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构建区域经济政策法的视角,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需要提升和构建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演化范式的发展为创新型区域建设政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应用演化范式的基本哲学思想和分析框架研究区域创新发生和扩散的演化过程,可以得到与传统均衡范式有所不同的创新促进政策思路和原则,比如纠正系统失灵的政策主旨、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更为重要、战略小生境的创新政策、至关重要的经济试验、数量型与质量型相结合的创新政策、创新政策的学习性和民主性等。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成为新的经济学热点问题。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区域经济的实践、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注入了大量新内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将这些研究成果概括为新区域经济观。本文概述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层次与范围的拓展,分析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和实践案例,探讨新区域经济观如何支撑五个“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综合性公共政策议程,被赋予有关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意涵,由此也导致区域政策经历着不断的创新过程。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还应在区域政策创新、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强跨区域合作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贸易自由化是中国的总体贸易政策选择.但是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却具有明显的区域含义.这种区域含义缘于中央政府的区域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区域效应.而贸易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沿海与内陆区域在对外贸易成本、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和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下资本区域粘性的存在.区域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区域效应都会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因此,政策落差的消除和贸易政策区域效应的弱化都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明确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四大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的基础差异、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并加剧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四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最后提出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包括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为契机,制定科学的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机遇,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区域联动执法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而出现,联动执法的兼容性和协调性克服地区差异弊端,成为区域合作的主要保障手段之一。区域联动执法是一定区域内的广义的联合执法行动,是不同地区间针对区域内共同事务所采取的一种联合执法方式。区域联合执法过程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秩序、为民等理念,确保法律权威性和正当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联动执法是经济与政治的双重选择,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以市场为主导,以政策为后盾,以区域内不同行政机关为联动主体的横主纵辅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如何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阐述。1.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战略构想;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3.推动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经济建设;4.贵州省与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合作潜力巨大;5.贵州应积极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协调发展;加强总体规划和完善政策、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劳务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科技资源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政策:国际经验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伴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会使区域内的发达地区进一步形成自我强化的优势,比欠发达地区更加受益,从而抵消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国家正日益放弃组织严密的中央导向的区域政策,而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由此引发了区域间经济活动的激烈竞争。实践中政府的区域政策经常偏袒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韩国、巴西、日本和美国的经验表明,强调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分散发展责任的区域政策,会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异。本案例和经验研究的结果,对江苏在“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突破发展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胶州近几年发展的实践 ,从明确发展定位、发展园区经济、搞好市场化融资以及壮大特色经济等方面 ,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环黄海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已引起有关国家的重视。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在20年改革的进程中,力图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适应国际贸易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情况,并特别指出加快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以及四个方面的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要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看出,区域发展政策的变化勾勒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布局;经济政策是高等教育区域政策调整的主导因素;我国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深受高等教育区域政策的影响,而高等教育区域政策的演变则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成为最早进行区域经济政策实践的国家。此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开始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并把其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外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践都有着符合自身国情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共同经验。1.制定区域开发规划,建立健全区域开发法律制度和管理机构。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法》,并依法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利综合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梳理了江南的地理、行政、经济、文化四种意涵,较为清晰地指出"江南"与"长三角区域"的交集。在此基础上,突破江南文化的宽泛界定,以富庶江南(经济)与诗意江南(文化)的"互嵌"为出发点,重点探讨江南文化对江南经济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就四种意涵的相互关系,提出江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审美、和合三种精神,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后期,国务院批准的区域性规划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总体战略的具体化,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区域经济规划的核心就是区域分工,分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都在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建立规范的区域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要建立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必须从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经济政策、加强立法建设、建立负责区域政策落实与考核的专门机构等方面进行构建,尤其要重视制定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特点的、有差别的、分类指导的区域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与区域产业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对产业协同的体制障碍,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立足于空间治理带来的制度红利,围绕中心城市的最优规模、产业分工和协作机制、区域空间治理体系构建展开研究,并指出推动区域空间的尺度重组、做大成都产业规模与能级和构建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8.
珠海是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棋子。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整合速度、加大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整合力度,将对珠海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珠海城市定位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应突破自己的行政区划而放在大珠三角范围之中,在大格局中明确自己位置,树立“工业兴市、科教强市、环境立市、旅游旺市”的发展战略,做好借势、造势、蓄势和避势四篇文章,努力提升自身在珠三角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特区规划、建设有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发展经济学”意义上的战略目标,探索、研究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政策实现特定区域经济的超常发展,使之成为带动更大区域发展的经济的增长极。二是“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战略目标,探索、研究制度、体制改革、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珠港澳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要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通过积极探索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有效突破理念性、体制性及利益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不断开创珠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