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现代医学称为乳房囊性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本病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是孕酮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所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属肝郁气滞,痰气凝结和肝肾阴虚。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用中医传统的按摩手法治疗“乳癖”,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就残疾人因行动不便和经济条件困难等原因,特介绍自我按摩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魏江易 《创造》2015,(4):958-960
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雄激素性脱发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文章通过整理中医古籍及近代文献,重新梳理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以"虚"立论到以"实"立论,再到近代建立湿热浸润、血热(虚)风燥、肝肾不足三大证型,以及部分学者通过对雄激素性脱发病因病机重新探索,提出的治以"升清降浊,调理阴阳"、治以"调和营卫"、从"肝"论治等较为新颖的观点,为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们对高科技时代的保健需求,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在这一世纪将从5个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一、高新技术的应用面对高科技社会,面对其它学科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中医药不可能固步自封,超脱世外。事实上中医药也在根据自身需要,不断地向现代科学吸取“营养”。例如建国后中医药在临床上引进西医病名,运用了辨证分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吸收了化验与影像学方法而演为微观辨证、影像辨证,丰富了辨证论治内容。基础理论研究,从临床经验总结方式转向以动物实验为主的实验研究方式,中医学…  相似文献   

4.
《前进论坛》2011,(10):65
胡斌青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中医药学)会会员世卫盟(北京)疑难病研究院研究员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呼吸病专家,"磁药叠加免疫调节"系列疗法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6年,精通辨证施治、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心得对哮喘、慢支、肺气肿、肺纤维化、小儿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治均有独到经验。善  相似文献   

5.
走近委员     
<正>王水,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江苏省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乳腺癌诊疗专家。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保乳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等研究。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妇产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临床易诊难治。李红毅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为"脾肾不足,外感风寒湿之邪",倡导辨体-辨证-辨病三位一体的辨治思路,儿童、成人分型而治,遣药引经,内外合治,饮食情志调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位患脊髓多发性硬化女士,在别人搀扶的情况下,只能行走十步左右,她偶然听说中医阎教授能治脊髓方面的疾病,就抱着最后的希望登门求医,结果奇迹发生了,这位几乎绝望的患者经过五天治疗,竟然能够独立行走了,而且感觉一天比一天好。这个病人是中医名家阎洪臣教授治疗好的成千上万的脊髓病患者之一。阎洪臣是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美国中医药研究院高级院士,更是世界脊髓病的权威专家。阎洪臣教授擅长中医内妇科及针炙疗法,通过多项科学研究提出“气虚可致血瘀,阴虚可成血滞”的理论,为治疗胸痹及中风后遗症开辟新途径。他对冠心病、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8.
祖国传统医学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疑难病和康复保健中有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化,当今医疗保健的主题是预防疾病,特别是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尤为重要。而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可从多系统、多层次、多环节有效调节机体的功能紊乱,发挥防治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作用。因此,当代中医药事业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开拓新型健康产业。  相似文献   

9.
《前进论坛》2011,(10):F0003-F0003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呼吸病专家,“磁药霞加免疫调节”系列疗法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6年,精通辨证施治、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心得对哮喘、慢支、肺气肿、肺纤维化、小儿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治均有独到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周安方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周师全面界定了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发展创新了中医学的学术理论:如新解"肾主发育"、扩大"治病求本"的学术内涵、首倡"肝司生殖"和"肝实肾虚"的学术观点。他在临床工作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于运用对药治疗疾病,用药配伍精当,注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血中求气、气中求血。  相似文献   

11.
乳头出现分泌物,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除哺乳期外,乳头不该有任何分泌物.一旦出现异常分泌物,大都意味着有病. 浆液性无色液体:见于正常月经期、妊娠早期或乳腺囊性增生病. 淡黄色血清样液:多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常从乳晕裂口处溢出黄色液体. 血性液:多见于乳管头状瘤,其次为导管乳头状癌,双侧乳头发生出血者,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相似文献   

12.
专题询问会上,大家认真对待,有来有往,问出实效,答出担当。栗战书委员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查问题和改问题、治已病和防未病有机结合起来,从根子上解决"屡改屡犯"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水共治""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决胜之年。新春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会议,这既是"五水共治"的年度总结会、表彰会,更是今年及"十三五"时期"五水共治"的部署会、誓师会和归零起跑的再动员会,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始终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对标高水平全  相似文献   

14.
辨证乃中医学诊断疾病之根本.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反映出疾病变化的本质,因而比西医的"征状、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出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可长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治疗.故辨证是认识疾病的科学过程,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当前在一些青年中流行着的"无兴趣病",其病因广泛,病机复杂,故当辨证而求之,以审病之表里,以知病之本始.临床表现"无兴趣病"是近期来在部分青年身上患有的一种疾病,其流行范围主要是在青年知识分子当中,尤其是大学生中.青年的其他阶层症状尚不甚明显.经临床检验及患者自述,其主要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药是利用自然界动植物、矿产等物质的性味之偏,以纠正人体脏腑功能之偏,以达到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剂型有汤、膏、丹、丸、散、贴等。由于汤剂吸收快、作用强、加减灵活,对于病情较急者,多采用汤剂。故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历史上中药处方用药最为严谨者首推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组方精妙,君臣佐使条理分明,且药不过数味,药量几钱几分。亘古至今,被推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鼻祖。他创立的麻仁丸、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等等沿用至今,屡…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15日,农工党党员郑伟达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作为获奖代表出席大会。1959年,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郑孙谋教授、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在三十多年医疗实践中,郑伟达教授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辩证论治,对肿瘤、肝硬化、风湿病、前列腺病、冠心病等疑难杂病颇有研究,尤其擅长于肿瘤的中医防治,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抗癌"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7.
琚瑞瑞  郭彦荣  赵坤 《创造》2015,(4):991-992
赵坤教授辨治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并不是实热上攻,其本质为肝肾阴虚,肺胃郁热,十二经脉不通。临证时结合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五行、经络学说,从滋补肝肾,通经活络论治,应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该病在临床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中药产品往往因拿不到市场准入证而处于被排挤的地位。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药的标准化问题。很多西方人对中医药抱有偏见,认为中医是一门实验医学,中药的草根树皮治不了病。为了让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医科研单位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着,哈尔滨康复截瘫病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这家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在疗效,特别是在标准化方面的努力受  相似文献   

19.
季节性流感是具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的疾病。中医药在防治感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流感-"重感冒"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人治疗感冒不讲究辨证。笔者结合20多年的临床实践,探讨分析了感冒常见证型-寒包火型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提出了辛温解表,清解里热治疗寒包火型感冒的思想,并自拟双解汤,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蔡晴丽  刘茂才 《创造》2015,(4):951-952
论述"证"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讨论"证"、症、证候、病机等概念的异同,分析证素、蛋白质组学、细胞因子网络对于"证"本质阐述的意义,对辨证的帮助及对中医"证"的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