.
一、青年自杀的表征与分类对自杀的解释,如若撇开学科的倾向,作为一般的概念,指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它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可分为致命的自杀和“未遂自杀”,即非致命的自杀行为。近年各国自杀率的统计,由于确定自杀所用的标准不同,可比性较差。对社会自杀问题,在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分析自杀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并从实践中总结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三点策略和干预自杀的三段六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农民自杀的差异性分布及其变动是由血缘联结度、规则维控度和自杀行动三者共同形塑的产物。本文运用8个典型村庄的农民自杀数据对这一框架的6个基本命题进行了初步检验。检验发现,近30年来农民自杀现象在年均自杀率、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而当前农民自杀现象发展的趋同方向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青年人自杀率持续降低、老年人自杀率持续上升、性别差异持续缩小、绝望型自杀与利己型自杀逐渐成为各社会类型中主要的自杀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会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但在该环境下,仍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出现。其中,自杀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曾对自杀现象研究,写成《自杀论》一书,该书将自杀行为与社会事实相结合,提出三种自杀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反常型自杀三种。将大学生自杀现象与涂尔干的《自杀论》相结合,探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加强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自杀预防、干预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并提出了自杀预防和自杀危机干预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杀意向(Suicide ideation)是近20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课题。在总的趋势上,自杀意向研究已成为西方国家近年来有关自杀问题的研究一个重心。从研究取向上说。自杀意向不是针对已经发生严重自杀行为的特殊人群,而是通过对普通人群的研究,发现有高度自杀危险的特殊群体,实现自杀的预测和有效防止。由于青少年(大、中学生)是最容易获得大面积资料的人群。因此,同其他心理学研究一样,有关自杀意向问题的主要知识积累,也首先来自于对青少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测验法探讨了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其对预防自杀的意义 ,并提出自杀预防工作中更要关注大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6)
近年来,我国自杀人口数的总体情况正在下降,但是老年人的自杀率却居高不下,尤其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一直是自杀人口中比例最大的。而京山县的老年人自杀也是同类自杀情况中较为严重的,这与当地的伦理规范、代际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的衰败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重要原因,现代性的入侵与老年人伦理观的矛盾,导致老年人与年轻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关系一旦超出了老年人心理承受的极限就极易引起老年人的自杀行为,本文站在伦理学的视角,对京山县老年人自杀的情况从道德伦理方面角度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杀,东方与西方都存在。但是西方社会里。自杀与吸毒、离婚已成了并驾齐驱的三大社会病。尤其是青少年中自杀成风,自杀率不断上升! 本文以笔者1985年以来积累的众多资料为依据,对被某些人士视为所谓“天常”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中的社会病之一——青少年自杀问题,作一粗略的透视和剖析。  相似文献   

20.
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和人们的死亡观念是理解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的关键因素。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及两者变迁所呈现出来的双重失衡状态,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已婚青年女性容易走上自杀之路。人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存在的世界,并认为在死后的这个世界中,能够看到对造成她们自杀死亡者的惩罚,因而,自杀成为已婚青年女性寻求救助的一种手段。在这两大因素背后,更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推动了自杀的产生。社会实践现场中自杀后的一系列表达是构成农村已婚青年女性对自杀死亡后进行想象的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实践的上演与习练,会通过女性意念的投射与模化映置到未来的自杀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